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四川德阳发生了一起冲突事故,某路口,一辆白色宝马车主和一辆KTM 1290摩托车车主发生口语冲突。
很快,一则聊天记录也在当天被曝光,据聊天记录所述,这是一个摩托车骑手群,而一个网名为浪人的人自称自己被尊贵的宝马晃了一把方向,并表示自己受欺负了,还称自己一个摩托车为弱势群体。
随后他发了几条视频,视频中全都是争执过程,该“浪人”自称自己没有上太多学,当发生争执的时候自己很吃亏。
但据其他网友的聊天中显示,有网友指出感觉你争执过程中没怎么吃亏,也有网友指出这兄弟(浪人)真猛,就连警察来还继续对着宝马车主的家人一顿输出。
次日,摩托车车主“浪人”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讲解那天发生的事情,据他所说,因为四川省内摩托车不能上高速,于是他只能导航从市区行驶。
在德阳的一个路口,因为自己在看导航,没有进入右转车道,而是进入了直行车道,此时红灯也亮了起来,他只能立即停下车。
但此刻,他的位置却很尴尬,摩托车虽然已经停下来但却站在了斑马线前,而他左右两边的车也已经开始通车,他的位置刚好挡在了左边直行车道。
于是,他只能脚踩着摩托车往后倒,但因为车辆重达七百多斤,他倒车的速度很慢,越来越多的车辆已经从他的左侧直行过去。
可一辆白色宝马来的时候,摩托车车主表示,他看到宝马车主在车内邪魅一笑后,径直往他这边打了一把方向。
在摩托车车主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摩托车车主继而表示:我们西北人遇强则强,当自己看到宝马车主对自己进行挑衅后还想跑,他便“以身作则”,直接骑着摩托车顶了上去。
前前后后该摩托车车主顶了宝马车主三次,随后两方引起冲突,也都报了警,他还指责宝马车司机跟警察撒谎,说自己之所以打方向盘是因为在捡东西。
当摩托车车主发布视频后,网友纷纷开始去质疑宝马车主的不对,为什么不能让一下摩托车车主,甚至一些网友对宝马车主进行人肉搜索。
很快,宝马车主也放出了当时行车记录仪记录下的一幕,网友这才终于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前面的事情和摩托车男讲的一模一样,但到摩托车车主所说的宝马车车主“邪魅一笑”后,都成为摩托车车主的故事了。
因为据行车记录仪所看,宝马车主并非故意朝着摩托车车主打方向的,该路口直行车道有三个道,而宝马车主则位于右边一道,在宝马车主前面还有一辆SUV。
这就导致宝马车主在第一时间并没有看到停在几近路中间的摩托车车主,当绿灯后,宝马车前方的SUV走到路中间后,抢了中间直行车道的位置成功绕过了正在后退的摩托车车主。
而当SUV过去后,宝马车车主才发现了路中间的摩托车车主,一开始宝马车车主也想学着SUV车主抢中间车道避让摩托车。
但宝马车左边的直行车道上的车已经行驶上来,这就导致宝马车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变道条件。
但宝马车此时已经开始往左变道,当他看到左侧车上来的时候,他只能继续往前滑行,也正是在滑行的时候,出现了往右侧打方向的情况(正常的在正常不过的操作)。
可也正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成了导火线的火星子,当宝马车主有条件往左打方向的时候,原本正在后退的摩托车司机突然一脚油门,直接把车横在了宝马前面。
宝马司机可能有点懵,但也没啥过激反应,又尝试朝左避让,但这摩托车车主没有停下,而是变本加厉地来了第二次、第三次别车。
三次别车后,这摩托车车主还没完,下车就直奔宝马车主,对着宝马车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宝马车主并没有打算理他,而是摇上车窗准备报警。
但摩托车车主见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放过宝马车主,而是走到宝马车前,对着宝马车的引擎盖一顿砸。
随后,宝马车主下了车,见到宝马车主下车,摩托车车主瞬间提了劲儿,对着车主一顿输出,其实,到这宝马车主还以幸福者退让的原则没有理摩托车车主。
但摩托车车主变本加厉,足足骂了半个小时,这骂车主还不爽,还把车主家人也都带上,各种难听的话,什么人身攻击、家人长相的恶意评价、吐口水、竖中指等,简直不堪入耳。
警察接到报警后很快就到了现场,本以为事情能解决了,结果这摩托车司机的态度更让人大跌眼镜。
为了显示自己多“牛”,居然说自己一年纳税300多万,好像自己是什么特殊人物一样,虽然最后两方在警察下进行了调解。
但令宝马车主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在网上发布了视频,还将所有事情都指责到宝马车主的身上。
这让宝马车主也忍无可忍,这才放出了行车记录仪,而在行车记录仪下,网友们也了解到了真相,纷纷进入摩托车车主的视频下评论。
有人说连宝马车主的邪魅一笑都能看到?有人说妥妥的寻衅滋事罪,有人说这年头还有人发视频网暴自己,甚至有人艾特当地警方。
这件事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还得看是否有最后的后续,这起“宝马与摩托的冲突”,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件,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戾气和浮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一个理性、克制、尊重他人的公民,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能少点,道路上的摩擦能用更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尊重和理解成为我们人际交往的基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