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出家后才明白,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却放过了一个最可恨的人

崔岩若雪说事 2025-02-21 08:55:20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们觉得在生活里最让你们觉得可恨的人,是哪一种类型的人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在你们看来是最为可恨的?

究竟是那些肆意妄为、干尽坏事,简直无恶不作的恶人呢?还是那些协助坏人作恶、同样也在为非作歹的坏人?又或者是那种只想着自己,自私自利,完全不顾及他人死活的小人呢?

武松起初怎么都想不通一件事,一直到后来他经历了那种身边人纷纷背离,仿佛被全世界都抛弃了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众叛亲离”之时,这才恍然大悟,看清了这世间的那种“无情”的本质呢……

兄弟相遇

武松这一辈子,有两个时刻特别值得一说。其中最危险的时刻呢,就是他有一回在景阳冈那儿,一口气喝下了整整十八碗酒之后,还要在夜里过景阳冈。要知道那景阳冈可不一般呐,常有老虎出没,一般人可不敢夜里走那儿,可武松就这么干了,这得多危险。而武松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呢,是在阳谷县的时候。当时,他偶然间碰到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兄弟俩许久未见,这一见面,那份亲情的温暖,那种重逢的喜悦,对于武松来说,那可就是无比幸福的时刻啦。

要知道,在景阳冈发生的那回事情,他可真是完全慌了神儿啦。当时的情况那叫一个危急,差一点点,他就得把命丢在老虎嘴里了呢。

还好,他凭借着自身那一身过人的武艺,居然把那只凶猛的大虎给打死了,就这么在景阳冈上成功地活了下来。更巧的是,之后他还在阳谷县碰到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呢。

话说有武家这么两兄弟,他们的父母离世得特别早。在这样的情况下,哥哥武大郎就早早地把家庭的担子挑了起来。为了维持生计,武大郎开始做起了炊饼生意呢。

或许是因为肩头所承担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又或许是心里总惦记着兄弟,舍不得自己吃那些食物,结果就导致自己的身体没能好好发育,长得比较矮。

要知道,这人常年都围在灶台的四周,那灶台生火做饭的时候,冒出的烟就一直在周围缭绕。时间一长呢,脸上就被这烟熏得不成样子啦,变得又黑又粗糙,摸上去都感觉糙糙的呢。

在那个时候,有不少人都在嘲笑他呢。大家都觉得,就他那样的,身材矮小得如同三寸丁一般,而且那皮肤糙得就跟谷树皮没啥两样,就凭他这个样子,怎么可能会娶得到媳妇儿?周围的人对此是议论纷纷,都觉得这事儿简直太不可能啦。

就因为这事儿,武松心里可别提多不高兴了。要知道,打从武松小时候起,就一直有哥哥悉心照料着他呢。在哥哥的精心照顾下,武松长得那叫一个高大威猛,而且浑身都透着一股子劲儿,这力气更是大得惊人呐。所以啊,碰到现在这让他不如意的情况,他能高兴得起来才怪呢。

他的哥哥老是被人欺负,为了能让哥哥不再遭受这样的情况,他常常会和那些欺负哥哥的人针锋相对,摆出一副毫不退缩、非要争个高低的架势,频繁地与人逞凶斗狠起来。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有一回和一名小混混起了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情况变得十分严重,他下手没个轻重,差点就把那名小混混给活活打死了。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他心里清楚自己肯定得面临不小的麻烦,于是便赶紧逃往外地去躲避可能到来的灾祸了。

武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在阳谷县见到哥哥。要知道,此前武松经历了诸多事情,一路漂泊,而哥哥武大郎一直以来的生活轨迹也和自己不同。可就是在这阳谷县,机缘巧合之下,武松竟真的和哥哥重逢了,这实在是出乎武松的意料呢。

他第一次见到嫂嫂的时候,嫂嫂对待他的态度是很不错的。

要知道,他可是有着打虎英雄的光环。就因为这个,当地的知县特别看重他,还把他招揽过来加以重用呢。如此一来,他便在县里面当上了一名都头。从这之后,每天他都能够领取到相应的俸禄啦。

他现在的生活挺不错的,有哥哥在身边陪伴着他呢。而且,嫂嫂对他也挺好的,把他照顾得挺周到。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了一份正正经经的工作哦。有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他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啦,也不用去经受那风吹日晒的苦啦,生活总算安稳了下来呢。

在他的人生历程当中,有那么一段日子,那可是他这辈子最为幸福的时光。在那段日子里,每一天似乎都被幸福的光芒所笼罩着,每一个瞬间都满溢着让他内心无比温暖、无比愉悦的感觉,真的可以说是他一生之中最为幸福的时刻啦。

常言说的好,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就像那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讲的一样。武松呢,他压根就不知道,此刻自己所经历的看似是“福”的事儿,日后可是得用更大的“祸”来偿还呢。

日子久了之后,他便从那些和哥哥武大郎相识的同僚以及周围的乡邻们嘴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原来啊,哥哥武大郎之所以会搬到阳谷县来,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搬过来的,而是有着一定缘由的。

潘金莲原本是在一户大户人家做婢女的。在那户人家期间,她和男主人之间产生了那种不清不楚、暧昧的关系。结果呢,这事被女主人给察觉到了,女主人哪能容忍这样的情况,于是就把潘金莲从家里给赶了出来。

话说那男主人,心里憋着一股愤懑之气,不知出于何种缘由,竟做出了这样一个举动。他把家中一个女子的卖身契,就那么白白地送给了武大郎,还促成了武大郎和这女子成婚之事。

然而,就在两人成婚之后,清河县有那么一帮小混混,他们都晓得潘金莲生得极为好看。于是呢,这些小混混整天都去骚扰这两口子,搞得他们不得安宁呢。

武大郎实在是没办法,只好把原先的住所给卖掉了。之后呢,他就带着潘金莲一块儿搬到了阳谷县。到了那儿,武大郎租下了一个门店,接着做起了炊饼生意,就这么继续维持着生计呢。

武松其实对潘金莲的人品是有所怀疑的,不过呢,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抱着那么一丝侥幸的想法。

真希望在搬到这儿之后,嫂嫂可以把心安稳下来,能踏踏实实地和哥哥一起好好过日子呢。

家门之祸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武松来到阳谷县的这段时间里呢,潘金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所谓的“贤惠”,其实全都是装模作样罢了,根本就不是她真实的样子呢。

她对待武大郎其实并没有多好,也根本就没动过好好去协助丈夫经营炊饼生意的念头。

每次等到丈夫出门去了以后,她便会赶忙跑到阁楼之上。到了阁楼里,她就会精心地穿上那质地柔软、做工精细的丝绸锦缎制成的衣物,接着呢,又仔仔细细地往脸上涂抹胭脂水粉,把自己精心地装扮一番。弄好这一切之后,她就开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了。她会想象着自己仿佛仍旧住在那种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里头,还是那个从来不用为吃穿的事情发愁,甚至连一点粗活累活都不用沾手的“侍女”呢。

只是呢,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楼下灶膛里不断地往外冒出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气味,而这气味,总是时不时地就把她从自己的思绪或者想象当中给拉拽回现实里来了。

她心里头压根就不甘心跟着武大郎这样过一辈子,就琢磨着得给自己寻个别的出路。思来想去呢,她这主意就打到了武松的身上啦,想着要是能和武松有点啥关联,说不定往后的日子就能不一样咯。

要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小叔子,那可真是厉害得不得了啊。他可是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呢,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就打死了老虎,这事儿早就传遍四方啦。而且,他还在阳谷县当上了大都头,这大都头可不是一般的职位,那可是相当有权力,也很受敬重的。就看小叔子现在的情形,往后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有着无限的可能。

倘若能跟其有那种关系的话,那么她往后也是有机会当上一个都头的夫人。

要是换做其他人的话,恐怕是很难抵御得了这样的诱惑。

然而,武松可不是普通的人呐。他与众不同,有着非凡之处,绝非平常之人所能相比的。

要知道,他对哥哥的那份感情啊,可不是单纯的兄弟情这么简单呢。他,是由武大郎亲手抚养长大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武大郎所扮演的角色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对于他而言,武大郎既是如同兄长一般给予他关爱与照顾,同时又像是父亲一样,有着养育他的深厚恩情。

于是呢,他果断地用言辞拒绝了潘金莲,并且还对她进行了一番斥责,要求她要好好地跟哥哥一起过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武松心里已然看得明明白白的了。他发现,自己的这位嫂嫂压根儿就没什么改变,还是像乡邻们所传的那样,是个被大家认为“不守妇道”的女子呢。

在那之后,他接到了一项任务,需要前往汴京出差处理相关事宜。

当要出发离开的时候,他特意在哥哥嫂嫂面前提起了之前发生的那件事,心里想着通过这样的方式,好让嫂嫂觉得难为情,以后能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地跟哥哥好好过日子呢。

只是呢,他把自己这位嫂嫂脸皮的厚度给小瞧了。他原本以为嫂嫂脸皮不会那么厚的,可没想到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嫂嫂那厚脸皮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预估呢。

潘金莲心里寻思着,事情都已经发展到这般田地了,那还有啥可顾忌的呢?索性就把什么“三从四德”全都抛到脑后去吧,从此彻底放开手脚,爱咋咋的了。

那这两人到底做得有多猖狂?

大家知道吗,每次只要武大郎挑着扁担出门去叫卖炊饼,这潘金莲就立马按捺不住了,急急忙忙地换上衣服,然后径直来到王婆开的茶馆里面呢。

西门庆呢,早就在这儿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啦。这时候,王婆就站在门口那儿,干着放风的活儿,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好为西门庆和另外那人打掩护呢。

日子过得久了,乡邻们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其中的端倪呢?只是武大郎,他始终都被蒙在鼓里,对此事浑然不知。

幸运的是,当时有一个小贩名叫郓哥。这个郓哥在偶然得知了相关的这件事情之后,就悄悄地去给武大郎通风报信了,把他所知道的情况偷偷地告知了武大郎。

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有个叫郓哥的人呢,乍一看上去,仿佛就如同大家口中所说的那种“大好人”一般。可是呢,事实真的就是这样的吗?这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逐利之人

在郓哥的协助之下,武大郎察觉到了潘金莲与西门庆二人之间那见不得人的事儿。事情是这样的,郓哥平日里常在街头巷尾做些小买卖,对周遭的情况较为熟悉。那一日,郓哥偶然间发现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之间举止暧昧、关系不寻常的迹象。而后,郓哥出于对武大郎的同情也好,或者是看不惯这种不正当的行径也罢,就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告知了武大郎。就这样,在郓哥的帮助下,武大郎知晓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二人之间的那档子事儿。

要知道,他和西门庆相较起来,那实力可差得远啦。两人一交手,他哪能招架得住,直接就被西门庆狠狠地踹了一脚,整个人一下子就被踹翻在地上了。这一脚可踹得不轻啊,他当即就吐出了好几口鲜血,身体也因此遭受了重创。从那之后,他就只能一直躺在床上,没法起身活动了,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

就在这个时候,潘金莲心里压根就没想着要去救他,恰恰相反呢,她满心都盼着他能死得越快越好。

在那个时候,她要是想去找西门庆呢,那就能够去找西门庆;要是想跟着武松呢,也可以跟着武松。就算情况再不怎么好,她也还拥有着这个门店,而且武大郎在世的时候还攒下了数百两银子呢,这些可都是她的依靠。

武大郎始终在坚持着,他心里就盼着能等到自己的兄弟从东京赶回来呢。他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没有放弃这份坚持,就那么一直等着,心心念念的就是兄弟能快点回来,仿佛只要兄弟一回来,所有的难题或许都能有个解决的办法了。

潘金莲那可不会任由武大郎等到这一天,于是她就去找王婆一起商量办法。经过一番合计,她们最终决定把武大郎给毒死,就这样,武大郎的命运就被她们如此残忍地给断送了。

话说武松赶了回来,刚一回来,他立马就察觉到情况不太对劲。武松可不是那种会轻易放过异样情况的人,凭借着自己所拥有的职权,他当下就决定要私下展开一番调查,非要把这其中隐藏的事情弄个明白不可。

就在这个时候,郓哥再次现身了。之前武松给了他五两银子呢,而这会儿他就拿着这五两银子,站了出来为武松出庭去作证啦。

很遗憾的是,那知县压根就不敢去招惹西门庆。要知道,西门庆在当地颇有势力,有权有势又有钱,人脉也广,所以知县心里有所忌惮,即便有些事儿可能明知道西门庆做得不对,可也不敢轻易去惹他,只能对其避让三分呢,实在是让人觉得挺可惜的这么个情况。

武松一心要为自己的哥哥报仇雪恨,那潘金莲和西门庆二人做出了伤风败俗且害死他哥哥的恶行。武松实在是忍无可忍,在极度的愤怒之下,便将潘金莲和西门庆都给杀了。可这么一来,他也触犯了律法,最后只能接受获罪的结果,被判处流放之刑,踏上了那充满未知的流放之路。

在即将被流放之前,他心里对郓哥有着别样的看法,觉得郓哥这人称得上是个“仁义”的人。于是呢,他就拿出了十几两银子给郓哥留了下来,想着让郓哥能够用这些银子去开个店,做点儿买卖,也好有个营生。

从上述情况能够看出,在这个时候,武松的内心对这个世界还是怀有善意的。也就是说,通过种种迹象或者相关情节表现出来,武松在当下这个阶段,并没有因为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而对世界失去那份善意,依然保持着一种积极、友善看待世界的态度呢。

话说他身处孟州的时候,不幸被张都监借着所谓的“亲情”之名给设计陷害了。那情形可真是凶险万分,他差一点儿就把命丢在了飞云浦这个地方。然而,这还不算完呢,之后又因为宋江所讲的“兄弟之情”,实际上可以说是被这种情感裹挟着吧,最终选择了投降宋廷。可谁能想到呢,就因为这一系列的遭遇和选择,最后竟然还丢掉了一条胳膊。

武松彻底断绝了“世间情欲”,选择剃发为僧。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郓哥。

大家想一想啊,在当年的那个情境下,郓哥真的就如同表面上所展现出来的那般“仁义”吗?这其实是很值得去琢磨一番的事儿。

现在呢,咱们再把目光转回到阳谷县,去瞧瞧那会儿郓哥究竟都干了些啥事儿。

郓哥刚得知西门庆和潘金莲有那种不正当关系的时候,他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西门大官人往后都去喝王婆的茶水了,那可就没人来买我的梨子解渴啦。

就这样,他前去找到了王婆,心里想着能从相关的事情当中分到一份好处,也就是希望能够跟着一起从中获利,能在这件事上也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遭到王婆的拒绝之后,他便起了“鱼死网破”的心思,于是就径直去找武大郎,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对方。

武大郎打算让他来给自己当个帮手,随后就拿出几贯钱给了他。

郓哥呢,并没有去阻拦武大郎。为啥呢?原来,他心里盘算着要拿到那几贯铜钱呢,好用来填补自己这好些日子没卖掉梨子而产生的损失。

就因为某些缘由,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在屋子外面设法拖住王婆,好让武大郎独自一人进到里面去。当武大郎进去之后,一下子就被人一脚给踹翻在地了,而这个时候呢,他一看情况不对头,立马就转身跑掉了,就这么把自己从这件事情当中完全摘了出去,从头到尾就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完全置身事外了。

武松回来之后呢,一直到拿到了钱,这时候他才做出决定,要把真相讲出来,并且为相关的事情去作证。

郓哥可是经常把梨卖给西门庆的,按说他应该是知道西门庆的情况的,西门庆那身手可不一般呢,郓哥又经常和他打交道,难道郓哥会不清楚对方身手了得这个事儿吗?

话说在狮子楼那儿,西门庆和武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打斗,这两人你来我往的,好几个回合下来都难解难分呢。通过这西门庆能和武松过这么多招儿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知道,那武大郎跟西门庆比起来,实力可差得太远啦,压根就不是西门庆的对手。

最为合理的一种做法应当是这样的,就是让武大郎先耐心等待弟弟武松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留意时机,等弟弟回来之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去报那血海深仇。

要知道,郓哥这人啊,就为了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利益,全然没有把武大郎的生死放在心上。他呢,竟然还鼓动武大郎去做那些充满风险的事儿,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么做可能会给武大郎带来灭顶之灾,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话说最后啊,武大郎不幸离世了。而那个本该对武大郎的死有所触动的人呢,却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街头售卖着梨子,从他的表现来看,完全察觉不到他有一丝一毫的愧疚之情。

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郓哥这个人的出现,武大郎其实是不会丢掉性命的呢。也就是说,武大郎最终的死亡,和郓哥有着很大的关联。假如不存在郓哥所做的那些事儿,武大郎大概率还能继续好好地活着呢。

当武松回来以后啊,他可是有着都头这么个身份呢。凭借着这个身份,他完全能够有许许多多的办法去惩戒潘金莲和西门庆那对做出不轨之事的男女。

武松也就不会出现因为怒杀了两个人,进而遭到被流放的情况,如此一来,他最后也不会沦为草寇,过上那种颠沛流离的一生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