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看一次AI展,时间成本相当高。有效看展时间和用在路上的时间相比,差不多得1:7。
去之前犹豫,去之后觉得很值得。
关键在于:肉身参与。不去亲身触摸、呼吸、感知那样的氛围,感受那样的“场”,只是接收公众号和短视频里的被压缩过的信息,真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最近筹备西安“AI+商业应用”主题展,会回忆起12年前办陕西互联网大会,尽管办会过程种种艰难,但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确实是在那个肉身参与的过程中,一点点被砸进思想和行动里的。尽管后面错失了不少机遇,那是行动力层面的问题,至少不是在认知层面被趋势和变革无情碾压和忽略。
早上还和朋友分享说,AI这波变革真的是快,现在是产品和业务的刷新速度快过了产品PPT的刷新速度。
在AI展现场,一个AI玩具企业连样品都没有拿到,现场弄个视频在推广,但听起来产品逻辑、市场定位和价格都很在线。
说点我看AI展的感受:
AI应用爆发在即。
AI大模型、智算中心和5G都是基础设施, AI应用将在细分场景爆发。AI玩具、AI教育、AI康养和AI企业服务,可能是最快爆发的领域。“所有的预测都可能是错误的,但‘看’本身就很重要。”曾鸣说的,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机器人,还有点悬,不完全是受朱啸虎言论的影响。关键是产品太贵,应用场景也不清晰。倒是对高擎机电那个迈着六亲不认步伐的双足机器人很感兴趣,感觉他们是把这个机器人当开放平台在做。大学、高中,甚至初中、小学都可以组织学生用这个机器人搞应用场景开发和编程演练。把这个机器人当“AI+教育”的产品,很有想象力。
AI玩具可能会很快,尤其是“AI+毛绒玩具”,不为啥,单纯是便宜,进入门槛低,创新速度快。关税冲突也可能加速毛绒玩具AI化。所以我说,安康的毛绒玩具应该尽快拥抱AI变革,这是个大机遇。
昨天回西安的高铁上,为了发朋友圈,手搓了一个“我的Ai方法论”:
1、雪球法则
捏一个雪球
别留在手里雕琢
扔出去
让雪球滚动起来
只要捏得还行
扔得还算准
雪球自己会滚大
2、产品法则
基本逻辑清楚就出产品
用户场景定价
不是你思考完善的
是市场反馈帮你打磨的
3、发布会法则
预设一个发布会时点
按照这个时点设进度表
组资源推进度
给你再多时间
你也不可能完美圆满
4、细胞法则
忘掉系统化和集成
看准一个小场景
用Ai打透
足够多的小场景
会被Ai组接强大
细分场景里有英雄。
为什么要去现场看AI展,因为肉身感知是多模态,情绪都可能影响想象力。
进入到一个生机勃勃的“AI应用场”,会让你没工夫去想各种狗屁倒灶的木乱事情,而是忍不住去想,这么多人都在“AI”,我要不要“AI”,我该怎么“AI”。
这个念头一起来,世界立刻就生动了。
这个念头会驱动你忍不住开始各种学习、沟通、交流、探索和创新实践……
变革时代,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好的开始。
为了让各位不像我这么辛苦
千里迢迢夕发朝至的去看AI展
我们决定把AI展搬到咱们自家门口
让大家看个够
今年五一,西安车展上
我们一起关注西安“Ai+商业应用”主题展
4月30日至5月5日
2025西安“AI+商业应用”主题展
汇聚AI领域重磅产品、前沿动态
还有机会加入“AI创投联盟”
链接政、产、学、研、投、服多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