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邪不压正》中姜文的“血腥”是他情怀和浪漫的调味剂吗?

创新中国 2018-08-11 12:57:17

文/ 陈忱

有人说,在电影《邪不压正》的首映式上,姜文有意蹭了崔永元和冯小刚的热度!也有人说,姜文的电影,没必要蹭任何人的热度,已经形成了姜文式的幽默风格。还有人说,姜文的电影虽然有些地方看不太懂,但有些地方能让我感觉到年代和时光!

无论大家如何评说或如是我闻,《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是姜文心中“民国时代”三步曲的梦境所在,这次电影《邪不压正》从选题、制作到公映,也许他都亲历亲为,从片尾字幕上姜文名字的出现次数和编剧、主演、导演、剪接一肩挑的工作流程、职务内容和强度上看,不难判断,他敬业的全过程参与的目的和成果。除了保障贯穿“姜文式幽默风格”以外,还能看出他就是要保障全心全意的把自己的梦想注入电影的每个细节中,哪怕是一个掰掉牙齿的钳子和一把砍头的日本战刀。

影片的开头,在月光映照的雪地上,两个男人急匆匆行走,从台词中我们了解到,一个是想拿刀杀人,一个是想拿枪杀人。四只脚踏雪的声响杂乱中有着电影此刻需要的节奏,急促的呼吸声和紧张的情绪下,台词伴着人物性格清晰的表达,既说明虽没看到人物正面形象,但也让观众感受到演员表演水平应该不低。此时,影院中很静、很静!大家迫切在等待,看看他们俩人到底要杀谁?带入式情节把观众的注意力完全吸引。

剧情中,河北某地的武林高手师父和师母,正在给自己的女儿和徒弟做入赘式许配,俩杀手走进房来,几句台词之后人物关系分明。坐在炕上的是师父,旁边的是哑巴师母,下边四人,一是师傅的女儿,二是小徒弟,三是日本人,四是大师兄。日本人和大师兄相互勾结,是来向师傅抢地种大烟的。燕赵大地自古多悲壮慷慨之士,师傅断然拒绝。开枪杀人,师傅当场毙命。手起刀落,一腔热血从师姐的断颈喷出,人头从糊纸木棂中飞出窗外。长短镜头的剪接和摄影角度及音效顺畅,有点×国大片的意思!整个影院一片唏嘘之声,有观众大声说:“太血腥了吧”!

电影《邪不压正》中,还有一处“血腥”的情节。人设是辛亥革命参与者老蓝,被已经当上北平警察局长的大师兄抓住,吊挂着并且命令“把满口的牙都拨掉”,那场戏拍起来不难看出,从演员到摄影再到化妆及道具、服装一定十分辛苦。但,也许演员出身的姜文“痛苦”并“玩嗨了”,钳子拔牙时的音效和满嘴的血,使有些观众,有很强烈的不适感,甚至可以听到有些观众在说:“恶心,真恶心”!当然,指的是此时的场景,不是电影的全部。姜文的表演投入而真诚,化妆造型更堪称真实的专业。当这一人物被拨掉满口牙后的台词一出口,把角色满口无牙的状态刻画的精准到位。声音的造型能力,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必须的标配!姜文名至实归。

在这两段“血腥”的情节里笔者在描写时,在血腥两字上之所以打上引号,一是电影中的血腥可以说是假血腥,也可以说是真血腥。之所以说假,是因为那是演出来的血腥,之所以说真,是因为电影虽然是艺术,但,更可能或完全有可能为观影者提供,好梦与恶梦;善举与恶行的启点和起点!也许,姜文会说:“我追求的是艺术!是效果!”也许姜文还会说:“我电影的主题是惩恶扬善,这两段情节是电影人物处理上的亮点和浓墨重彩,是故事的需要”!有人说,即便是故事情节特别需要,是否可以在拍摄中处理的更高明,更隐寓些?还有人说,看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中的血腥与情色,我们不能再让6岁和60岁的人,看同样题材的电影了!导演和观众对《邪不压正》的这些观点,无论看到此篇评论的读者们,同意不同意,认可不认可,这些都是确实值得我们不仅要思考,还是必须要改进的实际存在。

关于电影《邪不压正》这两场“血腥戏”,前面一场“砍戏”时长很短,但充满了“姜文式幽默风格”的节奏,尤其是大师兄向师弟近距离射击而不中,再后来房上男一与周韵饰演的女主角又重新开了一场内容相同的戏,足已说明姜文对这一情节的厚爱。后边那场“拔戏”略长,并将情节延展至汽车里,但也充满了“姜文式幽默风格”的侠义和隐忍!

如果,本片论故事情节,可圈可点的有很多,根本就轮不上把这两段拿出来评论。姜文为追求电影艺术的“姜文式幽默”没有错;观众在影院中的反应也是事实;现在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这是现状,是有诸多理由的。各方权利和义务都是看似合情合理且理直气壮!

姜文的电影,再次让我们讨论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许我们不应该学习资本主义的电影分级制,但,笔者简单用类比的方式,非专业的不完全的介绍一下,以证明在没有更好的制度、规则情况下,分级制也许是个办法,只是也许。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观影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以美国为例:大家熟知的华裔著名导演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按美国电影分级制管理,级别为辅导级,即电影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善意并担当的告知,这是从业者自律和有责任提醒观众,为此,所尽的义务,同时,观众也有了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双方在欣赏电影艺术前的一次绅士表达。

在全球狂揽27亿美元票房的《阿凡达》,因为有人类与非人类间的科幻和战争及杀戮的镜头被定为特别辅导级,即13岁后儿童观看。但,这一限制并没有影响其票房。受全世界热爱的李小龙,拍摄的电影《猛龙过江》、《死亡游戏》中的打斗、血腥被定为限制级,即17岁以上观看。

梁朝伟和汤唯主演的《色戒》中,大家众所周知的大尺度表演,如果按美国分级制管理规定,一定是17岁以下(包括17岁)禁止观看的。我们再回头看《邪不压正》中的“血腥”镜头和“屁股上盖印”的情色出镜,既刺激又赏心悦目,但对于未成年和老年观众,大家一定会自定义为限制级。什么年龄阶段,看什么样的电影!用什么样的电影机制,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也许该做的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吧!

姜文参演的电影和导演的电影一样,总会是中国电影界的一道“风景”,或被赞扬;或被贬低;亦或被称“情节太乱,没看懂”!其实电影无论是被影评人分为动作电影、战争题材,还是主旋律影片,重要的是观众看过电影是不是有不同的感受,还是感受完全一样?我们界定电影的出发点是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标准?因为不同的出发点和自定义标准应对的在观看同一部电影时,会有完全不同的评判结果和感受。有些行业必须标准化,而电影万万不能标准化!姜文导演是否在规定动作内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浪漫,血腥能作调味剂吗?或许还可以再高明些!但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电影中,《邪不压正》绝对不算是最“血腥”的。关于血腥程度,没有人说拍成什么样行,也没有人说拍成什么样不行,无论是电影分级制,还是文件规定动作,都应该是专业科学的调研、充分论证下的行业自律,而不应该是情绪激进的错位指责,电影是情绪感受类艺术,所谓的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观众对导演主旨的自我感知和碰撞连线的结果。

《邪不压正》也许是他自己最顺心如意的那一部。因为,不仅是民国,而且是北平的民国,他对帝都的爱和社会担当一起融合到了这部电影中,并用“姜文式幽默”呈现给观众。

他在北京部队大院生活时“上房揭瓦”经历,贯穿在整个电影中的1/3多的场景里,只是背景放在了民国。彭于晏这位燃起来的男一号,穿着北京片儿鞋在房顶上飞奔自如,在钟楼上惬意的生活,都会让上了点年纪的观众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只是,不是钟楼,或是仓库,或是院子、房中的一角,抑或是地窖里。

姜文也许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亦如他电影的节奏一样,虽然,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同的演员饰演,但,台词的局促方式和角色的行为速度,一看,一听,便知是姜文附体的速度。在电影的整体风格上,看得出姜文对品质的思想追求和渴望,但有评论指出,由于情节及人物设置上,只会写六个字的影评人和日本人拿刀几次欲砍时,都被幽默的用脚支起,且反复了几次的出现,使全片的情节出现硬伤,观众便从“北京城楼和一树白花映雪”中,他营造的民国帝都的静美与危机中跳戏了,放映厅中一阵阵笑声。这也许就是姜文要的结果,别太认真了!对于观众可能当时突然又仿佛想起了“小品”这个词汇。当然小品无罪!

姜文在剧组一定是个一言九鼎的人,对总体故事的把握有好处。演员出身的他,使其对演员的选角上,更注重实力。但是,这其实是把双刃剑,从《邪不压正》总体故事上来看,姜文自己特别熟悉情节和心理预设中所有故事清晰发展的脉络,而观众不一定会有此感受。从演员的人物塑造上来看,个体都很精彩,但,放到一起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就好比一个女子,五官单拿出来看都漂亮,而漂亮的眼晴、嘴巴、鼻子在一张脸上,不一定会是最美的那个人,情同此理!

有人评论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全片充满着荷尔蒙。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全篇充满是不是多了?所以一个懂得取舍的姜文,可能会是下一个大导演。看姜文参演电影中的表演,远比看他导演的电影来得轻松。当然,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也许只是观众的感受而已。

姜文是一个有情结和梦想的人,与徐铮、王宝强、黄渤等人相比,他应该算是一位演而优则导的前辈了,梦想归梦想!现实是残酷的。据不完全统计,上映首日,豆瓣评分由8.2一路直降7.2。首日票房与上映9天的《我不是药神》不分上下,而周末则仅为其一半。又有人说,继《一步之遥》后,姜文再次遭遇“滑铁卢”。对此,姜文一定会或许会爆个文明点的粗口:“票房算个屁”!票房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代表一个电影是不是艺术的,是不是脍炙人口的,是不是能形成几代人的群体记忆的!

不走寻常路的姜文,做演员如此,做导演更是如此!在中国电影界需要更多的个性鲜明的演员和导演以及编剧、摄影等等。但,没有束缚的电影创作,在世界各国都不存在。可重要的是,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管理部门都要尊重电影本身的创作规律,才能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相对理想的电影新气象!在这一点上是所有人乐见的。

0 阅读:2

创新中国

简介:泛财经类新媒体平台,聚焦国家叙事语境下的创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