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I WYK
一句“你教过我吗?”激怒父亲,导致女孩被父亲痛打。
过年放假原本以为能过一个舒心的假期,谁承想遭遇这种事。

现在女孩已经回到学校并且拉黑父亲,决心自己养活自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网上的一段视频,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视频中一个年轻女子被父亲殴打,母亲无力阻拦,哥哥在旁边视若无睹地玩手机。
这件事真实发生在网友“咕噜噜里”的身上,网友们看到视频后事件发生后,掀起了一场声讨家庭暴力的浪潮。

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咕噜噜里”的同情和支持,也对施暴者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
有人主动提出提供法律援助,有人愿意资助“咕噜噜里”的生活费和学费,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互相鼓励,互相安慰。

这股来自网络的温暖,像一束光照亮了“咕噜噜里”绝望的心房。在网友的支持下,“咕噜噜里”鼓起了勇气,与过去决裂。
她拉黑了父亲的联系方式,收拾行囊,回到了学校。“咕噜噜里”的经历,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他们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让他们长记性。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甚至导致孩子走上歧途。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家长应该放下权威的姿态,与孩子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

一个女孩坐在地上撕裂般的哭喊,回荡在逼仄的房间里,也震颤着无数网友的心。
这是真实发生在20岁女孩“咕噜噜里”身上的悲剧,她将这段被父亲暴打的视频上传网络,引爆舆论,也撕开了原生家庭暴力这道深不见底的伤疤。

这件事情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家庭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隐痛,也拷问着我们该如何守护每一个孩子免受伤害。
“咕噜噜里”的家庭,就像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经济状况并不宽裕,父亲性格暴躁,母亲懦弱无力,哥哥冷漠自私。

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咕噜噜里”从小就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之中。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默默承担家务,学会了用乖巧来换取片刻安宁。
即使如此小心翼翼,也无法避免暴风雨的降临。这个春节本应是阖家团聚的喜庆日子,却成了“咕噜噜里”噩梦的开端,导火索竟是一本日记。

对一个20岁的女孩来说,日记本记录秘密的花园,却被哥哥无情地公开。他不仅偷看了日记,还当着全家人大声朗读,将妹妹的隐私暴露无遗。
这无疑是对“咕噜噜里”人格尊严的践踏,也是对她内心世界的粗暴侵犯,隐私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避免偷看日记、公开孩子秘密等侵犯隐私的行为,“咕噜噜里”的遭遇,也暴露一些隐私问题。
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可以随意支配他们的生活,甚至窥探他们的隐私。这种观念,亟需改变。

对于哥哥偷看日记的行为,“咕噜噜里”的父母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指责她小题大做。母亲的息事宁人,父亲的漠视纵容,让“咕噜噜里”感到孤立无援。
她试图讲道理,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利,却换来的是家人的集体围攻。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在父亲的辱骂声中爆发。

“咕噜噜里”一句“你教过我吗?”,戳中了父亲的痛处,也成了点燃暴力的导火索。
父亲的巴掌狠狠地落在“咕噜噜里”的脸上,清脆的响声,仿佛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亲对“咕噜噜里”拳打脚踢,将她从沙发上摔到地上,甚至用鞋子抽打。母亲因为身体不好,不敢怎么阻止。
始作俑者哥哥,却冷眼旁观,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的冷漠比父亲的暴力更让人心寒。

“咕噜噜里”的反抗,在父亲的暴力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她被打得鼻青脸肿,身上满是伤痕。
比身体上的疼痛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父亲的辱骂,母亲的哭喊,哥哥的冷漠,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她牢牢地困在绝望的深渊里。

父亲还扬言要开车撞死她,这句话像一把尖刀,刺穿了“咕噜噜里”的心脏。
这并非“咕噜噜里”第一次遭受家庭暴力。从小到大,她习惯了父亲的喜怒无常,习惯了母亲的软弱无力,习惯了哥哥的漠不关心。

视频的最后,父亲拽着“咕噜噜里”的头发,将她拖出了房间。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揭示了原生家庭暴力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隐私保护的深刻反思。

亲身父亲殴打孩子的案例在2023就发生过,去年内蒙古三岁的女孩子被亲生父亲和父亲的女友虐待致死的事情引发全网轰动。
2023年12月,田田的母亲李婷婷突然接到警方的通知,称孩子被亲身父亲带走失去联系,10个月后去世。


九派新闻
李婷婷与丈夫因为感情不和选择离婚,丈夫就强行把女儿带走,就在李婷婷想办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的时候,却被警方通知孩子已经去世。
原来孩子田田被父亲带走后,就与父亲的女友,一起生活。

但是在生活期间,父亲女友多次虐待孩子,不让她睡觉、动不动地就打骂,还拿绳子绑住孩子,明明知道孩子身体不舒服,却没有把她带到医院,还继续施暴。
在2023年12月21日的时候,父亲去上班,父亲女友发现孩子尿床后非常生气,就拿数据线痛打孩子,让她去卫生间上厕所。

孩子来到厕所后身体抽搐不止,女友眼看着没有办法就联系父亲,两个人一起把孩子送到医院,孩子最后因抢救无效去世。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孩子的母亲李婷婷听到孩子生前的遭遇非常震怒,李婷婷撤销附带的民事诉讼,说自己不要民事赔偿,只希望两个人能够从重处罚。

最终,父亲女友被判死刑,孩子的父亲被判处无期徒刑。
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保护隐私的重要途径,暴力干预机制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鼓励受害者勇敢发声,寻求帮助。

“咕噜噜里”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它提醒我们,家庭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咕噜噜里”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了家庭暴力的真相,也唤醒了人们对家庭教育、隐私保护和暴力干预机制的反思。

她的抗争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和她一样遭受家庭暴力折磨的孩子。我们相信“咕噜噜里”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我们也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暴力终将被彻底,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信源:
“咕噜噜里”的社交账号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