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深夜刷朋友圈时看到闺蜜发了一段文字,内容竟然是“我好累,我好像被婚姻吞没了。”
我赶紧询问闺蜜发生了什么,闺蜜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深思。
闺蜜结婚已经五年了,在我们看来,她老公把大部分工资都上交给她,而且老实可靠,从来没听说过有与异性越界的事情,我们都以为她过得很不错。
可是她却说,她每天睁开眼睛就是要解决孩子的吃喝拉撒、要洗全家人的衣服、要打扫乱七八糟的房间,还要操持一家人的采购。
老公却总是下班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家务从来不做,对孩子的教育也从不上心,仿佛一切都是她理所当然地在操劳。
她感觉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烦躁。她会因为一点小事突然情绪崩溃,想要抱头痛哭;
孩子若是有点头疼脑热,她更是焦虑得睡不着觉,可老公不仅不帮忙,还指责她怎么当妈的?怎么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没有人理解她的不易,也没有人共情她的痛苦,她太过压抑委屈,这才在深夜发泄了出来。
闺蜜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许多女性在关系里渐渐地枯萎了,她们有的变得情绪不稳定、总是莫名地发脾气;
有的失去了自我,感觉生活只剩下柴米油盐;更有甚者,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甚至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如果你有上述以及其他的关系困惑,欢迎点击菜单栏-情感咨询,获取免费的一对一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良好的亲密关系应该是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而不是一方不断付出、另一方不断索取的消耗战。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在关系里更加容易被消耗,而有些人则更容易建立滋养型的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人在关系里更容易被消耗呢?如果我们已经身处一段关系里,暂时不打算换人或者离开时,我们要怎样避免被消耗?

01
付出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被消耗有一些女生,从来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在她们的信念里,爱是需要交换才能得到的。
或许父母只会在她们考第一名时才会露出笑容,或许她们懂事听话的时候父母才会夸奖她们。
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她们必须付出更多、做得更好、更出色,才能获得对方的喜爱。
当她们进入关系后,也会带着这种创伤,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味地满足对方,害怕一旦停止付出,就会失去对方的爱。
在关系里,我们都会与伴侣建立连接,而连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会与对方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忧伤,有的人会擅长营造生活情趣,而这些女生却只懂得付出自己的物质、劳动力或隐忍。
她们可能会承担大部分经济支出,甚至省吃俭用满足对方的物质需求;
她们有可能会包揽所有家务,不仅打扫做饭全包,还研究丈夫的饮食偏好制作专属菜谱,把对方伺候得舒舒服服;
她们还可能会在丈夫抱怨工作时立刻辞职当全职太太,完全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一心一意扑在家庭上,认为这样就能换来丈夫的疼爱和家庭的幸福。
当她们运气够好,碰到一个知道心疼她们,懂得感恩的伴侣时,她们的付出可能会换来对方的加倍珍惜。
那么爱意就会形成正向流动的闭环,她们也完全能在付出中感受到滋养而非消耗,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是被看见和认可的。
可如果她们遇到了一个本来就自私自利的伴侣,她们的付出会变成对方得寸进尺的台阶——菜做咸了被挑剔,奖金全交却被嫌赚得少,甚至连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都会被指责浪费钱。
久而久之,这些女生会认为自己就应该如此卑微地去爱,不断地压低自己的需求,甚至丧失了自我,变得越来越焦虑、抑郁,对关系过度依赖又充满恐惧。
那么,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付出型人格的人,要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模式呢?
首先,我们可以在习惯性付出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做了也得不到感激或者认可,我还愿意做吗?
如果答案是“愿意”,说明这件事才是你真心想做的,是出于你内心的需求和热爱,而不是为了取悦对方或者换取爱。
此外,我们可以经常做一个练习,比如每天对着镜子说:“我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
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当我们每天重复这句话,慢慢地就会在潜意识里认同自己,不再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外界的认可上,慢慢就会改掉过度付出的习惯了。

02
守不住边界的人更容易被消耗闺蜜在向我倾诉她的烦心事时,提到了这样几件事。
她的婆婆有时会来帮她带孩子,但婆婆常常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她的卧室,让她感觉极为不便,个人空间被严重侵犯。
她好几次向老公提出抗议,反对婆婆这样毫无边界感,她老公却总想和稀泥,告诉她:“我妈又没有坏心,而且帮我们带孩子那么辛苦,这点小事都不能忍吗?”
闺蜜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只好隐忍不发。
可内心的委屈、郁闷,堆积得越来越多,让她感到自己压抑得快要爆炸了,有时候看到婆婆就会莫名地烦躁,甚至想要避开她,但又觉得这样很不孝顺,内心十分纠结。
还有好几次,她因为生孩子后身体受损,对夫妻生活没什么兴趣了。
可她的老公依然拉着她亲密,还以“再憋下去我要出轨了”作为威胁,让她无法拒绝,仿佛她的身体只是满足他需求的工具,完全不顾及她的感受和健康。
这一桩桩小事,时时刻刻地提醒她,在这段关系里,她的感受和需求似乎总是被放在最后一位,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内耗之中,精力被无端消耗,身心俱疲。
那么,如何能避免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比如,在个人空间、身体自主权、情感需求等方面,都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对于闺蜜来说,婆婆未经允许进入卧室是侵犯了她的个人空间,老公在她身体不适时强求亲密是无视她的感受,这些都是明确的边界被侵犯的表现。
其次,要学会坚定而温和地表达自己的边界。当婆婆再次未经允许进入卧室时,她可以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婆婆:
“妈妈,我知道您是好心帮忙,但未经允许进入我的房间让我很不舒服,希望您以后能先敲门。”
对于老公的不合理要求,她也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亲爱的,我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真的没有精力,我希望你能理解并尊重我的感受。”
表达边界时,语气要坚定,但态度可以温和,避免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
守住自己的边界,是保护自己不被消耗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03
太依赖关系的人更容易被消耗太渴求关系的人往往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一种极度不平等的地位,他们过度依赖对方的爱和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在关系中不断妥协、退让,甚至牺牲自我。
这类人通常在原生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可能父母的情感表达不稳定,时而关爱有加,时而冷漠无视,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对关系的强烈渴望和依赖。
进入亲密关系后,他们会将对方视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所有决策都围绕对方展开,完全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而这种依赖与渴求,往往会成为对方伤害我们的利器。就像我的闺蜜,她无法想象离开这段婚姻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因此即便对方已经多次侵犯她的边界,她也不敢反抗。
对于此类情况,我们需要培养内心的主体感,明白自己才是那个能给自己支持的最可靠战友,我们可以尽力争取关系的和谐,但也要有不怕失去关系的勇气。
关系从来不该是单方面的牺牲,而是两棵树的并肩而立,当我们能为自己发声、抗争,那些被消耗的能量,才能逐渐回流,变成滋养我们的养料。
作者 | 止水 心理学终身爱好者与实践者,致力于探索人性的深邃与伟大。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