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北平城大开城门,人民解放军随即进城,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接管防务。一应事宜看似井然有序,在此之前实则凶险万分。
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傅作义有心和谈,这都不假,还有25万国民党守军在抵抗,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到5万的兵力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20多万的兵力被李文和石觉等蒋介石的嫡系掌控,他们虽说不能扭转大局,添乱破坏北平的基础设施还是办得到的。
但拥兵20万的李文和石觉,为何从始至终都没有反抗?
以战逼和,不留退路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蒋介石却没有想到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发生转变的速度如此之快。
等到1948年,毛主席就已经在考虑新中国的定都问题,北平进入他的视线。
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的强势突入,平津两地国民党军的联系被切断,北平被解放军包围,并且遵守“围而不打”的指示。
傅作义,被蒋介石亲封的华北“剿总”,北平名义上的话权人,实干、有谋略,被称赞为一位胸有大志的军人,他的出现让我党看到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希望。
看似掌控几十万大军,傅作义其实有苦难言。作为地方军事集团的首脑,非黄埔军校出身的嫡系,他和蒋介石始终隔了一层。
出于对傅作义能力的肯定,蒋介石用他,也防着他,派亲信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此时,解放军兵临城下,傅作义明白大势已失,知道守不住北平,他更知道选择撤退,以蒋介石的为人自己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
正因为看得清,他变得尤其焦虑,还发出“政治生命要结束”的感慨。
有人会好奇,傅作义的情况和状态,我党是如何掌握的?
傅作义的身边有我党的人。阎又文明面上是傅作义的机要秘书、第21战区长官部主任等身居要职,实为中共地下党员。
在取得傅作义信任的过程中,他已经摸清了对方的脾气和性格,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我党的观念。
女儿傅冬菊也是中共党员(傅不完全知情),曾受过周总理的指导,党性方面值得信赖,由她出面说服傅作义,事半功倍。
不过,傅作义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既想在我党这边展现价值,强调“能掌控50万军队,200架飞机”,又不愿意在国民党那边落下“叛徒”的骂名,更想继续掌控军队,提出了“划出一块‘和平区’,所部改为‘和平军’”的要求。
像傅作义这样在军队中摸爬滚打多年,参加过多个时期的战争,心已坚硬如铁,能打动他的只有最核心的利益。
没有退路才是让他放弃心存侥幸最好的办法,12月22日,傅作义麾下的第35军在新保安被歼灭,随后天津被解放军攻克,他的海上南逃之路断绝。
一招使出,我党的另一记绝杀也在进行中。
12月25日,我党宣布了43名战犯名单,傅作义的名字赫然在列。同时,我党也向他传递“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就有理由获得赦免”的消息。
如此,没有退路的傅作义,才全心全意筹备北平和平解放事宜。
他都做了哪些安排,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软硬措施齐上阵,滴水不漏几步安排,足以看出傅作义的能力。他走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尚存的嫡系部队,调到内城,理由也十分简单,一旦打起来难以抵抗解放军的攻势。
李文、石觉没有起疑,更无法拒绝,两方部队的调换间,掌控权已经发生了易转。
将城内的重要位置都换成可信赖的人后,傅作义又以“安全”和“保护”的名义,控制住了国民党守军将领的家属。
到了这一步,就算李文、石觉起疑,也难以翻起大浪了。
为保险起见,在硬措施之后,傅作义安排了软措施,比如给军官家属送去物资,给普通士兵发慰问金、罐头等,收买了人心。
对于那些效忠蒋介石的人,他也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表态会将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送走。
他的这一招,将不安定的人送走,尽可能地保证了解放军能顺利接收北平防务,也没彻底得罪蒋介石,称一句老谋深算不为过。
也正是傅作义的一系列安排,他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北平守军全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时才没有引起李文和石觉的反抗。
减少了流血牺牲,保护了北平的古文物,他选择了一条最好的路,没成为第二个陈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