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骂我扇你的嘴!”:全网第一“悍妻”冲上热搜,我看懂了她的绝望……

第壹心理 2025-01-03 10:54:17

有这样一则“虐待丈夫”的视频挂上热搜。

“死也得给我走路,不走路就等着死!”“再说我骂我,我就扇你的嘴!”

视频里,女子开着三轮车在前面走,后面的老伴扶着车艰难地跟着,而女子满口脏话,狠狠咒骂着丈夫,让人觉得同情又气愤。

可当我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后才知道,这个全网第一“悍妻”,其实背后带着深深的绝望。患难真情丈夫三年前小脑梗死,导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复健都是一项辛苦又艰难的运动。

可妻子却连续三年逼着丈夫出门锻炼,用一根绳子将他拴在了三轮车上,妻子在前面慢慢开,丈夫就在后面踉踉跄跄地跟着。

妻子口中骂骂咧咧不停:“你是个啥东西!”“我拿个棍子我砸死你!”“走快!再苦再累都得要坚强!”

而这些不近人情的话中,隐藏的却都是最真挚的爱意和相濡以沫的深情。

丈夫从一开始跟不上车子,只能半步半步地挪动,到现在可以跟着小跑,进步不可谓是不神速;

而丈夫跑了多久,妻子就陪了多久,真是能称得上一句“患难见真情。”有网友评论:“我姥爷就是这样,偏瘫后不愿意锻炼,整天就坐在轮椅上,没多久两腿的肌肉都萎缩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屎尿失禁,没两年就死了。”很多老人拒绝锻炼、甚至变得脾气古怪、爱折腾子女,其实是因为生病后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恐惧和焦虑、愤怒、自卑等等。

由于失去了自理能力,患者往往会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变得暴躁易怒、过分敏感,严重者会产生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障碍。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约为20%-60%,而抑郁又使患者死亡率进一步升高。在最近几年,赡养生病老人也成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温情还是拖累?在今年年初还有这样一条新闻,女儿照顾爸爸崩溃大哭,直扇自己的巴掌。河南开封,90后的女儿照顾老年痴呆的爸爸十余年,爸爸大小便失禁,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女子刚为爸爸收拾完家里的狼藉,转身看到爸爸又大便失禁,情绪崩溃,开始一边扇自己的巴掌一边大骂:“我都该死我都该死!”爸爸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又是自责又是恐惧,也跟着大哭起来。

哭完之后,女儿放平心态,又开始收拾家里的卫生。

她说:“不打自己,我的气没地方撒,崩溃的时候你要有发泄的地方,心态就会放平。叫个爸爸,有人答应,能对我笑一下,这就是我前进的动力吧。”

有人觉得,父母养我们大,我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真正伺候过生病父母的人才知道,养孩子和服侍老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会越来越长大,越来越懂事,自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而老人则完全相反,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差。

且照顾孩子多久,这个是有心理预期的,孩子会上学、会离开家,越来越有希望。可我们无法预期照顾老人的时间,所以越到后面越是崩溃。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可以打一顿教训;那老人做错了事,他是因为生病了无心之失,难道也能打他一顿出气吗?自我耗损长期照顾生病的老人会对子女造成巨大的情绪压力和自我耗损。

心理学中的“自我耗损”理论指出,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长期的自我控制和情绪压抑会导致个体感到疲惫和资源枯竭,从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

简而言之,就是你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后,接下来的任务或是挑战,你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应对了。

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一些参与者被要求在看一部感人的电影的同时,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落泪。在电影结束后,他们立刻被安排参加了一场握力器耐力测试,在测试中,他们的表现比起来没有看电影控制情绪的参与者要差得多。正是由于在第一阶段中,他们进行了情绪控制活动,努力压制正常的情绪反应,由此造成了精力损耗,所以第二阶段的握力器测试中,他们正常的肌肉收缩能力和耐心也降低了。

情绪对于神经能量的损耗是实实在在的,且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要比身体其他部门更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了一天班或者学了一天习,明明没有进行体力劳动,却还觉得很累的原因。父母和我们有着几十年的代沟,就算没有生病,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磕碰也是无法避免的。父母做了错事,打不能打、骂不能骂,仍得恭恭敬敬,问题还需解决。

子女们长期处于自我耗损之中,对于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父母就有可能产生厌倦和疲惫。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这个道理。

听听各个家庭的故事,站在子女和父母的角度分别想想,就不会一刀切地说是子女或父母出了问题,而应该是互相伤害、一言难尽。

在长期照顾生病父母的过程中,即使是最孝顺的子女也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挑战,有时甚至会出现所谓的“无孝子”现象。大多数人送走长期缠绵病榻的老人时,不仅有悲伤,还有终于得到解脱的庆幸。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人就是心狠、不孝。因为我们没有亲身体会当事人的崩溃,就绝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指责。

古话说:“孝子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是说孝顺自在人心,强调的是孝心的内在性。

真正的孝顺,源于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在评价子女们的行为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应该更加关注其背后的动机和情感,而不是只看表面的行为是否符合孝道的标准。

0 阅读:11

第壹心理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