目前,全世界大概有7000万海外华人。
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南亚,自古被称为“南洋”,也是如今海外华人最主要的聚集地,大约有4000多万华人人口。自19世纪末以来,华人散落各个东南亚国家,但不管国籍政治身份如何变化,华人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文化本色,始终恪守着文化上的身份认同。
大到在社会层面开办华文学校,坚持华语教育,组织华人会馆,争取政治权利;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华语、用筷子、过春节,这些行为都传达出一个很清晰的意思:你可能是马来西亚人,他可能是印度尼西亚人,当不了中国人没关系,但不能不当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是最以中国身份为荣的华人群体,他们保存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习俗是东南亚最为完整的,许多大马华人甚至还可以追溯到祖父以上的祖籍地。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华人人口占74%的国家,但却一直在大力推行“去华化”,公共场合能说英语绝不说华语。印尼是世界上海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华人足足有1000万,但是因为本土民族的打压而不太敢出头,历史上印尼爆发过好几次排华运动。为了自保,许多东南亚华人就会选择和中国保持距离。
泰国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因为泰国的华人可不仅仅是像新加坡或印尼华人那样通过和中国切割来“自证清白”,他们选择完全融入泰国社会,大部分泰国华人甚至直接不用中国姓氏了。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你很容易通过一个人的姓名或方言判断出他是华人,但是在泰国,如果不是深入交谈,你大概率不可能辨别泰国华人和泰国人之间的区别,因为除了面貌特征的细微差别,泰国的华人早早都取了泰国姓,也忘掉了自己的父辈方言。
泰国保守估计有超过900万华人人口,约占泰国总人口的12.5%,是泰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如果要算上所有带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口,可能要占泰国总人口的30%左右,这充分表明了华人移民泰国的历史十分久远,融入泰国社会的程度也相当之高。
其实较起真来,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本身也是“华人”,他们和中国的傣族同出一脉,是公元前1世纪左右从云贵高原怒江流域南下迁入中南半岛的,中国云南的怒江州是全世界泰族的祖籍地。
当时的东南亚有两大强势的本土民族,一个是西边的缅人,一个是东边的高棉人,而泰族在这两个大民族之间顽强求生,占领了丰饶肥沃的湄南河平原,迅速壮大起来。
中国古代是整个东南亚的宗主国,很早就注意到了泰国的存在,1296年元朝官员周达观出使真腊,也就是后来的柬埔寨,写下《真腊风土记》,同时也注意到了隔壁的泰国,第一次出现“暹罗”的称呼。
当时的泰国人被中国封建王朝称为“暹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歧视性的称呼,“暹”是指肤色暗黄。泰族人在1351年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也称“大城王朝”,但也接受“暹罗”这一名称。
大城王朝时期,泰国接受了来自印度的佛教,并成为世界上最为崇佛的国家。在强大之后,大城王朝制定了萨迪纳制度,简单来说泰国版的农奴制度,在这一个制度下,泰族人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失去了人身自由。
等到16世纪之后,当时中国虽然处于明朝的海禁时期,可是沿海地区的居民出洋闯荡不绝如缕,泰国很快成为一个移民首选地,而最主要的移民来源地便是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这些地区都是一些穷山恶水之地,可是人口又偏偏比较庞大,而且宗族观念强,往往一个带一村出去闯荡。
在萨迪纳制度下,大量暹罗男性需要去服兵役或徭役,因此产生了大量劳动力缺口,这些适时到来的华人单身男性就补上了这一缺口,许多暹罗女性都会选择和这些来自潮汕、闽南的华人青年婚配,同时暹罗国王也因为华人是来自“上邦大国”的人而礼遇有加。华人移民泰国的历史,比后来19世纪的下南洋早了300年,这也是华人在泰国融入本地社会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原因。
在大城王朝时期,泰国华人还只是起步时期,远远没有后来那样富可敌国和位高权重,转折在于18世纪。从1538年开始,缅甸贡榜王朝不断强大起来,并随即东侵暹罗,持续了200多年的泰缅战争打响,到1767年,大城王朝宣告覆灭。
这个时候,一个改变了泰国历史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之首“达信大帝”郑信,这个名字你一看就知道,是的,郑信正是华人后代,他的父亲是来自广东潮州海澄的华侨,母亲是泰人,父亲早亡之后,他被大城王朝的大臣收养,虽然是华人,但是一直接受泰式教育长大。
大城王朝覆灭之后,郑信利用当时清朝和缅甸之间的战事,聚集大量泰国华人,为复国而奔走,成功驱逐了缅甸人,成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这一段历史让当时的泰国华人纷纷放弃了回到中国的想法,他们得到了泰族人的认可,终于扎根下来。
也正是在郑信时代,泰国确立了和中国之间的藩属关系,奉清朝为宗主。然而,吞武里王朝只持续了15年,1782年郑信死于宫廷政变,而杀死他的正是如今的拉玛十世的祖先拉玛一世通銮·却克里,郑信死后,拉玛一世定都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并延续至今。
这一政变意味深远,自此泰国的政权再次回到了本土民族手里,并且成功将华人从权力中心驱逐,可是同时又保留了郑信的文化影响力,甚至此后的每一代泰王都会有一个汉名,而且就姓“郑”,这也是对泰国华人的一种示好。如今的拉玛十世中文名叫做“郑冕”。
由于得位不正,曼谷王朝的每一代君主都很害怕部下造反,因此不断加强皇权。今天,在泰国的任何场合,只要国王出行,泰国人都必须下跪迎接,某些时候甚至会强迫外国公民也要跪拜。
就在泰国内部改朝换代之时,西方的殖民者已经涉足东南亚,1824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从印度东进入侵缅甸,到1885年,缅甸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85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并在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彻底取得越南的宗主权,自此东南亚的殖民秩序开始确立。
泰国就成为一个微妙的角斗赛场,因为它夹在英法两大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保持了独立。而泰国的独立,完全是地缘政治斗争的产物,因为帝国主义列强需要一个独立的国家作为缓冲区。
也正是在殖民时代,泰国的华人再次得到了出头的机会,因为虽然泰国保持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事实上依旧是英法的“殖民地”,英国人和法国人需要掠夺泰国的资源,而他们选择的代理人正是华人,在西方殖民者的扶持下,泰国的华人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并且掌握了税权。
华商们渐渐壮大,成为东南亚本土民族和西方殖民者之间的中间阶层,与此同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土地经济的破产,大量中国劳工也开始下南洋,更加刺激了泰国华人人口的增长。
可是19世纪移民到泰国的华人大多依旧保持着“落叶归根”的传统想法,也不愿意和本土女性婚配,赚到钱都是寄回中国老家,从1860年到1930年,东南亚的华人侨汇高达30亿美元,在后来的反清革命和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无怪乎孙中山说“华侨是革命之母”。
可是泰国本身就已经有一个比较庞大的本土华人社会,这些华人大多是明朝、清朝早期就已经移民到泰国,他们无法理解后来的华人移民的想法。华工在南洋不与本土社会交流,而华商又大多是殖民者的鹰犬,于是东南亚各国产生了很严重的排华情绪,泰国也不例外。
20世纪之后,华人移民中开始出现大量女性群体,而这些女性的到来是泰国华人全面融入泰国社会的契机。因为过去都是华人男性与泰国女性的结合,往往依旧是遵循华人的习俗,但是当华人女性嫁入泰国家庭,就会变成华人血统被泰国血统所吞并。
由此诞生了一大批有华人血统但是完全信仰泰国民族主义的泰国人。
1932年,华人后代銮威集·瓦他提出“泛泰主义”,主张要建立所谓的“大泰帝国”,涵盖泰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东部以及中国云南、广西和贵州大部。而1932年,同样是华人后代的泰国陆军司令銮披汶·颂堪建立军政府。
讽刺的是,他们都是华人的后代。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泰国将国名从“暹罗”改为“泰国”,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称呼的改变,实则背后的民族权力结构完全变化了,得知这一消息的中国政府立刻紧张起来,这不仅代表着泰国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排华运动,更预示着泰国军政府将和日本人沆瀣一气,给中国的南部边境带来很大的危险。
事实证明,当时中国的预测是正确的,但遭殃的不是中国,而是英国人,准确地说是英国的殖民地马来亚和新加坡,尽管当时的泰国对外宣称是“中立国家”,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泰国早已经是轴心国的盟友了,日军正是借道泰国才得以顺利南下偷袭成功。
銮披汶政府的野心也不小,并不是说他不打算侵略中国,銮披汶当时已经准备借助日本的力量,组织了“征缅军”,首先第一步就是入侵缅甸,占领缅甸东部地区,到1942年已经夺下不少缅北地区的城镇,还准备以缅甸为基地正式入侵中国云南,实现“大泰帝国”的美梦,所幸及时被中国远征军所阻击,随着日军节节败退,泰国仆从军也就灰溜溜地逃回泰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东南亚各国陆续获得独立地位,第一件事就是大搞民粹主义,而华人是拿来开刀的最好人选。首先,华人有钱;其次,在当时反华是西方人的政治正确。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在当时都倒向西方阵营,迅速展开了大规模排华运动,1965年华人国家新加坡甚至被马来西亚联邦驱逐。大量华人财富被没收,在最激烈的印度尼西亚,华人甚至被关进集中营。
可是在泰国,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华人融入程度高,并且立下汗马功劳。
1957年,銮披汶在佛典大会上僭越国王,使得一大批保皇派不满,于是终于爆发政变,推翻了銮披汶。泰国国王拉玛九世重新掌权,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拉玛九世是一位明君,他早年在西方各个大学求学,深知民族融合才是长久之计,他没有清算华人商团,也没有迫害华人百姓,反而是给予境内所有华人以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选择入籍泰国,也可以选择回到中国或移民西方,并且,入籍之后的华人,享有与泰国人一样的政治权利。
拉玛九世的母亲诗纳卡琳太后就是华人,他本人也有华人妃子,如今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更是成为中泰友好大使。没有华人的支持,王室是没有能力扳倒军政府的,拉玛九世也很明白。如今泰国社会的权力结构很明白,那就是国王封建集团、军方武装集团和华人资本集团的三权分立。
泰国的华商群体一直是富可敌国的存在,泰国最富裕的四大富豪都是华人。泰国华人人口不过占泰国总人口的12.5%,却拥有大约40%的社会财富,原因正是殖民时代的包税制度,华商充当泰国王室的代理人,控制了制糖、大米、橡胶、运输、航运等许多国计民生的大产业。
与其说泰国人和华人和谐相处是民族融合,不如说是互相妥协,因为华人扎根已经超过500年,不是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很容易就可以剔除华人影响力的。在泰国,华人不仅不是二等公民,反而是比较高地位的存在,因为他们其实完全融入了泰国社会。
说泰语、用泰姓、吃大米、信佛教,混血程度也高,要不是面貌特征还有些许不同,这些泰国华人基本上和泰国本土民族没有什么区别,同时也和中国人没有什么关系了。
不过的确,泰国但凡是长得眉清目秀、肤色白皙、身材高挑的明星,基本上都有华人血统。
1973年,泰国军政府完全垮台,华人资本在王室的支持下大力成长,并进一步被同化。泰国赋予华人以很大的政治权力,从1932年开始,泰国内阁60%的议员都有华人血统,30个总理中更是22个都有华人血统。
从事矿产出口生意的华商许泗漳,从事大米加工的高楚香,都因为巨大的贡献,包括给泰国王室缴纳了巨额财富而被册封为贵族,赐姓“拉廊”、“披耶”,许姓、高姓和郑信的郑姓一样在泰国自此变成尊号,不得公开使用。
陈弼臣的盘谷银行、伍班超的泰华农民银行、李木川的大城银行、郑午楼的京华银行,这四大金融集团都是华人金融资本,也是泰国的四大银行巨头,盘谷银行规模是泰国之最,泰国的金融界几乎被华人财团垄断。
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泰国华人也渐渐增加自己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泰国从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始至今,绝大部分政府总理都是华人或华人后代,真正的纯泰族只有5位左右。
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排华相比,泰国的确是做到了土华一体。究其原因,泰国相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是一个本土文化较为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又加上“大泰族主义”的政治正确,所以让华人主动融入泰国社会。
随着中国不断强大起来,如今的泰国当然是喜笑颜开,因为当初和华人的良好关系,他们多了一道与东盟最主要的伙伴中国合作的桥梁。
泰国首富谢氏正大集团,手握深圳、珠海和汕头“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投资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先后投资多达2000亿元,1980年谢国民到访中国,有意思的是,谢氏四兄弟的名字分别为是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和谢国民,连起来就是“正大中国”。
如今,泰国王室已经和军方高度结盟,王室提供统治合法性,军方提供武装支持,而华人财团当然就是给钱,于是三方合作,泰国王室由此垄断了大量社会财富,保守估计有1125多亿美元的资产,一下子就超过了世界老牌王室英国王室,真是个长江后浪推前浪。
随着中国大国影响力的增加,泰国人对华人、中国人的看法不断在变。过去泰国人是非常崇拜美国和日本的,很媚外,女人以嫁给西方白人和日本人为荣,如今居然也以嫁给中国人为目标,近些年来,中国已经快超过日本、韩国和美国并列成为泰国人心中最向往的外国国家了。
如今的泰国社会,其实已经无所谓“华人”,因为融合程度实在太高了,难以分辨,不过是因为近些年来中国强大了,泰国的华人才会特意去彰显华人身份。
扎根异域,生生不息,便是对泰国华人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