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一早,王阿姨拎着刚蒸好的年糕走进社区活动室。
这是她和邻居们约好的谷日聚会,大家轮流带上几样吃食,一起聊聊过年的习俗和日子。
但话题总是离不开每年初八那些“老规矩”:吃什么可以图吉利?
又有哪些事千万不能做?
几个年轻的妈妈对这些习俗似懂非懂,问得热闹,王阿姨却笑着摆摆手:“这些讲究啊,不只是为了运气,更是为了想个好年景!
”听得旁边几个人若有所思。
五谷饭: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说到初八的“谷日”,吃五谷饭是老传统。
这饭看起来朴素,但馅里藏的可是对新一年庄稼丰收的盼望。
其实,不只是农民,咱们谁不希望一年吃喝无忧,日子过得舒坦呢?
五谷饭是把各种谷物和大米混在一起煮熟,既健康又简单。
王阿姨特别讲究,每年都用十几种粮食:“黑米、糯米、玉米粒,样样都有!
”她还说,五谷饭最难得的,是提醒大家别浪费粮食,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对于喜欢动手的年轻人,不妨试试这种饭做起来并不难。
提前泡好杂粮,电饭煲一蒸,省时又方便。
一家人围着桌子,把五谷饭一盛,讲讲这一年的新计划,生活的滋味,就在饭香里慢慢升腾起。
年糕:象征年年高升的美味年糕的甜,承载着“年年高”的愿望。
说起做年糕,每家有每家的讲究,有人做蒸的,有人做煎的,而王阿姨喜欢做茄汁年糕:“酸甜口,大人孩子都喜欢。
”她慢慢讲着步骤——煮软的年糕经过番茄酱、白糖和生抽翻炒,最后撒点白芝麻,满屋都是香喷喷的热气味儿。
年糕的意义不只是好吃,更是给全家“讨个头彩”。
尤其是孩子,吃着甜年糕,也提醒他们新一年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王阿姨说,以前她做年糕,都会悄悄加一勺蜂蜜,寓意把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你看,这简简单单的一锅年糕里,其实藏着满满的心意。
玉米:金玉满堂的好运象征“初八还得吃点玉米,图个金玉满堂啊!
”王阿姨一边笑着说,一边摆出一盘荞麦窝窝头,里面装着炒得香喷喷的玉米和蔬菜。
看着这金灿灿的颜色,感觉今年的运气都要变好了。
她还讲了一段故事: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说,玉米象征丰收和富足。
过去岁月再难,也要吃一口玉米庆祝,把对来年的期待寄托进去。
窝窝头的做法也很简单,用荞麦面揉成团,再搭配玉米、胡萝卜炒制的馅料。
一口咬下去,外香内滑,健康又营养。
或许年轻人忙起来没时间做,超市里随便买点玉米棒子蒸一蒸,图个好彩头也一样。
三不行为:珍惜粮食,敬畏生命,避免不祥除了要吃,初八还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
一是“忌浪费粮食”。
过去的老人常说,谷日是谷类的生日,这一天浪费粮食可不好。
王阿姨特别补充,“日子能越来越好,就是因为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别把好运气给糟蹋了。”
再有就是“忌杀生”。
农历初八这天,讲究对自然生命的敬重,尤其是不要宰杀活物,也是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另外,还有一点小心思:这一天“忌打碎器物”。
不小心打碎了也别慌,嘴里念叨几句“岁岁平安”,这也是化解不吉的方式。
结尾:正如大年初八的谷日讲究着食俗和禁忌,其实它更多的是提醒我们,生活虽平凡,却有着许多无法替代的美好。
五谷饭的敬重粮食,年糕的甜蜜祈愿,玉米的丰收寄托,还有那些“不做”的规矩,无不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珍惜和期待。
过节从来不只是形式,更是我们对一年好运的祝愿,也是在讲述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不管是独居的年轻人,还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或许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把这一天过得有仪式感一点,认真一点。
毕竟,怀着善意和期待过日子,才会有更多的好运气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