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得知北京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有矛盾,问他们:为什么要吵架?

杰燊 2025-02-10 14:55:29
前言

革命工作中,开国将军之间难免会拌个嘴,吵个架,事后会摒弃前嫌,并肩作战,北京军区两位主要领导就曾因为开会闹别扭。

1966年,毛主席在工作之余,要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北京军区各级两到干部,很快人员来了大半,唯独缺杨司令和廖政委。

毛主席见状有些生气,忙问副司令郑维山:“你们司令员和政委呢?没通知他们要来天安门城楼吗?”,副司令闻言解释道:“都通知到了,不过两人吵架闹得不可开交,正生气呢”。

毛主席闻言有些好奇,立马派人去找他们过来,两位将军因为什么事情生气?

一、杨勇将军回国述职

1953年,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但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战士们打的临近崩溃,战争进入停战阶段,双方开始为停战一事进行协商,签订停战协议。

可美国从没在战场上吃过这么大的亏,而最不甘心的人当属李承晚,眼看自己马上就要得到最终的胜利,一举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谁曾想半路杀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最弱的装备打最强的敌人,获得胜利。

为此他在签订协议期间,不顾双方的反对,悍然发动战争,毛主席得知此事,自然不能让他的计谋得逞,立马派遣杨勇入朝指挥作战。

抗美援朝此时已经接近尾声,他是最后一位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指挥能力十分出色,志愿军发动反击,要给敌人一个难忘的教训,金城战役中敌人有先进装备和飞机大炮,但杨司令身经百战,也不是吃素的。

杨勇进入朝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谈判这个间隙,巡视整个战场,提前做好战斗准备,避免敌人狗急跳墙,自己仓促应战,造成重大损失,逛完整个战场后,杨勇掌握战场局势,变得自信起来。

随后,事情果然如他想的这样,金城战役爆发了,前线的局势按照他所预想的,志愿军战士在他的指挥下发动反击,要借用战争,消灭对方的野心,志愿军战士们层层推进,随着枪炮齐鸣。

战斗节奏很快,即便敌人设下埋伏,依旧难以阻挡我军前进的脚步,到了战争后期,部队装备着从联合国军手里缴获的武器,直接发动猛烈进攻,敌军节节败退。

可杨勇不打算收手,一直打下去,敌人却率先示弱,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没有办法,为了世界和平,志愿军战士只好停下进攻的脚步,此时虽然签订完停战协议。

可当时战场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防备敌人仗着现代化机械部队能够快速行军的优势,来个回首掏,那我们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战争时期的牺牲和付出都会化作泡影。

为此志愿军留守一部分战士,保护朝鲜,另外一件事就是,当时的朝鲜因为战火侵害,房屋全都因为飞机轰炸倒塌,经济上更是难以继续发展,恢复之前的实力,考虑到老邻居无法完成自建,恢复到从前的地步,毛主席留下一多半支援战士帮助当地人民灾后重建。

中国帮助其他落后有需要的国家,从不在乎对方能回报我们多少,也不在乎其他国家的眼光和嘲笑,在经济和国家建设下,中国能帮就帮,能支援物资就支援多少。

而重建房子也是其中一项,农田、田地被炮弹摧毁,战士们就会扛起锄头,当地百姓要是有什么帮助和需求,战士们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能帮忙的尽量帮忙。

战士们帮当地百姓重修铁路,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粮食,这一干就是好几年,战士们跟朝鲜百姓相处十分融洽,把对方当成家人,此时朝鲜完成重建回国一事也开始提上日程。

1958年战士们终于踏上回国之路,因为战士们人数众多,规模非常大,非常繁琐,世界各国也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就会引起不晓得麻烦。

当时杨勇将军一直坐镇朝鲜,保证此事万无一失,他知道要回国的战士非常多,所以向中央提议,分批送回中国,毛主席闻言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杨勇终于回到祖国,可他一出去就是五年,他之前的职位不可能一直空缺着,所以为他没了职务,军区职务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处理起来成了大难题。

二、和政委起争执

得知自己被调到北京当军区司令,这让一直闲在家,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的杨勇高兴坏了,毕竟国家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自己好胳膊好腿,在家呆着,这感觉非常不舒服。

这份工作还是周总理找人协调安排的,一位上将军空闲着,是对资源的浪费,杨勇闲在家这段时间,是因为此时没有合适的岗位给他,随着中央任命下来,起初他很开心。

可一想到老战友杨成武,就感觉有些臊得慌,以为自己的职位,是从老战友手上抢来的,他曾经跟杨得志等人并称为“三杨”,不想破坏战友之间的关系。

随后找到周总理提出想去别的地方工作,伟人一见到他就知道他想的什么,于是劝慰道:“你别想太多,杨成武同志非常欢迎你去,他现在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忙都忙不过来,早就想找人分担一下肩上的压力。”

你去了北京军区代替他当司令之后,他借助这个机会高升,进入总参当代理总长,不比你这个司令厉害啊,听到周总理的开导,杨勇才放下心结,在部队里杨勇一直都是好脾气好人缘的代表。

可他这样一个谦逊的将军,对待同志也非常和气,为什么会跟自己的政委吵开架,反而弄得愈演愈烈?那这位跟他吵架的军区政委是谁,他们到底因何吵架?

三、二人之间的矛盾

这位政委就是开国中将廖汉生,两位老革命家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年少时期投身红军部队,为革命发光发热,两位将军都非常有名,可在战争时期都呆在自己的部队中,都听过对方的鼎鼎大名,没见过面。

杨勇出任司令之后,处理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担在处理工作上有点小问题,军区的任务也十分繁重,位属于北京,管理的工作比较多,还要负责中央各级领导的安保问题。

可杨勇是个能吃苦的人,再苦再累也没说过,每天工作到半夜,可他在工作之余,因为一点小毛病,跟廖汉生发生冲突,杨司令在听人汇报工作的时候喜欢边听边干,有时会遗漏很多,但会记住关键信息,并无大碍。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但没有人出面说他改正,也就任他继续这样工作下去,有一天,北京军区召开内部会议,杨司令在会议上继续边听边干。

会议很重要,特地喊上廖汉生同志,会议上一位同志发言是,指出很多问题和不好的地方,性质很严重,杨勇没听清楚,让这位同志重复一下刚才的内容。

廖汉生闻言当即就发火了,他认为杨勇的行为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怒怼道:“别人汇报的时候你不听,汇报完毕你让别人重复,凭什么,就因为你是司令,就能为所欲为”。

此时会议上有很多干部,廖政委的发言让杨司令下不来台,两人本来是搭档,除了这档子事,心中有了隔阂,一直没有解开,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将两人喊来,进行开导,最后二人冰释前嫌。

结语

毛主席就是整个国家的定海神针,是他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手下将领们有矛盾,他会出面解决矛盾,将整个军队拧成一股绳,保卫好我们的国家。

1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