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集团:2025年2月11日起,全员待岗!

土木智库 2025-02-18 17:07:48

来源:奥美格咨询、DeepSeek等

01某建设集团:2025年2月11日起,全员待岗!

最近,又一施工单位发布全员待岗的通知,大致内容如下:

鉴于当前市场低迷、工作推进难、复工复产难度大,大部分岗位无具体工作安排,经集团股东大会研究决定,自2025年2月11日起集团全体员工进入待岗状态,个别人员加班需向总经理汇报登记,具体复工时间将根据后续经营情况及市场环境另行通知。

据悉,该企业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3.66亿,拥有38家分支机构和3家对外投资公司,2023年参保人数显示为265人。因为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赶上了大基建的热潮,也曾在广西当地风光一时,曾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广西民营百强企业榜单,排名分别为第44名和第49名,而如今在行业不断下行之际落得全员待岗的结局确实令人唏嘘!

02某建工集团分公司:清退待岗员工!

有网友爆料,某建工集团下属分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对待岗员工进行清退!

通知中提到,该公司在建筑行业遭受重创的大背景下,先是出现了承接项目难、收款难、停工项目多等一系列的经营问题,最终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职工工资无法发放。

资金周转困难还引发了上下游企业诉讼增多,导致该公司多个账户被冻结,就连职工的社保也无法正常缴纳,生产经营更是无法正常开展。

据网友透露,该分公司原有职工500多人,经过不到两年的降本增效,目前就剩下120多人,裁员近80%。

而这些被裁掉的员工,无论工龄长短,赔偿金额均不会超过2万元。

施工企业发布全员待岗乃至大规模裁员并非个例,它只是建筑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如今,整个建筑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工程项目大幅减少。

在此背景下,民营建筑企业要怎么应对生存挑战、怎么把握发展机遇呢?小编向DeepSeek提问,它解答如下:

延伸阅读:

一、2025年,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活下去?

2025年,民营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行业下行压力、政策调整和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但通过战略调整和精准布局仍可找到生存与发展空间。结合搜索结果中的政策导向、行业趋势和企业案例,以下是民营企业的应对策略:一、抓住政策红利,优化资产与现金流管理化债政策下的资产负债表修复2025年中央和地方化债资金规模达12万亿元,重点解决隐性债务和“三角债”问题。民营企业可通过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参与政府置换债务项目,改善现金流并修复资产负债表。关注政策支持的省份(如12个化债重点省份),优先承接支付能力强的项目,降低回款风险。财政扩张中的结构性机会中央财政加杠杆聚焦水利、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民营企业可参与细分项目(如抽水蓄能、核电配套工程),利用灵活机制承接分包或专项工程。二、转型新兴领域,提升技术壁垒绿色建筑与装配式技术政策强制要求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技术,民营企业可布局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等高附加值领域。例如鸿路钢构、精工钢构等企业已通过技术积累占据市场优势。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如节能材料、BIM应用),满足环保政策要求,争取税收优惠或补贴。智慧基建与低空经济参与智慧交通(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如无人机起降场、勘测规划)等新兴场景,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化解决方案。三、拓展海外市场,规避国内竞争红海借力“一带一路”与资源国需求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基建需求旺盛,民营企业可承接中小型工程或配套项目(如工业园建设、能源设施),利用成本优势开拓市场。例如中材国际、北方国际等企业已通过海外订单实现增长。关注资源国(如石油、矿产丰富国家)的基建需求,延伸产业链至资源开发或贸易环节。国际合作与并购与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获取本地化资源;或通过并购整合技术、资质和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四、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经营模式精细化成本与供应链管理采用集中采购、数字化供应链平台降低材料成本,应对水泥、钢材等建材价格波动。推行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提升项目利润率并控制风险。轻资产运营与多元化融资减少重资产投入,通过设备租赁、劳务分包降低固定成本。探索ABS(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融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五、聚焦“专精特新”,差异化竞争深耕细分领域在医疗建筑、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专业化领域建立技术壁垒,例如中岩大地在核电配套工程中的优势。发展特色工艺(如古建修复、超低能耗建筑),避开与央企的直接竞争。与国企协同合作通过联合体投标、分包合作参与大型基建项目,利用国企资源获取订单,同时发挥民企效率优势。风险与挑战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需密切关注化债资金到位进度和地方财政支付能力。行业集中度提升:央企凭借融资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民营企业需通过差异化定位生存。总结2025年民营建筑企业的生存关键在于政策响应速度、技术升级与市场细分。通过拥抱绿色化、智能化趋势,拓展海外市场,优化资产结构,并在细分领域建立护城河,民营企业可在行业洗牌中实现逆势突围。

二、2025年,民营建筑施工企业有哪些机遇?

2025年,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环保压力增大的同时,也迎来多重发展机遇。结合多份行业报告及政策分析,以下是民营企业的关键机遇领域及应对方向:1.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政策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住楼市”,推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需求激增,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参与机会。细分领域:重点布局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通过灵活的服务模式和成本控制能力抢占市场。2. 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政策与技术红利:国家大力支持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环保技术应用。民营企业可专注于节能材料、模块化建筑等细分领域,提升竞争力。市场空间: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结构,民营企业可通过技术合作或专业化生产进入该领域。3. 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政策倾斜:城镇化重心向县域转移,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文旅项目等建设需求。民营企业可结合本地资源,承接县域交通、水利、环保等项目。差异化竞争:利用对地方市场的熟悉度,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特色小镇开发或农村住房改造。4. 代建市场拓展国资与AMC合作机遇:随着城投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AMC)加速盘活存量资产,代建需求增加。民营企业可凭借灵活性和服务能力,承接政府代建、AMC资产盘活等项目。专业化服务:通过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品牌口碑,在代建领域建立核心竞争力,避免低价竞争。5.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与BIM技术: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民营企业可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项目管理,增强在中小型项目中的竞争力。绿色技术研发:投资可再生能源应用、智能节能系统等创新技术,满足政策对低碳建筑的要求。6. 政策支持下的资金链缓解专项债券与融资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财政政策调整,有望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民营企业需关注政策动向,积极申请绿色建筑或基建项目的专项资金。7. 专业化与差异化竞争“专精特新”路线:聚焦细分领域(如环保工程、智能建筑设备安装),通过专业化服务形成技术壁垒,与大型国企形成错位竞争。创新合作模式:与央企、国企组成联合体,参与大型基建项目,共享资源并提升资质门槛。总结与建议民营企业需紧跟政策导向,强化技术积累和服务能力,重点关注绿色化、数字化、区域化趋势。同时,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和专业化定位,在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并借助政策红利优化资金链管理。未来,具备创新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的企业更易在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