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论第七章物质、能量:第三节暗能量粒子、场子

齐甲斌啊 2024-11-12 12:03:02

第三节 暗能量粒子、场子

美国科学家哈勃在发现天体红移现象之后,通过精密的观测,证实了遥远星系正在加速离开地球的事实,从而揭示了本宇宙不断膨胀的现象,提出了哈勃定律,即遥远星系相对于地球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此后,很多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本宇宙膨胀的事实,而且还测算出了膨胀的速率,即哈勃常数,目前最新的数值约为68公里每秒每百万秒差距。

基于哈勃的观测结果,科学家们利用倒推的方法,测算出本宇宙的年龄为138亿年,目前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来源于138亿年前一个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矛盾奇点的大爆炸,此后宇宙经历了暴涨阶段,但随着宇宙整体温度的冷却,膨胀应该结束,但却仍然在持续膨胀,那么支撑本宇宙继续膨胀的驱动力到底来源于何方?

本宇宙要加速膨胀就应该有一个反引力对抗着引力,并且大于引力。科学家们据此给出了暗能量的概念,认为暗能量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且以光速膨胀。科学家们对暗能量的假设,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不具有任何的质量属性,二是能提供像电子之间或者不同磁性的粒子之间产生的斥力。但是,由于暗能量的不可观测性,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能通过任何实验和观测方式,来验证应用宇宙模型预测出来的暗能量存在的证据。

大一统论认为,携带反引力、电磁斥力的暗能量矛盾场子,自从大爆炸以来,一直主导着本宇宙的膨胀。只有当携带引力、电磁引力的暗能量矛盾场子所产生的引力、电磁引力与其势均力敌时,膨胀才会结束,本宇宙进入动态平衡的稳定演化阶段。之后引力、电磁引力取代反引力、电磁斥力,成为本宇宙的主导力量,本宇宙也进入收缩阶段直到终结。

而暗能量我们认为可分为两类三种:一类是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存在于微观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八种矛盾形态及其八周期规律,以及在生命分子内由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复杂叠加形成64种暗能量复杂矛盾场子,决定了遗传密码子的完备形态。

另一类是32种暗能量矛盾场子,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16种携带引力、电磁力的非调和型的矛盾场子,是宏观显在的,主导着星系内外的有序演化。另一种是16种携带弱核力、强弱力的半调和型的矛盾场子,是微观潜在的,被闭锁在了放射性原子核内,决定了放射性原子核的裂解和衰变。这两类暗能量,不论是潜在于微观原子内的和生命分子内的,或宏观星系内外的和放射性原子核内的,它们有存在的证据吗?有内部结构吗?又都起什么作用呢?

一、暗能量矛盾粒子

据悉,美国的麦克唐盖尔博士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项特殊的实验: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病患者移放到一台很大但非常灵敏的光束天平上,大约过了三小时四十分,病人的面部表情骤然消失,一刹那间,光束发生了偏移,有21.26克的重量失去了。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在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又对五名临危病人进行了验证,这些病人在死去的一瞬间,失去10.6克至42.5克的重量。这似乎说明, 除了灵魂离开了人身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

众所周知,灵魂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非物质的,如果麦克唐盖尔称出的确实是灵魂的重量,人们不禁要问:灵魂既然是非物质的,那它又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

大一统论认为,灵魂是以暗能量的形态存在着,而暗能量既隐藏在星系内外,又住在我们的灵魂里!21克重的灵魂是隐藏在微观原子内的8种暗能量矛盾粒子的重量。在物质元素化合生成DNA分子时,复杂叠加生成64个暗能量复杂矛盾场子,相变为64个遗传密码子,决定了细胞的分裂和遗传。

1、矛盾粒子存在的证据

一个由约 100 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于2020年 11 月 25 日在《自然》(Nature)上报告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探测结果,首次直接揭示并证实太阳中存在碳-氮-氧(CNO)核聚变循环。

太阳核聚变中产生的中微子射向地球,刚好被设在意大利中部地下深处的 Borexino 探测器捕捉到。这是中微子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太阳核聚变过程中,存在八种暗能量粒子调和生成中微子等四种轻子有着重要意义。

1)调和生成轻子

在太阳核聚变中,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调和生成中微子等四种轻子的同时,还伴随有虚光子和引力子等释放。反过来证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潜在着八种非调和型的暗能量矛盾粒子,规定了原子核外电子每层最多有8个,而且使元素呈现出八周期的变化规律。也证明暗能量粒子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粒子的。

2)高能正电子来自何方?

天文学中有一个谜,即在地球周围存在着大量高能正电子,天文学家不知道这些反物质粒子从何而来,其数量之多,出乎科学家的意料。

有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反物质粒子可能与暗物质有关;也有天文学家推测,这些正电子可能来自太阳系以外,和邻近的脉冲星有关,但一直无法确认。由核聚变调和产生中微子可知,也一定有正负电子等其他轻子产生,只是无用的正电子和正反中微子被释放了出来。这就使得地球周围因何存在大量高能正电子,从何而来之谜得到了圆满解释。

3)中微子消失之谜

2002年12月,我国科学家与日本、美国同行同时宣布了他们在中微子实验方面的重大发现——发现了核反应堆中产生了中微子消失的现象,这意味着反应堆中产生的中微子发生了裂解,变成了调和生成正反中微子的八种非调和型的暗能量矛盾粒子,而且是现有设备无法探测到的。

中微子在核裂变中消失的现象,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微子也发生了裂解,在可逆过程中变回了非调和型的暗能量矛盾粒子。说明暗能量矛盾粒子与物质粒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次证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存在八种形态的暗能量矛盾粒子。

在核聚变中,结构配对子相同的两两调和生成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等四种轻子。而在核裂变中,中微子消失了,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微子也发生了裂解,在可逆过程中变回了非调和型的暗能量矛盾粒子。

2、矛盾粒子的完备形态

这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你可千万别小看它们,它们的作用可大了,虽然科学家迄今为止还未直接观测到它们,但它们的所作所为就像同为暗能量的引力场子一样,人们早已熟视无睹!它们隐藏在原子内,安排了核外电子每层最多有8个“轨道”,从而使众多元素有了规律性的八周期。

1)矛盾粒子的结构

可以肯定地说,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属于非调和型的矛盾粒子,都由两个构件组成。

作用性的和反作用性的暗能量粒子,其结构配对子两两相同,只是所携带作用力子正反不同而已。

2)矛盾粒子的三级弦象表达和标识

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的符号表达,不仅难以记忆,而且很难区分。可用结构子、关系子与正反量子弦的等同相变律,就可等同的转化为三级八弦象,从左到右的符号表达,一一对应从上到下的弦象表达。参见表2—11。量子数之和零守恒,穷尽了所有的可能,因而是完备的。所以说,它们在冥冥之中不但决定了原子核内外,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八周期所有可能性的相关互系,而且在生命分子DNA中,它们的两两复杂叠加又决定了64种遗传密码子的完备形态。

3、“极化子”有多少可能的构型?

2021年1月,物理学家在实验中观测到了转瞬即逝的“极化子”准粒子。斯坦福大学和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用X射线激光观测到了极化子的形成,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上。

1)极化子是一种准粒子

极化,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矛盾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而极化的矛盾统一体则被称为极化子: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一种瞬态结构(称为准粒子),只存在万亿分之一秒。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使用了一种功能强大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照射一种铅杂化钙钛矿单晶材料时,电子会被释放,开始在电离的原子核周围移动,很快就被一种局部扭曲的气泡包围和吞没了,这种气泡就是极化子。这些极化子构型具有独特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组成它们的亚原子粒子的一些神秘行为。

2)极化子的完备构型

既然极化子是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一种瞬态矛盾结构体,或称为准粒子。相对调和型的正负电子等轻子而言,极化子则属于非调和型的基本矛盾统一体,也应该有八种完备的构型。

而极化子“气泡”作为非调和型的矛盾统一体,也应该具有八种完备的形态,有待实验物理学家的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4、“奥德龙”粒子到底是什么粒子?

1973年,两名法国粒子物理学家根据计算,认为还存在一种未知的准粒子。2021年3月,一个瑞典-匈牙利研究小组在对瑞士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数据进行广泛的分析后,发现了这种被称为奥德龙粒子(Odderon particle)存在的证据。

据了解,当两个质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碰撞时,在某些情况下不会破碎,而是彼此反弹并散射,会在极短时间内,分解形成对等体:奥德龙粒子与包密子(Pomeron particle)。两者带有相同的分数电荷。通过对在高能量下弹性质子-质子和质子-反质子碰撞的微分截面的缩放性质的大量数据分析,科学家进一步揭示弹性强子-强子散射的重要特征,探索了弹性微分截面的缩放性质,分析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最终确定了携带反作用力子的奥德龙粒子的存在。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粒子物理学的一个里程碑!有助于增进对物质的理解”。该成果以“TeV能量下弹性散射标度性质的奥德龙粒子交换证据”为题,发表于期刊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

1)质子:分解为奥德龙粒子和包密子的对等体

质子可分解为奥德龙粒子和包密子的对等体,其实就是被我们标识为“火”和“风”的暗能量矛盾粒子。参见表7—05。以此类推,包括质子在内的四种重子均可以分解为矛盾粒子的对等体。

2)反质子:分解为矛盾粒子“水”和“雷”的对等体当两个反质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碰撞时,在某些情况下不会破碎,而是彼此反弹并散射,会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矛盾粒子“水”和“雷”的对等体。参见表7—06。

3)中子:分解为矛盾粒子“天”和“地”的对等体

当两个中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碰撞时,在某些情况下不会破碎,而是彼此反弹并散射,会在极短时间内分解形成矛盾粒子“天”和“地”的对等体。参见表7—07。

4)反中子:分解为矛盾粒子“山”和“泽”的对等体

当两个反中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碰撞时,在某些情况下不会破碎,而是彼此反弹并散射,会在极短时间内分解形成矛盾粒子“山”和“泽”的对等体。参见表7—08。

大一统论认为,八种暗能量矛盾粒子,不仅能合成四种二重纠缠态的的正负电子等轻子,还能在近光速的条件下,调和出正反质子等四种重子。

二、暗能量矛盾场子

1、发现主导宇宙膨胀的暗能量

2020年7月20日,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星系巡天项目(eBOSS)国际合作组,向全世界发布最新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在此前从未被探索过的距地球7亿到18亿光年的宇宙时空范围内,成功测量了宇宙背景膨胀及结构增长率,这也是迄今为止依托星系巡天得到的最强暗能量观测证据。

其实主导物质宇宙稳定演化的主要方面是引力场子的正反两面,一个是引力,另一个是反引力。这两个力是完全相反的力,前者能让物质相互吸引聚合在一起,而后者却能让物质分崩离析!

1998年,科学家通过观测Ia型超新星,就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而我们知道的是四种引力场子构成的暗能量与物质球体的排挤形影不离,持续提供着引力,也就是向内聚合的挤压力。

而本宇宙要加速膨胀,意味着宇宙还存在着促使其膨胀的暗能量,它们就是被我们称为暗能量的四种反引力场子。而且构成暗膨胀能量的四种反引力场子的量子数与构成暗收缩能量的四种引力场子的量子数之和是零守恒的,因而是完备的,穷尽了所有的可能。

大一统论认为,主宰本宇宙膨胀的暗能量属于非调和型的正反引力场中的反引力场子,和质子等全调和型的重子属于同一个矛盾场子部落。所不同的是,一个现身,另一个隐身,都有内部结构。

2、暗能量矛盾场子

暗能量矛盾场子则是由16种非调和型的矛盾场子和16种半调和型的矛盾场子构成的,也就是说,总数32种矛盾场子构成了暗能量场子。

在宇宙尺度上,通过对本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细观测,可以确定出宇宙中暗能量的总量。观测表明,宇宙总能量的27.9%由暗物质贡献,常规物质只占4.9%,其余67.2%为推动宇宙加速膨胀和星系稳定演化的暗能量。包括16种非调和型的矛盾场子和16种半调和型的矛盾场子在内。参见表7—09、表7—10。

3、正反K介子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们从宇宙射线里观测到两种质量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的新介子:θ和τ。这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它们从高能不稳定态衰变成低能稳定态时,却显示出了不同的衰变结果,θ衰变时会产生两个π介子,τ则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说明它们存在差异。

1)“θ-τ之谜”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研究之后,大胆地断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中,这两个粒子是镜像非对称性的。也就是说,“θ-τ”粒子,后被称为正反K介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后经吴健雄的巧妙实验证实,正反K介子之间的确存在非对称性。究竟为什么这两个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会出现非对称的结果呢?

2)正反K介子家族

“θ-τ”粒子,也称为正反K介子,属于携带正反弱核力的半调和型的暗能量矛盾场子。正反K介子的兄弟姐妹也是8个,称其为正反弱核力场子家族,兄弟为4个弱核力场子,姐妹为4个反弱核力场子,组成4对结构相同所携带弱核力子正好相反的矛盾场子对。正反K介子就是其中的一对男女。外表相同,本质不同,怎么能说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呢?

3)正反K介子的结构

8种正反弱核力场子,都是由结构配对子和结构配对子之间传递相互作用的弱核力子两个构件组成。

4)揭秘“θ-τ之谜”

从θ(正K介子)衰变时会产生两个π介子,τ(反K介子)则衰变成三个π介子来看,正反K介子的结构配对子相同,都是由一正一反两个夸克配对,所携带弱核力子正好相反,对号入座于表6—20的第二列。根本原因在于正反夸克不是基本的夸克,而是由对立中三种基本夸克,通过三个简并律简并叠加生成的,因而造成正反夸克及其相变为作用力子与反作用力子的非对称性。

虽然正反K介子的结构配对子相同,但关键是所携带正反弱核力子是非对称性的,除了都叠加有左旋共振子之外,依据“否定中对律”可知,反弱核力子中的反作用力子,比弱核力子的作用力子多了一个中介子,因而造成两者衰变模式的不同。结论是正反K介子就像同胞兄妹一样,虽然长得如同一人,但男女有别,绝非同一个人!

0 阅读:0

齐甲斌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