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继续留在基层公立医院当医生,必须要学会“阿Q”

盼海的养护 2025-01-01 17:14:53

这个标题,是一位医生朋友看了以下视频的有感而发。

视频中猫医生很是洒脱,脱掉了医生服,回归了山间田园的无拘无束。

看上去,很值得羡慕。

而网络上,透露出有辞职意向的医生不在少数,但真正有勇气迈出这一步的,又能有几人?

Y医生是属于少数有勇气的一员,在一个县公立医院的内科系统工作,硕士,主治,单身离异。

几个月前,Y医生提交了辞职信。原因主要是因为钱:本来医院已经几个月没发绩效,结果有个病例他又被扣了一千多块,怎么和医院解释都没用,因为医院被扣罚了只能追究医生的责任。

他感觉自己被扣实在太冤屈,毕竟他完全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的必要而治疗的。

在把科主任、医保办、院领导都狠怼一通后,他自己也觉得不好再待下去了,索性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辞职信,历数DRG实施之重重怪象与医院应对之“无能”。

他的辞职,除了不愿再受“窝囊罪”,还有一个底气:隔壁县一家颇有规模的民营医院老板,在年初的时候曾经在酒桌上当着很多人的面,对他表示“欢迎随时加入”。

结果打通电话后,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那家民营医院的日子更难过,资金流严重危机,已经开始裁员了。

世界可能很大,但县域圈子实在太小,兜兜转转周边医疗界情况很快摸清,才发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在卷?

相比之下,只是几个月没发绩效还算“尚好”的,有的医院连基本工资也都发不全了。

和前述视频中敢于脱掉医生服的猫医生不同,Y医生发现除了看病,他啥也不会。当地继续从医的机会近乎为零,他计划春节后到上海来看看。

“说实话,感觉有点被‘冲动的惩罚’了”,Y医生有点后悔,更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他父母自从他入了事业编,在乡村里走路都是可以挺着胸的。

Y医生觉得自己以前活得有点失败,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住阿Q精神的“要义”。

只有本科文凭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师兄,为什么能成为管自己的领导?超市收款员为何成功考编,还可以经常下发各种扣绩效的文件?半个人的维修活,为什么来了4个后勤、3个人抽烟看着一个在干?YB局为什么超越指南而罚得医院不敢说话?更便宜的中医治疗为何没什么市场?为什么不管是多检查还是少检查,医生都会挨骂?分级诊疗为什么如此艰难?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被扣绩效?……

Y医生说以前经常为上述种种问题苦恼,甚至会困惑得失眠。那种状态下,辞职只是迟与早的事。

但最近这两三个月,他从阿Q身上悟透了一些道理,忽然感觉醍醐灌顶了。

他觉得阿Q活得其实很通透,例如:

当被别人嘲笑头上的癞疮疤时,阿Q会说 “你还不配……”;

被人打后,阿 Q 心里想的是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被人嘲笑困窘卑微,阿Q会说 “我们先前 —— 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所以从阿Q的角度,哪怕被降薪或发不出工资,其实也有很多“积极意义”:起码可以与艰苦朴素的光辉形象为伍了。

“上帝关掉了你的一扇门,一定会为你留一扇窗。这是规律啊,如果你改变不了窗户的大小,那就要学会通过小窗户看到外面的大世界。”

Y医生说自从把阿Q的故事看了3遍后,就再也没有因为看不惯医疗现状失眠了,“和尚都不急,道士急啥?”

他还从职业激情、自我激励、变革应对、共同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阿Q精神“要义”的实践应用。但是,篇幅不允许多展开了。

“现在的医疗形势下,要想继续留在基层公立医院当医生,必须要学会‘阿Q’”,他特别强调,这句话里的“阿Q”是动名词。

【后记】

这是一位医生的心态写照,仲道君并无认同其观点的意思。分享出来,是想说明一种社会现状的存在,更想引发一个思考:如果很多医生真的都阿Q了,那还是大家希望的医疗吗?

为了避免医生们的广泛阿Q,医疗改革方面,我们是不是要多一些医护利益的兼顾?

本文作者 | 仲崇海:医界名家大讲堂特聘专家、医院品牌管理实战专家、医院运营管理咨询师、医疗行业发展研究员、科室运营助理制系统设计与实操导师、《健康界》、《华夏医界网》等医疗媒体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医院内部营销第一人、医院品牌精准战略第一人,率先将4P、4C、4V、5-GAP 模型等国际服务营销理论与工具应用到中国的医疗事业,为全国各地三级、二级等不同规模的百余家医院提供了战略咨询、品牌推广技能培训、科室运营落地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