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相声,堪称每段都是精品,听起来像是絮絮叨叨的,实则是台风稳健,垫话自然,功底深厚炉火纯青。但是马三立的相声水平和保定有什么关系,和号称“直隶第一街”的西大街又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我在西大街住了7年多!我总会知道一些什么的。

我们来接着说马三立的相声,马三立和侯耀文的师傅赵佩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相声《对对子》。别着急,就快说到西大街了。
马三立:你到天津你打听打听——我们这名写家“华、马、严、赵”,你打听打听……赵佩茹:你先等会儿,你说天津谁?谁?
马三立:你不懂啊,我们——“华、马、严、赵”,写字儿的...

停!你怎么还说到天津了呢?
保定是“北京南大门”,而天津也和北京有关,明代朱棣登基后,对争夺天下时路过的三岔河口印象深刻,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就召群臣为其献名。后来他选中了“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天津
接着说马三立的相声《对对子》。赵佩茹:刚才你不是说华、马、严、赵吗?马三立:我...我说错了,说错了还新鲜?是华...华、孟、严、赵啊。华、孟、严、赵、马——后续的我,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甘绵阳、杜小岑、刘道元...这都是名写家...马三立...我们这些位都是名写家。
赵佩茹:您说那老几位我都知道,就您这马三立我没听说过。马三立:没听说过?你是没见过我写的字儿啊,我那会儿写字儿我学华世魁华老,他那个叫什么——颜体儿啊...知道他的字么?赵佩茹:知道啊——劝业场那块匾那不就华世魁写的么。

华世奎作品-天津劝业场牌匾
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华世奎,从华世奎这儿就开始说到“直隶第一街”西大街的事情了。因为在西大街上就有华世奎题写的匾额。
华世奎在清代曾经官至二品大员,溥仪退位诏书就是由华世奎手书的。华世奎在天津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还流传着他“醉写”劝业场的故事。

华世奎书法作品
当溥仪流落到天津时,每逢初一、十五,华世奎都要换上一身朝服前往觐拜,但是,当溥仪准备前往“满洲国”登基,来请华世奎前去“捧场”的时候,却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华世奎的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是其代表作。

华世奎书法作品
直隶,是直接隶属于天子管辖的地区,作为明清的一个重要行政区,不仅包括现代河北省的大部分,而且还管辖北京、天津两市还有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保定作为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在清代和民国那可是响当当的所在。可以说保定的地位仅次于北京。当年保定作为京畿重地,进京述职的官员都会把保定作为前站的,往来的商贾更是过往如云。

直隶总督署
保定被称之为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东、西、南、北四条老街有巨大的功劳,而西大街自古就有“古城繁华起一街”的说法,因此在四条老街当中,西大街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无论从其所处位置、街道长度、店铺规模、老字号数量等,都首屈一指。它与东大街连成一条直接贯通古城区东西唯一的通衢要道,街长近850米。此街约建于宋淳化年间,宋、金、元、明、清五朝为军政要地。

1279年,宋朝宰相文天祥被元将张弘略俘虏后,曾在西大街写了怀念《孔明》、《刘琨》、《祖狄》、《颜杲卿》、《许远》等忠烈的诗篇和《过保定》、《太祖陵》七首诗篇。
到清代后期“卢汉铁路”通车、府城各类学堂兴办,西大街一下子繁荣起来,各类商店陆续开张,成为一条充满书香、药香、茶香、酱香的街市。

靴城布局
来往人群如织,就应运而生了“马号”、各省市的会馆以及众多商铺。这条街上,店铺林立,百业俱兴。这些商业门市建筑风格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式单层或双层敞开式活动板门窗或精致木雕花饰门窗,顶部以木制檐板围合,有的门前还设有花形护栏和外廊;一类为中国民族传统建筑特点与西方建筑造型合为一体的中西合壁式,另一类是为数不多的、以近现代西方建筑造型为前立面、通体水刷石、方形大玻璃窗的楼房。

周末探访
但是西大街由于疏于管理,曾经沦落为“自行车及殡葬一条街”,很多老字号牌匾都被杂乱无序的商业招牌所遮掩。

周末探访,清末著名书法家潘龄皋书法“西大街”
西大街有“直隶第一街”之称,自古就有“古城繁华起一街”的说法,因此西大街可以说是反华保定府中最繁华的地方。店铺林立也就有了众多的商业牌匾,作为当年的西大街众多老字号的商业牌匾便是名人书法的汇展。

坐落于西大街的“恒泰茶庄”就是由近代书法名家华世奎题写的,关于华世奎,前面已经用了很大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时光变迁,“恒泰茶庄”已不知所踪。

周末探访,老茶馆
著名的“乐仁堂”药店则是由书法名家冯恕题写,冯恕是晚清翰林,曾任大清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海军协都统,同时也是书法大家。尤其善写颜体字,北京琉璃厂乃至当时北平的商号匾额,很多都是由冯恕所书写,当时甚至有“无匾不恕”的说法。在北京市民中还曾有过“有匾皆有恕,无腔不学程”(程砚秋)的口头禅。北京大栅栏“张一元茶庄”、西四“同和居饭庄”等处的牌匾,都是冯恕一时得意之笔。不过曾经的“乐仁堂”长期被一家电脑公司占据,“乐仁堂”的招牌也相应被覆盖了。

周末探访,乐仁堂
“立己人”药房由清末著名书法家甘眠羊题写,甘眠羊也是天津人,与华世奎、杜之堂、赵元礼并列津门四大书家。自清朝起,学习颜体书法家很多,钱南园、翁同和、谭泽闿、谭延闿、华世奎、甘眠羊等前后相继,自成风格,甘眠羊学习颜体过程中,受翁方纲影响较深,但最终形成独具面目的一代名家。但是在西大街“立己人”药房已经消失多年,据查证“立己人”药房始于1912年,距今已是100多年,第五代传人周新的梦想就是在西大街重建“立己人”品牌,并筹建一家中医药典藏博物馆。

甘眠羊作品
“西德记茶庄”由清末著名书法家祝椿年题写,祝椿年是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北京学界官员,虽然在书法上没有冯恕、刘春霖等人名气大,但也是一代名家。“西德记茶庄”据考证是在公私合营后,已迁址到西大街附近的城隍庙街。周末亲自前去探访,没想到打着国营旗号的西德记茶庄已经破败不堪,经营状况浅而已见,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再。

周末探访西德记,在茶叶市场激烈竞争下已经破败不堪
原貌的照片资料已查找不到,只有一幅画家的画作。

网络配图:西德记茶庄
始建于1876年的“万宝堂”药店,最早的牌匾由时任直隶总督的晚清重臣李鸿章题写,后来当代书法家赵逢明也题写了匾额。赵逢明曾是我父亲家楼上的邻居,家里还有赵先生题写的字,不过我当时每天忙于工作也没有多少交集,令人遗憾的是2011年,赵先生已经去世。

作为伊藤博文眼中“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晚清权臣,合肥人李鸿章在历史上有太多的故事,这里就不再评价了。只说一下李鸿章为什么书写“万宝堂”药店的牌匾,直隶总督李鸿章偶发重病,服了万宝药剂,不久病愈。李鸿章亲题“万宝堂” 匾额,并为药幌题“杏林”、“桔井”。

周末探访,整修一新的万宝堂
“万宝堂”药店一直都在西大街,只是位置上稍有偏移,西大街整体重新整改后已恢复原貌。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万宝堂
书局曾经是西大街的一个文化亮点。西大街与莲池南大街交叉口附近,曾经云集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协生书局、直隶书局、群玉书房等多家书局。西大街直隶书局的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刘春霖不但博学而且还擅长书法,是近现代知名的书法大家,连慈禧太后都十分欣赏,成为许多仕途之人效仿的摹本。到现在依然有关于他的“传说”那就是有着"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刘春霖作品
谁敢在班门弄斧?因此“直隶书局”的招牌,当仁不让的由刘春霖亲自书写,作为状元的刘春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还有民族傲骨,在日伪时期他拒绝为日本人当官,宁愿贫困交加,其高风亮节至今为人称赞。

网络配图:西大街商务印书馆
但是时光变迁,曾经书局林立的局面在解放后就只剩下商务印书保定分馆了,后来改为新华书店。

网络配图
目前能看到踪迹的只有被称为“北方人民出版社”的“协生印书局”,保定协生印书局是由保定清苑人张培植于1926年在其创立的原大生医院旧址上建立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保定协生印书局(见下图)曾是我党的地下印刷机构。当时这里以《民生时报》、《振民晚报》等名义为掩护,秘密为我党印刷了几十种书刊及重要文件传单。在此印刷出版的刊物大部分发往上海、北京及北方一些城市,为传播马列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特别是为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张培植烈士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杀害,这是后话。

周末探访,整修一新的协生书局(市文保单位)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保定协生印书局在旧城改造中被拆毁。现存临街二层小楼和楼北侧一排平房为后期复建,原貌已被破坏无存。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张培植的子女张林池等人曾主张过协生印书局的产权……不知最终产权到底归属哪里。
作为红色建筑,协生印书局的招牌是谁书写的早已无法查证,想来也是一位名家。也许是革命教育意义远高于普通商铺的原因吧。

周末探访,协生印书馆
“宴乐园”“稻香村”食品店由张诗言题写,张诗言,目前只能查到是民国初年保定市的八大书法家之一,曾经与“狗不理”齐名的“白运章”包子铺的牌匾也是由其所题写。宴乐园是解放前保定一家有名的大饭庄,甚至可以承接108道菜的“满汉全席”,始创于1922年,开业以来不直接带了多少军政要员,商贾大户,也是百年老字号了,但是解放后,宴乐园历经地址变迁、公私合营、十年运动几经辗转变为“东大街烧饼铺”,据悉,创始人王丰年的第四代传人王晓惠在保定市百花路重新开设宴乐园,但是规模小了很多,希望老字号还能重振往日辉煌。

网络配图:李超-古城印记

网络配图-满汉全席
“稻香村”有很多家,不过苏州“稻香村”才是国家认可的正宗稻香村商标所有者。但是保定“稻香村”的名气也很大,最难能可贵的是,保定“稻香村”自1917年开业以来,历经100余年风雨,一直未离开原址半步,这在西大街的商铺之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而这栋外有白色罗马柱极具特色的建筑,西洋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也被评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现在外面的牌匾,已不是张诗言书写,看落款似是“袁方”,也许是近代更有名的书画家。

周末探访,稻香村的牌匾
“德昌茶庄”由清朝的一代名臣,时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题写,方观承为乾隆时期的朝廷命官,在当时可以用这样的三句话来形容此人的品行,那便是“皇帝对其倍加赏识,士人对其交口称赞,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第一条也许但凡朝臣都能做到,但是第二条和第三条便足以看出方观承的为人品性了。但是“德昌茶庄”已不知所踪。

方观承书法节选
潘龄皋为“中兴帽庄”的题书等,由于店铺的性质和时代特色,这家商铺应该早已无处可查。但是西大街牌坊上的“西大街”和“瞻岳”都是潘龄皋所书写。


潘龄皋是清光绪年间的翰林院编修,曾担任过甘肃知府,辛亥革命成功后,潘龄皋担任甘肃省省长,后因痛恨官场腐败,于1922年辞职回乡,之后移居天津、北平,以赋诗、写字为乐,成为民国时期北方著名的书法家。日伪统治时期,他因拒绝出任伪河北省省长而被捕入狱。1948年,潘龄皋还几次写信给傅作义,劝其与中共和谈。1949年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中央文史馆馆员。

潘龄皋书法
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曾是保定五楼之首,当年在北方都是很有名的馆子,一代相声宗师侯宝林和戏剧大师梅兰芳都曾前来品尝。白肉罩火烧是这里的名吃,曾经让抗日名将冯玉祥念念不忘。后来冯玉祥还专门带着他手下的兵们去吃,出现了‘千人吃白肉罩火烧’的胜景!
义春楼的牌匾由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题写。西大街开街后,特意约朋友前往西大街采风,没想到竟然看到义春楼的店面。

义春楼牌匾
我在西大街居住了7年多的时间,只记得这一带都是花圈寿衣店,竟然没有发现在寿衣店的花圈纸扎掩映之下,还有这样的一处风味所在,不过依稀记得少年时有一年停电,晚上走到这边的时候,一个老太太手拿一根白色蜡烛,老太太的脸被映的惨白,颤颤巍巍的从店里走出来,在我面前穿街而过,当时就想到香港鬼片。

周末探访,义春楼,已是一家文创商店
据说,在西大街还有被齐白石誉其为“北方书画宗师”胡宗照书写的“文华斋”牌匾,只是这家商铺的信息极少,商铺性质以及后来的变迁就不从查证了。

对这家锁铺印象很深

周末探访,老锁铺已搬走,改为了一家糕点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