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对我国华为的打压,那是手段频出恨不得置其于死地。
在通讯设备上,华为为了应对美国的技术垄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耗费数年打造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独立终端操作系统——鸿蒙。
自应用以来,就打破了安卓和ios二分天下的局面,占领一席之地。
然而,正当鸿蒙一步一步被更多人熟知的时候,突然爆出:
鸿蒙商标已被注册的消息,华为在为此进行申请和起诉。
然而遗憾的是,最后由于知识产权的问题还是败诉了!
难道凝结华为众人多年努力的鸿蒙系统,真的只能改名了吗?
美国百般打压,鸿蒙杀出重围
美国对华为的抵制,一直从未停止过,为了打击中国科技,一直在采取各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扼杀中国的科技行业。
而在美国拒绝华为使用蓝牙、反对华为使用SPA、教唆日本拒绝给华为提供芯片等。
一个个绝境的情况下,华为却没有放弃,2019年8月,鸿蒙系统正式问世,华为再一次实现逆风翻盘。
2019年,华为手机在海外面临了一次巨大的打击,对国内总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那一年,美国对我国的贸易、科技制裁十分严重,在海外市场,谷歌官方更是离谱的表示:禁止华为使用该系统。
在海外,华为的许多基础软件都依赖于这个系统,这就影响到了海外用户对华为手机的选择。
更直接地影响了华为产品在海外的销量,华为在国外的股份一度大跌,陷入危机。
即使后来华为自主研发出华为自主移动服务,迅速应对这一场危机。
但是只要操作系统这个命脉把在别人身上,华为就可能会随时再次面临类似的风险,技术上的“卡脖子”在科技领域是随时会致命的存在。
通过这次紧急情况,华为也明白了,推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刻不容缓。
就这样,原本在2012年计划投入研究的鸿蒙,在2019年提前被列入重点发展,正式转入研究阶段,进入大众视野。
2019年8月9日,鸿蒙系统正式走入公众视野的那一天。
呼声和质疑声同步而来,有人感慨中国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自主操作系统。
也有人因为鸿蒙兼容安卓软件,而质疑它究竟能不能做到,技术上完全不受制于谷歌与苹果。
在各种议论中,鸿蒙迈向了走入商用的第一步,从此正式应用于科技设备上。
鸿蒙系统因为技术上的缺陷,刚开始投入应用时,并不能用于手机上。
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2020年12月16日,在鸿蒙系统升级到2.0版本之后,鸿蒙正式发布测试版,可以应用于手机上。
正式发布仅仅一个月,就有远超3000万的用户对鸿蒙系统进行升级,取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直到2021年,鸿蒙系统在华为手机上的应用已经破亿台,系统优化的步伐也一步步加快,其中不为人知的努力和艰辛难以想象。
现如今,鸿蒙已经发布了4.0版本,原本仍然在应用于鸿蒙系统的谷歌底层代码,在这一次升级,彻底被删除。
鸿蒙系统真正做到了不受美国技术压制,实现完全独立,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华为却愿意去做,勇气和担当让人敬佩。
鸿蒙系统自问世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在努力成长。
直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阶段性成就。
再回首这些年来,被美国技术压制的艰辛历程,真的能称得上一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
鸿蒙早被注册,是意外还是又被打压?
鸿蒙系统从计划研发到投入研发,再到正式投入应用,已经走过了十余年。
作为完全属于华为自主研发的终端操作系统,有效地回击了美国,为了限制中国先进技术发展而颁布的禁令。
其中,不知道凝结着,多少华为科技人员的心血。
然而在鸿蒙系统已经广为人知的今天,却突然被爆出面临着版权纠纷的问题:
鸿蒙系统面临改名的危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操作系统——鸿蒙系统,名称也大有来头。
在我国古代代表着天地尚未分开的时候,万物还是最原本的样子。
以“混沌初生,万物之始”的寓意来命名华为系统。
有着华为大刀阔斧加油干和开天辟地的决心,更对鸿蒙系统的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期盼。
在经历美国的“卡脖子”式打压后,华为拿出了从零开始的决心,势必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鸿蒙”这个名称,蕴含了华为对终端系统的美好期待和奋斗目标,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号那么简单了。
像父母给新生儿翻遍字典寻找名字一般,华为为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的思考和讨论。
它承载着华为最原始的愿景,以及美好且坚定的奋斗目标。
然而,就在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在商标上又遇到问题,进入大众视野计划一度陷入困境,无法开展。
抢先注册“鸿蒙”商标的两家公司,一家是北京关于电子技术的公司,另外一家是河北的一家广告公司。
由于广告和物质技术分属于两个领域,并没有经营上的重合,所以共用一个商标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华为主营电子技术,与北京的技术有限公司,在营业范围上存在重合的部分。
华为注册时间晚于北京的公司,此时注册存在对该公司的侵权行为,工商局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没有批准华为的申请。
华为面临着可能需要重新命名操作系统的风险。
然而真实情况是,另外两家公司对这一商标,差不多快三年没用了。
华为使用“鸿蒙”为系统命名,并不会让大众弄混这几个品牌。
也有人猜测,鸿蒙商标谈不拢,也有可能是内部信息泄露,有关企业想通过这件事赚一笔不菲的金额,因此提前抢注商标。
等到华为要注册时,肯定会直接面临侵权行为,如果想要保住这个商标,就不得不与提前注册的企业洽谈。
一旦商量注销商标,赔偿费用会是一大笔巨款。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猜测,鸿蒙商标已被注册,才是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这又该如何破局?
该如何保住自己鸿蒙系统的称号,华为对此也一直在不断地做出努力。
华为多次上诉,无奈改英文名
华为在刚陷入侵权风波的时候,不得不暂时改掉“鸿蒙”二字。
系统主页只保留“Hongmeng OS”的英文名。
与此同时,也在立即收集相关证据,接连上诉希望早日用上“鸿蒙”二字。
自2020年开始,华为就一直在为获得商标使用权不断努力。
理由是华为自开始研发鸿蒙系统以来,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鸿蒙问世以来,为了更好地站稳脚跟,也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在鸿蒙系统的知名度,一步一步提升的当下,如果因为面临产权问题而需要改名的话,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华为自主操作系统的印象。
这时再改名,重新宣传新名称,也几乎不可能达到,像第一次宣传那样的效果了。
对于华为内部而言,研究多年的系统,如今惨遭改名,看着鸿蒙一步一步建立、使用的科研人员,也会深受打击。
另外,其他两家企业,在鸿蒙这一知名度上,是远远比不上华为的,加上常年未使用。
说白了这个商标对于他们来说,意义其实并不大。
华为使用此商标,对他们来说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尽管华为的专利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地搜集证据,为打官司做足准备,但由于申请缺乏法律依据。
国家部门最后还是驳回了诉讼申请,华为没有通过上诉获得商标的使用权。
由于商标涉及侵权而无法注册,中途改名,这对华为的品牌印象会产生影响,之前在宣传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也会白费。
考虑到种种原因,华为如果给“鸿蒙”系统改名,也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
但是事情也远还没有走到绝路的地步,与其他两家注册该商标的企业相比,华为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要大得多。
如果能够以合适的价格,收购相关公司,使用该商标,同样也不涉及侵权行为。
或者通过公司洽谈,倘若能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洽谈结果,另外两家公司愿意将商标转让给华为,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华为对“鸿蒙”商标的使用权,一直在努力争取当中。
根据新闻报道,华为目前的申请虽然没有通过,但是被标注TM标志,代表有优先使用权,防止他人重复提交申请。
意思是如果另外两家公司的商标使用权到期,或者提出转让商标,华为就可以立即获得使用权,专利注册通过。
华为对此也在不断地付诸努力,与此同时,华为科技部门也并没有停滞脚步。
而是在不断地加快速度,弥补不足,促进更新,让鸿蒙系统越来越完善,在科技领域站得越来越高。
拿出开天辟地的勇气与毅力,力求与安卓、ios三分天下!
商标被注事小,华为一直在路上
尽管商标被注册,导致专利申请无法成功,但华为从未因此丧气。
商标方面,华为专利团队在坚持通过各种途径付出努力,公关团队也在为“鸿蒙”的影响力和声誉努力。
最为核心的科技研究部门,创新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
鸿蒙4.0自问世以来就震惊了世界,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终端操作系统局限,发挥万物互联的极大优势。
手机、电脑、车载、智慧家具……多种设备同步运行,极大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一步一步缩短设备响应速度,不断提高设备安全性能,不断优化系统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最好的消费体验。
不断提升科技,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华为的努力带来的影响,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企业了。
华为走出国门,产品的一次次升级,代表的是中国技术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崛起。
商标被注册确实对于专利申请有影响,对产品名称也有威胁,华为至今都没能申请到“鸿蒙”专利。
但华为自成立至今,遭遇过多少大风大浪,连美国限制发展,国外股价大跌的打击,华为都走过来了。
甚至还向美国展示了中国科技,远不止于此,中国的操作系统不会一直需要把握在美国手上。
华为极大的胸襟和情怀,让它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在面对困难时,也越来越坚信自己一定能走过。
企业的韧劲和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提升核心技术,打破科技垄断的同时,华为还在努力把自己的价格“打下去”,努力研发出广大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的高品质手机。
不仅如此,华为还在不断与其他国内企业建立合作,互帮互助。2023年,华为与将近四十家鸿蒙伙伴签署了深度合作的协议。
至此以后,多家企业间全方位、深层次地展开合作,打开国内企业的全新赛道。
企业间互利互惠,携手并进,共同迎接发展新机遇,共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华为的大格局、大胸襟,再一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赞叹。
商标纠纷一事的确给华为带来了一些麻烦,后续也仍然需要花费华为团队的努力。
但与之前科技垄断带来的打击来说,这些确实称得上不值一提,华为的能力和实力已经获得国人的一致肯定了。
相信华为能够在商标纠纷上获得圆满成功,也相信华为在日后的科技发展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好,为我国的尖端科技贡献越来越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