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畔的家族故事(二十)忆往昔沧桑岁月,看今朝家族和美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1-16 15:52:50

(接上文)

家里给父亲的电报中,特意交代父亲无需回家奔丧。在60年代,从杭州到文成,要跨过瓯江与飞云江,而这两条江在当时还没架桥,要经过两次轮渡排队,没有三四天时间回不了家。

村里的告密举报信,并没有寄到浙江大学,村里的人只知道父亲去杭州读书,把信寄到了杭州大学。杭州大学查无此人后,把回函寄与举报信一起寄回了当地的乡政府。直到这时,家人才终于弄清楚,到底是村里的哪个人一直在暗中写告状信。

父亲在大学期间的生活费都是二伯给的。父亲毕业后,为了能照顾奶奶,要求分配回文成工作。在县城安好家之后,为了回馈家族,便想办法让成家较好的侄子来县城读书,并住在我家里。在我的记忆中,好几个堂哥都在我家住过,我也因此有了与众多堂哥同床共枕的机会,这也成了我与堂哥感情颇深的主要原因。

最遗憾的是,我未曾见过爷爷,家里不少堂哥都见过爷爷,有的还被爷爷亲手抱过,这让我很羡慕。那天细算了一下,爷爷底下孙子辈的就有三十多人,算到玄孙辈的话要上百人了。

奶奶在过八十大寿的时候,知道台湾的大伯仍然健在。孝顺的大伯父每年通过日本的友人带钱回家。奶奶说,大儿子赚的钱花到了,这个儿子就没白养了,如果让我能见上一面,我便死而无憾了。

虽然大伯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大伯最终还是选择了落叶归根,在2008回到大陆养病。在他长子的陪伴下,大伯在2009年离世,离世后就安葬在爷爷奶奶坟墓的旁边,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2017年,四伯父90大寿,在祖屋原址上新盖的房子落成不久。父辈们便相约一起在新房里过年。除了上海的二伯父,因健康原因无法成行,其他长辈们都纷纷携家带口,一同回到潘岙共度新年,再现了奶奶八十大寿那年阖家团圆的场景,每餐都满满当当摆开五桌。正当我和堂哥们围坐在餐桌前,推杯换盏,酒意渐酣时,来了一群晚辈,他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依次向我们敬酒。就在这一瞬间,我和堂哥们才发现,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已经成了长辈。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席间,大家兴致勃勃,根据晚辈们酒量的高低和颜值的出众程度,像在娱乐圈选秀一般,在他们之中评选出了专属我们家族聚会的 “F4 明星” 。那天晚上,新房的房顶差点被我们掀翻。

离别前,我们还拍了最后一次集体照。照片中四代人,共60多人济济一堂。后来还做了通讯录,细算了一下,截止当年,家族共有112人,从数量上说,应该算是排得上号的大家族。

现如今,那张照片显的十分珍贵,照片中的几位长辈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照片中的几位晚辈也考取了博士。

我这一大家人,真好!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一直有个想法,想把自己的家族故事写出来。但是要把我们家族历时百年,跨越五代人的故事都能讲出来,谈何容易。更何况,写作对我来说,是弱项。因此,我一直迟迟不敢动笔。来头条写作的目的也是为了锻炼和学习。

上个月,与堂兄弟一起去上海给二伯母做寿,我再次被这个家族的真诚,淳朴,善良的家风所感动,回到家里便试着写了起来。到如今,写了接近25000个字,共二十篇文章,每一篇文章也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基本上把家里长辈的故事概况都述说完整了,接下来应该讲我们堂兄弟这代人的故事了。

这几天写这个故事,我一直思考着两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家族会那么团结,为什么兄长会那么照顾弟弟,每位父辈都视侄子为己出?为什么,在每位伯父伯母的眼里都能看到他们对我浓浓的爱意?这些情愫我应该怎样在文章中把他们表达出来?

在写潘岙村的村民一次又一次对爷爷家庭的排挤时,我突然明白,家族团结互助的家风就是在抵御潘岙个别村民一次又一次的排挤中形成,倘若我们的父辈不是这样团结,不是这样互帮互助,我们的家庭也许早就四分五裂,不复存在了。如此看来,岁月的苦难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前方等着你。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写?

父辈的故事讲完了,该讲我们这代人的故事了。我们这代人有30多位,是以时间为主轴,还是以人物为主轴?该突出哪个年代?该突出哪个堂兄弟的故事?这些问题,我都还没解决。在书写父辈故事时,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接下来,要把剩下的故事写好,改好,我不仅应该要事先列提纲,还要捧着大部头的名著多看了。

接下来,我将把这故事再次整理修改。等到有足够的时间,再好好写我们堂兄弟的故事。

诚然我在评论区回复朋友的留言一样,在写这二十篇文章期间,是我在头条中最开心的日子,写的时候无所谓流量,不用顾忌话题是否受限,用词是否敏感。只要写出来,只要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我就是胜利了。第一次感受到写作给人带来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在十天内,利用业余时间,写出25000多字的家族故事,对我这个语文曾经考26分的人来说,我还是给自己点赞!

加油!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