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连接Wifi的情况下观看视频,土豪随意)
走遍千山万寨,带您发现普洱古树茶的价值!
行走于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实与自然!
——《老徐谈茶》
上期我跟大家聊了几种人工做老茶的方法,那肯定就会有茶友问,怎么通过外包装看出这类人工制造出来的老茶呢?今天我就结合我见过的那些所谓的老茶来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如果各位稍加仔细地看完这一期的内容,你是可以避免很多明显的坑的,下面我们分年代来分别做一个讲解。
50年代及以前的茶是非常稀有的,别说是一批,即便是一饼,在市场上也是不太可能流通的,大部分你能见到的都是在拍卖会上,市场上你能见到的这一类茶,不管它多少钱一饼,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由于这种茶在市场上出现的机率不大,大家掉坑的机会也不大,这里就不多讲了。60年代到70年代的茶造假最多的是砖茶和饼茶这两种类型,我见过的很多茶砖,它们的包装纸上都会印有一段当年的伟人语录,比如为人民服务等,有的甚至还印有60、70年代的宣传画,画的内容大家上网一查就可以看到了,但事实上,当时根本没有出现过这类包装,所以这一类茶就是造假者凭自己的想象臆想出来的,这一类假茶属于最低级的造假,这类造假茶大多是骗骗刚入门的小白及那些没有基本常识的人。虽然有一些老茶的包装做得和当年老茶的包装相对比较类似,但仔细看纸上印刷的字体细节,其实与真的还是不太一致,有的字的颜色都不太一样。现在印的包装纸,不管它做得再旧,看上去还是比较新、比较鲜艳的,和当年的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现在的印刷颜料和当年的也是不一样的。更离谱的是,有不少还会画蛇添足地盖上一个类似60年代易武、70年代出品、80年代老班章等的章,过去完全没有这种的做法,这也是臆造出来的,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就是一个笑话。并且,60年代到70年代的洱茶产量是非常低的,在市场上基本不可能有批量的流通,即便是一件、半件这种就叫一批都不太可能,你能见到一饼真的就已经是很幸运了,更别说是人家还请你喝上一泡,能轻易买到几饼或一提的这种可能性就极小,所以对于这种60、70年代的老茶,大家当作笑话看看就好了,千万别当真!80年代到90年代是假老茶的重灾区,很多所谓的老茶都标明是这个时间段出产的,最多的就是假冒“八中”商标的茶,因为当年勐海茶厂、昆明茶厂和下关茶厂出产的饼茶和砖茶绝大部分都是用“八中”商标,只有极少部分没有用,比如勐海茶厂在90年代后期用了“益”字商标,下关茶厂用了白鹤商标,昆明茶厂在90年代中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类人工制造出来的老茶主要问题就是出在包装上。当时的一件茶是84饼(30公斤左右),它是用竹篓装的,不是用纸箱包装的,竹篓上有一张纸,这张纸就是我们叫的票号,上面写着这个茶的批次、唛号、重量、净重、生产产家等信息,但上面绝对没有写这个茶是易武或老班章等山头或寨子的原料,如果有的话,那肯定是假茶无疑了。以前笋壳的包法和现在也不大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看最顶上的那一片笋壳,现在的那一片都是用笋壳的光滑面来包装的,而过去是用和桶身一样较为粗糙的那一面来包装的,不过笋壳也是可以做旧的,但要做得和真正的老茶一样是很困难的,没有五到八年的时间是做不出那种感觉的,因此市场上很多80年代、90年代的老茶它是不带笋壳的,但高仿的除外,如果说做到了那种高仿的老茶,价格估计也绝对不便宜,以后有机会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高仿的所谓老茶,其实它茶本身的品质也是不错的,只是说它确实不是那个茶而已。另外,最重要的是看茶饼的包装纸,80、90年代用的包装纸都是很薄的,可以将里边带的那张说明书上面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即使你用手机随便一拍,看上去都是清清楚楚的,并且那时候的包装纸非常柔软,韧性也好,纸的白度没有现在的纸那么白,这是因为当时的纸没有经过漂白剂漂白,但在2005年以后,市场上就很难购买到这种纸张了,因为生产这种纸的厂家已经停止生产了,但我也不否认市场上肯定会有少量的一些存货,可这种存货的量毕竟也是很少的,加上当年的茶叶价格很便宜,假如有谁能预料到这种老茶能涨到今天这个程度,那存茶不是更香吗?为什么要存纸呢?因此大家通过包装纸就可以将市场上你能见到的90%以上的所谓老茶过滤掉。至于说印刷的字体、位置、颜色的差异、内飞的不同还有压饼的饼型、做茶的工艺,比如说撒面怎么撒的等这些差别很难用语言来给大家做描述,有机会我会用一些图片一一地给大家做展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