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副总降薪留用,深夜收到新人群消息,我默默拔了项目U盘

半烟来看生活 2025-03-20 03:03:43

55岁副总降薪留用,深夜收到新人群消息,我默默拔了项目U盘

我叫李明辉,55岁,一家老牌国企的常务副总。

年轻时,我也曾意气风发,是集团最年轻的技术状元,上世纪90年代,厂里引进第一条进口生产线,全厂技术员对着德文说明书抓耳挠腮,只有我啃着词典硬生生把设备“驯服”了。那时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李啊,你是厂里的未来!”

后来,我确实成了“未来”。从车间主任到分厂厂长,再到集团副总,我像一颗螺丝钉,牢牢铆在这家企业的骨架上。可如今,这颗螺丝钉锈了。

三个月前,集团“换血”。新上任的董事长是个海归派,带着一帮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说要搞“数字化转型”。第一次班子会上,他敲着桌子说:“有些老同志,跟不上时代就主动让位!”

我成了第一个被“优化”的高管。职务从常务副总降为“技术顾问”,年薪砍掉60%。人事部长递降薪协议时,笑得像尊弥勒佛:“李总,董事长说了,您是技术元老,留您是为了‘平稳过渡’。”

我盯着协议上的数字,手抖得像筛糠。妻子刚查出乳腺癌,儿子还在国外读研,银行卡里的余额连三个月化疗费都凑不齐。我一咬牙签了字,心想:忍吧,为了饭碗,也为了那点可怜的体面。

我的办公室从18楼搬到了地下室的杂物间,隔壁是保洁部的拖把池。每天早晨,我都能听见新来的“数字化事业部”员工在走廊高谈阔论:“那老头怎么还不退休?占着茅坑不拉屎!”

最扎心的是上周五的例会。我拿着熬夜写的《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去汇报,刚说到“德国设备的机械臂兼容问题”,董事长直接打断:“李顾问,您这套过时了!现在都是AI算法自动迭代,您懂Python吗?”会议室一片嗤笑。

那天晚上,我在车库抽了半包烟。手机突然震个不停——我被拉进一个叫“数字化转型攻坚队”的微信群。群里清一色是90后,头像不是动漫就是自拍。有人@我:“李顾问,董事长让您把三十年来所有技术资料拷到U盘,明早放前台。”

我盯着屏幕苦笑。三十年的心血,就值一个U盘?

凌晨两点,我鬼使神差点开群聊记录。往上翻了三页,浑身血液瞬间凝固

“那老顽固肯定不知道,董事长要拿他的资料去申请政府补贴!”

“嘻嘻,用完就能让他滚蛋了。”

“听说他老婆病了?活该!早该给年轻人腾位置……”

我颤抖着打开保险柜,最底层躺着一枚银色U盘,贴着泛黄的标签:“1998-2023核心技术”。这里面装着从生产线图纸到故障代码库的所有家底,甚至包括当年德国工程师偷偷塞给我的“非公开参数”。

多少次,外企巨头开价百万买这套数据,我愣是没松口。厂长骂我死脑筋:“卖给私企犯法,卖给外企可是‘技术交流’!”我梗着脖子顶回去:“这是国家的资产,不是我的棺材本!”

现在,“棺材本”要变成别人的嫁衣了。

手机又震了。群里跳出张截图是董事长在董事会上的PPT:“通过收购老员工技术资产,预计获得政府专项补贴1.2亿。”底下跟着条语音:“李顾问,U盘记得加密啊,别被外人偷了!”年轻人笑得像只狐狸。

我抓起U盘冲向机房。三十年前的自动生产线还在运转,像头老黄牛似的哼哧作响。我把U盘插进主控电脑,看着进度条一点点涨到100%,突然,报警器响了。

“李顾问!生产线怎么停了?”保安冲进来时,我正蹲在机箱旁。

“U盘中毒了。”我晃了晃手里的小金属块,“可能是被黑客攻击了。”

年轻人赶到时,脸比墙灰还白。董事长对着黑屏的电脑咆哮:“备份呢?云盘呢?”

我慢悠悠掏出一张发黄的纸条:“1998年签的保密协议写着,核心数据禁止上传互联网。”指了指嗡嗡作响的服务器:“全在这台没联网的老古董里。”

新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不知道,这套系统用的是DOS命令,连鼠标都不支持。有人偷偷百度“如何进入DOS系统”,弹窗广告跳出来时,董事长摔了杯子。

三天后,我递了辞职信,董事长把我堵在车库:“老李,你开个价!U盘数据恢复多少钱?”

我指了指胸口:“当年德国人给我心脏搭桥手术费,我都没卖数据。”拉开车门时补了句:“顺便说一声,那台老服务器用的是机械硬盘——U盘拔的时候正在读写,后视镜里,他的脸扭曲成毕加索的画。

如今我在汽修厂当技术指导,上个月,原来厂里的工会主席老张来找我喝酒,拍着大腿直乐:“那帮孙子花三百万请德国专家,结果人家说原始数据丢了至少倒退十年!”他抿了口二锅头:“你猜怎么着?补贴黄了,董事长被国资委约谈了!

我没说话,摸出钥匙串——银色U盘上多了道焊死的痕迹,有些秘密,就该跟着老骨头埋进土里。

结语:职场如矿井,有人挖金,有人填土。年轻人总以为拽掉老藤就能见光,却忘了盘根错节的,才是撑住井壁的脊梁。

0 阅读:32

半烟来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