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林立,其中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其实还有部分部属高校,比如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也很有实力,而且毕业生就业渠道非常顺畅。
其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高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
这所“国字头”高校,因为劳动的名字比较“工匠化”,而经常被人忽略,或者当成在职人员培训机构。其实这所学院也在高考志愿报考榜单上,1992年以来就举办劳模本科教育,目前牵头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论证,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全国引领地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底蕴深厚。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随之与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这所大学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史源头。
1946年4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从华北联合大学在张家口分离建校,1949年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54年从天津迁到北京,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学院,学科特色是工会管理。从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来,这所学院有点类似于当年的青年政治学院,不过招生分数低于青年政治学院。
现在青年政治学院已经转型为团校培训,基本不再录取高考生源。但中国劳动学院仍旧保持本科招生,这所学院的规模体量不大,目前共有各类在校生6437人。相比而言,这所学院的生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科”领域,也就是不限制专业组。
中国劳动学院,总体呈现劳动特色、工会特色,设有14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25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劳动关系、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新闻学、安全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7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法学、劳动关系2个学科是教育部特色专业。

中国劳动学院,以建设劳动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持续完善“工会+”特色学科体系专业版图,“劳动+”学科正在成为新时代的显学,本科招生重点线以上录取占比超过68%,去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队,北京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各1队的好成绩。
这就是中国劳动学院,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