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红是非多”。这话在娱乐圈常常被奉为真理,毕竟每逢明星们有什么风吹草动,全网必定一片哗然。大到花边绯闻,小到狗仔爆料,许多人总是热衷于在舆论中“随波逐流”看热闹,却鲜少有人深究,事件发生的根源和真实目的。
正如近日闹得如火如荼的王思聪、孙一宁事件。当两人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热传时,很快就有大量网友表明立场,开始“吐槽”王思聪的“舔”,同时模仿王思聪聊天语气的“情话梗”,也开始风靡网络。
无独有偶,近日电商届也曝出了一个大瓜,头部平台苏宁“卖公寓事件”迅速攀上热搜,引发大量关注。网传苏宁易购出售公司宿舍,要求员工一个月内搬走。
一时间,网上出现了许多同情苏宁员工,“讨伐”老板苏宁的声音。作为深耕行业数十年的口碑平台,苏宁公寓门事件到底是真是假?背后真相如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判断:
首先,舆论中所指的公寓指的是苏宁易购自持的“紫金嘉悦”小区。众所周知,早年苏宁易购为了关怀员工、提升员工生活质量、减轻员工生活经济压力,倾斜品牌资源,打造了苏宁“1200公寓”,并为此自持了该小区近千套房源以低价租给员工居住。那时候的苏宁员工,被全网羡慕,苏宁也因此收获了大量好感。我们对比舆论来看,此次被出售的公寓,实则是苏宁低价租给员工的“福利商品房”,并非宿舍。
其次,关于网传“提前交了六个月房租”的消息。先说出售的41套房中原本居住员工的安置情况,据了解,这些员工都被妥善安排到了苏宁南京总部可供约3000人居住的真正的公司宿舍。值得一提的是,搬走的员工不仅可以在宿舍住到找到合适的新房源为止,还能享受免费搬家服务。至于退租谣言,更是令人贻笑大方,龙头大企的实力和风范,都不会作出不按规定退租的事。
最后,是苏宁出售公寓的目的和初衷。在资本市场的诡谲变化下,企业走出的每一步,都是经过了考量的。苏宁出售41套公寓还债,既是积极应对市场情况的品牌态度,也是大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其立意和初衷,都值得点赞和借鉴。但在信息爆炸时代,因信息差导致的舆情,却让苏宁承受了“不白之冤”和不必要的损失。更何况,作为深入人心的电商老大哥,苏宁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普惠思维,在回馈社会方面,也是将公益融入了企业基因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倾力投入。
这样一个把公益融入骨血的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这样一个“自掏腰包”改善员工生活的好老板,会欠员工租金吗?这样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品牌,会为了41套公寓,自砸招牌吗?只能说,谣言止于智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