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畔的家族故事(三):奶奶花轿进了门,爷爷路亭立了足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1-06 14:40:38

爷爷为什么会去潘岙村的路亭里烧茶?这个说法在家族中有两个版本。

不管哪个版本,有几个事实是不容辩驳的。

我的曾祖父武艺高强,在飞云江清水港(通常指有通航,但不受潮汐影响的江面)一带,颇有名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时不时地有土匪、强盗在驿道上出没,村与村之间也经常为抢夺村界、无主山林、水源而发生械斗。曾祖父便与附近一带几个村庄里八位情投意合的朋友拜了把子。只要有事,九兄弟便带上村里的乡民,拧成一股绳,共进退。曾祖父与他的八位结拜兄弟在清水港一带还是颇有名望,一般的小毛贼也不敢在他们的地盘撒野。

由于曾祖父名声在外,周边村民发生一些小矛盾、小纠纷都叫我曾祖父去调解。调解中,曾祖父不恃强凌弱、秉持中立,客观地看待双方的诉求,这更是让曾祖父在周围乡村中赢得了威望。

曾祖父在清水港一带的威望,让爷爷谋到了在潘岙的路亭烧茶的差事。虽然在路亭烧茶是义务的,但是五开间的路亭不仅有足够的空间让爷爷摆个草药摊谋生,后来还成为爷爷结婚生子,并把九个子女拉扯成人的家。

潘岙村的村民对爷爷的到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有的村民认为,自家门前的路亭让一个外村人入驻,总觉得这便宜让外人占了,不妥。另一拨村民对爷爷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虽然驿道上的路亭是官府出资建设,但是还需附近村庄安排村民轮流来烧茶的。爷爷的到来,免去了村民轮流去路亭烧茶的麻烦,倒也是好事。

为了在潘岙路亭站稳脚跟,爷爷做足了功课,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只要潘岙村村民上门买药,他都给他们赊账。

到了年底,按照当地习俗,爷爷会逐门逐户上门讨债,结清全年的药费。

爷爷要债也是很讲究的,对那些家里条件尚可,过年大办年货的家庭,爷爷上门后就在他家里一坐不起,直到对方付了药费才肯回家。

对于那些条件差,过年都揭不开锅的家庭,爷爷上门看一眼后,往往会让对方再赊一年。

不管怎样,爷爷起早贪黑在潘岙与项坑边村之间往返奔波,这引起了潘岙村里一位村民的注意。那时潘岙村人均耕地本就少,能种植水稻的田地更是稀缺,大部分村民都得去周边山上开荒种山。于是,村子周围的山坡上满是番薯、芋头等旱地农作物。这位村民吃苦耐劳、辛勤持家,凭借积攒的家业成为潘岙村里为数不多能在大年初一让全家吃上白米饭的人,用当下的话说,算是村里的大户人家。而且他在潘氏家族里辈分较高,在潘岙村颇具威望。

他对爷爷的到来持观望态度。在他看来,农民就该本分,老老实实种地。土地只要播种、辛勤耕种,就会给予丰厚回报。他觉得只有从田地里收获的庄稼才是实实在在的报酬。

一个年轻人,竟然不去田里耕种,就在路亭里支个草药摊,这算什么事呀?

爷爷每日往返两村之间,要经过两次摆渡,穿越沙洲,实属不易。为了避免往返两村之间的麻烦,爷爷就在四面透风的路亭里支起了床,安顿了下来。尤其是年底上门讨债时,爷爷并没有那种不讲情面的商人习气,这些慢慢的改变了这位村民对爷爷的看法。

这时,他动起了一个念头,因为他最疼爱的大闺女还待字闺中。就这样,这位村民就成了我奶奶的父亲。

现在,我无从知晓当年奶奶的父亲为什么要主动把奶奶嫁给爷爷。或许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曾祖父是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 “绿林好汉”,把女儿嫁过去能有依靠;也可能是舍不得奶奶远嫁,嫁到村口路亭,既离家近又能有个安稳的归宿;还有可能是爷爷勤劳本分且有心机,让奶奶的父亲觉得他是值得托付女儿的人。

总之,奶奶的大红花轿,吹吹打打地抬进了潘岙的路亭。跟着花轿抬进来的,还有奶奶的嫁妆。

奶奶的嫁妆中,有一整套家具。在当时看来,也算是丰厚了。这足以看出她父亲对奶奶的疼爱。

那套家具里,有一张拔步床,床板上画满了戏文里的人物,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0 年前后,老家进贼,其他东西都没丢,唯独菜橱上的四张雕刻精美图案的门板被小偷拆走了。

总之,奶奶进门后,爷爷在潘岙路亭站稳了脚跟。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