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能不能选,这种情绪告诉你答案

冷爱 2025-03-22 13:21:21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上班时,面对同事的阴阳怪气,太阳穴突突直跳;

下班后,看到家族群里转发的“女人就该相夫教子”的文章,忍不住翻白眼;

更让人难受的是,邻居家的酸腐厨余味道,透过窗户缝隙飘来,让你阵阵作呕。

这些让你皱眉、反胃、血压升高的瞬间,都是厌恶情绪发出的警报。

厌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基础情绪,是我们的防御和保护机制。

面对可能有害的事物,比如变质食物、危险环境或不良行为时,厌恶会迅速被激发,促使我们远离危险源,避免受到伤害。

然而,过度的厌恶情绪也可能成为滋生歧视与偏见的温床,引发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破坏和谐的氛围。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厌恶情绪的来源,并学会正确调节它,让厌恶回归应有的保护功能,而不是成为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阻碍。

今天,就让我们从本能、情感、理智三大中心的角度,深入剖析厌恶情绪,学习如何正确面对和调节它,让内心更加平和、豁达。

01

本能厌恶:身体的天然防线

本能中心产生的厌恶情绪可以分为生理性厌恶和边界性厌恶。

1)生理性厌恶:本能的保护信号

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厌恶反应。

比如,接触到坏的、臭的、变质的食物时,我们会本能地想吐、干呕,甚至屏住呼吸。这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远离可能危害健康的物质。

恐高、晕血等也属于生理性厌恶,源于我们对自身安全的本能关注,这种厌恶情绪会促使我们尽快离开危险环境。

当产生生理性厌恶时,最好的调节方式是尽可能远离刺激源,也就是进行物理隔离。

例如,同桌吃饭的人开始抽烟时,我会选择暂时离开,而不是默默忍受。保护自己的身体舒适区并非矫情,这是对身体的尊重,是本能中心在保护我们。

但除了真性生理厌恶,还有一种假性的生理厌恶。

比如,冷爱老师曾分享过他自己的故事:过去他从来不吃黄油面包,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一位朋友问他 “黄油让你联想到什么?”

他回想起小时候误吃过一罐小小的、黄色的清凉油,对那个味道产生了厌恶,由此对类似的食物也产生了排斥。

当追溯到厌恶的源头只是自己的联想时,冷爱老师便不再抗拒黄油面包,并且从那以后一直都很爱吃。

这种由记忆编织的 “想象或联想型厌恶”,是本能中心一种错乱的警报系统,往往比真实的威胁更顽固。

面对这种假性生理厌恶,我们可以采取冷爱老师的方法来调节:追溯厌恶的根源,然后用事实试验打破思维惯性,可以先从微量开始尝试,再逐步脱敏。

2)边界型厌恶:本能的预警提示

边界型厌恶源于我们对个人空间和边界的领地意识,这种厌恶是在保护我们的边界不被侵犯,让我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空间内活动。

例如,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就靠得很近,甚至有意无意地触碰身体,这会让我们觉得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边界被侵入,本能中心产生厌恶情绪,来提醒我们要保持边界意识。

建立边界是最好的应对方法,明确地表达边界比隐忍更有效。当面对越界行为产生厌恶情绪时,正是我们明确边界的好时机。

我们可以平静地跟对方表达:“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被对待”、“你的行为让我很不舒服”、“请你停止这样的做法” 等等,必要时也可以用物理隔离来强化边界。

你是否因他人侵入你的边界而感到厌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02

情感厌恶:照见内心的明镜

1)投射型厌恶:究竟讨厌的是谁?

你是否遇到过特别讨厌的人或事?比如,很讨厌某个人高调张扬,却又偷偷幻想自己能够像他那样 “站在舞台中央”;

或者,被一个男人伤害过,就认为所有男人都是这样,很讨厌男人,很难再走进亲密关系;

又或者,反感家人催婚,但独自回家看到空荡的房间,内心又开始动摇:“我是不是该妥协?”

这其实是我们将自己的内在投射给了他人——

讨厌别人张扬,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内敛;“厌男症”的背后,是把创伤投射在所有男人身上;反感催婚,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渴望亲密的需求……

这是情感中心产生的一种投射型厌恶,隐蔽却很常见。我们常常会因为他人身上存在着我们自身所不具备,但内心却渴望拥有的品质而对他们产生厌恶。

又或者我们讨厌他人身上的某个特质,但这个特质恰恰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有,而又不被自己所接纳。我们表面上讨厌他人,其实内在是讨厌自己。

想要调节投射型厌恶,我们可以尝试做这样一个练习。

写下自己最厌恶的3-5个特质,然后问自己:

这些特质在我身上是否存在?

我的内心渴望拥有这种特质吗?

我是否在压抑自己表现出同样的特质?

我是否因为不接纳自己而投射在他人身上?

如果我允许自己拥有(或没有)这个特质,会怎么样?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逐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允许他人以独特的方式存在,这样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厌恶情绪就会减少。

2)比较型厌恶:我的不满合理吗?

除了投射型厌恶,还有一种情感厌恶源于比较,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例如,“我闺蜜的老公多体贴,你看你……”、“结婚前你可不是这样的,你变了……”

这种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会导致厌恶情绪的产生,如同在紧张的关系里火上浇油。

这种厌恶往往是因为对方没有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对待我们,或者我们的预期没有得到满足。

在面对比较型厌恶情绪时,首先要评估自己想要的是否合理。

比如,前任对你百般宠爱,但就是不给你婚姻,而现任愿意给你婚姻,但你却讨厌他没有对你千依百顺。

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预期合理吗?这种比较是否过于苛刻了?

其次,我们可以把“比较”变成表达客观事实与自己的需求,并且了解对方是否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把“我闺蜜的老公多体贴,你看你……”转变为“我希望你能多帮我做点小事,可以吗?”

又如,“结婚前你可不是这样的,你变了……”表达为“我觉得结婚后我们互相陪伴的时间变少了,是因为你有什么压力吗?”

你是否因比较而产生过厌恶情绪?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是如何调整心态的。

03

理智厌恶:认知局限的破解

1)恐惧型厌恶:成长的拦路石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童年被狗咬过,长大后就讨厌所有毛茸茸的动物?

是否试过因吃坏肚子住院,之后对相似的食物产生排斥?

是否试过因演讲时 “嘴瓢” 被嘲笑,之后面对演讲时会干呕或肚子疼……

这不是本能中心的生理性厌恶,而是源于理智中心的核心情绪——恐惧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处理,久而久之对特定事物就产生了厌恶情绪。

这种厌恶会让我们在面对未知或挑战时,选择逃避和退缩,限制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也要及时处理。

最有效的方式是要看到厌恶背后的恐惧,找到根源,直面它。

在过往的文章《3种表达情绪的方式,一种比一种戳男人心》中,我们也探讨了如何面对恐惧情绪,越面对,越勇敢。

2)认知型厌恶:拥抱丰盛的阻碍

第四道把人分成三大类型:本能重心、情感重心、理智重心。

本能人可能会厌烦理智人的思前想后,理智人可能会排斥情感人的情绪多变,而情感人可能会讨厌本能人粗糙的相处方式……

这种厌恶源于理智中心对不同价值观的评判和排斥,它会限制我们拥抱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使我们陷入狭隘的认知框架,难以接受新观点。

对于认知型厌恶,我们需要减少评判心,接受这个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不仅第四道的智慧把人分为三大类型,源头九型甚至把人类分为九种型号,每种型号都有独特的性格、认知和价值观。

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可以有效减少因价值观冲突而产生的厌恶情绪。

不妨打开通讯录,找出那个“最看不顺眼”的联系人,放下评判心,从多元视角重新观察他的朋友圈,看看是否有意外发现。

当拆解完“厌恶”这个防御系统后,你会发现:厌恶不是需要消灭的敌人,而是需要调试的盟友。

真正的情绪自由,不是关闭警报系统,而是学会在警铃大作时,从容按下“已收到,正在处理中……”

你最近有成功化解一次厌恶警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丨何紫欣 创爱之旅资深学员,致力于使命心理学的传承,信奉“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