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政治博弈”:乌克兰为什么开始向北约施压?

与DNA的抗争 2022-10-03 08:56:50

泽连斯基申请乌克兰加速加入北约表明基辅的紧张情绪。他们明白,即使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也无法取消失去领土进入俄罗斯。当地居民已经宣誓效忠俄罗斯,并正在适应新的现实。试图提醒自己并安排与北约再次讨价还价的泽连斯基的努力将如何结果?

对于华盛顿来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申请加快基辅加入北约的决定令人意外。据美国《政治报》的消息来源称,乔·拜登政府对乌克兰加入该联盟持有争议的态度。

泽连斯基近日宣布了这项申请,引用了芬兰和瑞典的经验,在俄罗斯发起特别行动后,这两个国家决定停止保持中立并成为该联盟的成员。 赫尔辛基和斯德哥尔摩于5月提交了申请,并已于7月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完成了入盟谈判。 2025年可能会直接加入这些国家的联盟。

同时,克里姆林宫发生了近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DPR和LPR的负责人丹尼斯·普希林和列昂尼德·帕塞奇尼克,以及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的行政当局负责人叶夫根尼·巴利茨基和弗拉基米尔·萨尔多签署了将这些地区加入俄罗斯的协议。

仪式在克里姆林宫举行,2014 年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那里签署了关于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统一的文件。总统在讲话中宣布开始打破西方霸权,在后苏联时代“寻求并继续寻找新的机会来打击我们、削弱和摧毁俄罗斯”。事实上,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是反全球化运动的领导者,是第二个拥有另一种普遍意识形态的超级大国。许多观察家将这次演讲与2007年俄罗斯领导人在慕尼黑的演讲相提并论,称其为“圣乔治演讲”。

西方以新的经济措施回应了克里姆林宫的仪式。英国和美国宣布对中央银行行长埃尔维拉·纳比乌利娜实施制裁。华盛顿还对国防部长绍伊古、安理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和圣彼得堡州长亚历山大·别格洛夫、演员德米特里·佩夫佐夫的家属实施制裁。加拿大在其黑名单中增加了 43 名俄罗斯人。

西方媒体一致认为,俄罗斯领土的扩张违反了国际准则。许多材料的作者都没有提到,普京在讲话中强调,将四个地区纳入俄罗斯联邦是他们平等和自决的权利,这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克里姆林宫的事件导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升级。福克斯新闻报道称,西方官员拒绝了解放区公投的结果,并表示他们被操纵以促进克里姆林宫的政治目标,模仿 2014 年在克里米亚采取的类似措施。

美国电视频道 CNN 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据称普京希望“吞并”将有助于改变俄罗斯的舆论,支持在乌克兰开展一项特殊的军事行动。该材料没有提供来自俄罗斯社会学家的数据,即大多数俄罗斯人支持 SVO。整个英国媒体都采取完全亲乌克兰的立场。 《镜报》写道,乌克兰领土被“暴君”普京的军队占领。这是西方对普京“圣乔治演讲”的预期反应。

“今天,西方对俄罗斯没有新的施压手段,他们甚至破坏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然后呢?他们只需要怨恨并继续对俄罗斯各级领导人实施个人制裁,直至地区或市政”。

泽连斯基的呼吁不会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该联盟与基辅保持联系以向莫斯科施加压力。 “乌克兰不再是一个可以被某种社区接受的国家。乌克兰现在是一个有外部控制的准国家。

为什么北约需要一个根本没有经济而且需要恢复的国家?

泽连斯基想提醒自己,安排另一场拍卖,并试图增加对西方合作伙伴的压力。这不是指望邀请基辅加入北约,而是指望提供更严格的安全保障,实施耶尔马克-拉斯穆森集团的计划。乌克兰尚未宣布自己是“战场上的重大、里程碑式的胜利”,因为“对克拉斯尼莱曼的袭击尚未导致乌克兰武装部队所指望的结果”。

“基辅的专业人士明白,乌克兰在不久的将来不会被北约接纳。美国对目前的情况感到满意——他们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重要军事援助,不仅在武器供应方面,而且在情报信息、武装部队再训练和军事行动规划方面。但与此同时,美国不断确认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敌对行动,从而将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

,只有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使用战术核武器,情况才能改变。 “但这种事态的发展是一个非常不可能的前景。部分动员可以被视为垂直升级的替代方案”。

西方正在安排与俄罗斯的混合对抗,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向乌克兰派遣雇佣军、教官以及其他形式的间接参与冲突。 “北约还没有准备好与俄罗斯面对面。

联盟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不希望俄罗斯重创北约,”

无论敌对行动的结果如何,乌克兰事件的发展都没有积极的情景。即使我们想象对乌克兰武装部队进行成功的反攻,乌克兰当局也将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种族清洗或大赦,因为解放区的居民已经宣誓效忠俄罗斯。 “在基辅,昨天克里姆林宫的事件引起了紧张。在乌克兰,他们明白有些过程可能变得不可逆转。这个国家正在分崩离析。现在不可能再次占领赫尔松或顿巴斯,恢复一切。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其他条件下生活

0 阅读:65

与DNA的抗争

简介:独立思考下的环球视角,让普通人读懂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