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洪学智从周总理的手中,庄严地接过授予他上将军衔的军令状;33年后,洪学智再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军事史上,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
“怎么还授予给你上将呢?”1989年,洪学智在出访朝鲜时,被金日成这样问道。洪学智笑了笑说:“三十年一贯制,这是中国特色。”
其实对于自己是什么军衔,洪学智并不在意,他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子女说,自己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无论自己穿军装还是不穿军装,这只是一个职务,都是为了人民。
1929年,16岁的洪学智参加革命。在长征时期,洪学智主要做政治工作,之后一直做军事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洪学智兼任后勤总司令,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了“炸不烂、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回国之后,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成为解放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59年,洪学智离开部队,到吉林农机厅担任厅长。离开北京前,洪学智召集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对孩子们做了具体的安排,并且平静地对孩子们说,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起落。
对于职务上巨大的变动,洪学智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安慰。
尽管自己从未涉足过农机领域,但洪学智上任之后,迅速转换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机事业之中。过去洪学智在东北工作多年,对于东北的自然状况十分熟悉,在来吉林的路上他就已经考虑过,在机械化未实现以前,小农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洪学智来不及收拾行李,打扫房间,就马不停蹄带人出发,走访各地的农机厂,认真了解工厂和各种机械设备的情况,有的时候还亲自上手操作一番,丝毫没有当官的做派和架子。
“论打仗,我是老兵,你们得听我的;搞农机,我是新兵,得听你们的。”洪学智一番诚恳的谈话,赢得了工人们的尊重。
经过一番调研之后,洪学智和农机厂的同志们,确定了重点抓小农具生产、维修和配套三件大事。
1962年,省农机厅合并到重工业厅,洪学智担任重工业厅厅长。此时的小农机厂已经得到了完善,洪学智将目光投向了大重型机械。因此,洪学智提出了吉林必须尽快生产自己国产的大型农业机械,并且要亲自抓这件事。
按照当时国内的农机生产技术情况,生产大型农业机械不但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其实洪学智完全可以做做政策性的指导,安全度过这阶段,但洪学智却十分坦然,自己只要干一天厅长,就要为党的事业负一天责。
在走遍了省内几家大的农机厂,洪学智始终没能确定哪一家厂子来完成这项任务。当他走进四平农机厂的时候,猛然发现这里是当年自己指挥打四平时候的指挥部。顷刻间,洪学智泪如雨下。
出于振兴四平的考虑,洪学智将研制大型机械的人任务交给了四平农机厂。仅仅一年的时间,农机厂就递交了仿制生产的报告。洪学智带着报告亲自上北京奔走,终于引进了一台收割机。
经过7个月的苦战,我国第一台自走式收割机试制成功。又过了半年时间,四平农机厂已经可以实现量产。
从北京到东北,从部队到地方,洪学智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除此以外,洪学智还特别关心群众生活。
当时职工的单身宿舍没有厨房,家家户户在走廊里生火做饭,一到饭点整个楼就被烟雾笼罩。洪学智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协调有关部门,让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
1970年,洪学智被迫来到内蒙古农场,被分配去喂牛。堂堂的开国将军成了“放牛郎”,一般人是难以接受的,但洪学智心态依旧积极乐观,和农场里很多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71年底,洪学智被调回长春,之后被安排担任石油化工局局长。当组织找洪学智谈话的时候,洪学智笑了笑说:“到哪里都行,只要有工作干就行。”
上任之前,洪学智跑遍了长春的大小书店,将有关石油开采的书籍都买回来,然后一头扎进油田,一蹲就是一年多,和数万名油田工人一起,为国家的石油工业贡献力量,很快让油田年产量增长到一百万吨,让石油化工成了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1977年,洪学智当选中央军委委员,中央派专人将他接回了北京。对于这18年的遭遇,洪学智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个人利益看淡了,对职务的升降、调整都能坦然对待,身处逆境也会对革命忠心耿耿,什么时候都感到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