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彻底宣布结束。
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国际秩序,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从两极对抗转向多极化发展。
冷战的结束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也促进了全球化和多边合作的发展,同时对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这世界不太平,美国又盯上了正在崛起的中国,这不,这段时间,美国再次会晤关税大棒,将对华关税加到了104%。
而我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奉陪到底!
有人觉得,美国当年能“熬死”苏联,现在对付中国还不是小菜一碟?
对于此,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早就警告过:这想法简直就是大错特错,中美合作才是正道,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李显龙的想法
其实,李显龙的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众所周知,李显龙在国际事务上有自己的影响力,作为新加坡的第三任总理,其在任期内带领新加坡实现多个突破。
在他任期内,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显著,GDP增长超过4.3倍,人均GDP从2.76万美元增至8.47万美元,跻身全球十大富裕国家之列。
他重视科技研发,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吸引大量跨国科技企业落户,并打造“花园城市”品牌。
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通过果断措施保障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增长,赢得民众信任。
在中美关系上,他采用平衡的态度,一边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巩固新加坡作为区域枢纽的地位。
在全球影响力中,他在任内成为中美之间的“沟通桥梁”,既是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之一,也是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伙伴。
从这些都能看出,李显龙对中美两边都了解,而他在治国上也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对于新加坡而言,中美两个国家一个靠经济(中国),一个靠安全(美国)。
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能源和商品运输为新加坡带来港口收入及物流业繁荣,若中国经济放缓或贸易受阻,新加坡的出口将受冲击。
而针对美国,我们都知道,新加坡国土狭小,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历史上曾面临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潜在威胁。
这种脆弱性促使其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即通过与美国建立紧密军事合作抵御周边风险,例如,新加坡与美国签署多项防务协议,开放樟宜海军基地供美军使用。
所以说,中美关系有个风吹草动,新加坡都得跟着抖三抖,这也可以看出他的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基于现实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考量。
他明白,中美对抗对谁都没好处,还会给世界带来巨大风险,新加坡要在中美竞争中长期采取“对冲策略”,避免选边站队?。?
中苏截然不同:中国不是苏联2.0
回到那个问题,美国能不能“熬死”中国,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句话简直就是一个大笑话。
中国和苏联根本是两码事,不管是在国情还是政治上,当时,苏联到处扩张势力,扶持小弟跟美国对着干,而我国不一样,坚持和平发展,跟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苏联搞计划经济,跟西方经济脱钩,国内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中国则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经济活力十足。
苏联对“卫星国”粗暴干涉,引发强烈不满,中国注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营造了和谐的国内环境,为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合作共赢才是出路
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更不是几十年前的苏联。
如今的中国经济实力强劲,社会稳定,外交独立自主,美国的冷战思维过时了,用老一套对付新挑战,只会适得其反。
这种对抗思维只会加剧中美紧张关系,损害两国利益,把世界推向动荡边缘,对美国来说,停止打压中国,寻求合作才是明智之举。
历史证明,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合作才能共赢,冷战的教训就在眼前,美国应该吸取教训,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的走向,关系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国际社会应该认清现实,抛弃冷战思维,鼓励中美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分歧,共同构建和平繁荣的世界。
中美合作不是一方向另一方妥协,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共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