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大的困难时,往往会受挫和失望,认为自己穷途末路,无路可走了。
《易经》告诉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真正的规律,是穷则变,变则通,厉害的人,总能找到出路。
我们感到受挫,大脑理所应当认为,是困难带来的挫败感。
《易经》的规律告诉你,并不是。真正让人受挫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人在面对困难时,没想过可以变通,而被困在原地出不来。
《周易.系辞》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话用一句文学的句子,就可以形象地解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时候遇到困境,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其实只要能冷静下来,坚持下去,懂得变通,就可以找到出路。
举个众人皆知的历史案例,诗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普遍认为,项羽在垓下之战大败,已经穷途末路了,只能选择自刎。然而,并非如此。项羽当时有机会渡江,他可以回到江东,他日再卷土重来。可是,他的大脑告诉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他宁愿死,也不肯变通。
项羽输不起,缺乏“以退为进”的智慧和韧性,所以注定成不了最终的王者。
俗话说,有的人性子倔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轻微的倔强,是坚持;过度的倔强,是固执。后者必然受挫。
如何才是懂变通?
我们观察长江和黄河,观察水流,遇山则转,即使转上十八弯,都可以转出来,遇滩则缓,遇旋涡则回走。这就是变通的特性,应物而动,顺势而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
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此为上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怀有深深的我执、我见: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对方就是错的,马上批判和排斥。
我见,个人之见,只是一张树叶。如果你执着自己的见解,就像用树叶挡住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其它的可能性。事实上,宇宙和自然无限大,人类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如此渺小的我见,需要放下,才能明心见性,呈现智慧。
洞察规律的人,和不知道规律的人,思维不一样。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维。
不知道规律的人,遇到困难时,容易悲观和放弃,认为困难太大,自己没办法解决。
而知道规律的人,遇到困难时,是完全不同的思维,他们知道,天无绝人之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要自己善于变通,随机应变,总能找到出路。他们的思维是积极的,符合规律的,所以能成别人不能成之事。
人要善于变通,方法永远比问题多。这句话是真理。共勉。
好文[点赞]
这篇文章内容好/[呲牙笑]为爱奋斗!
项羽回去江东也没人支持他了。
[呲牙笑]干了这碗鸡汤,
写的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