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别人家做客,看似温馨的场面,也许是一种伪装。在这个家多待几天会发现,他们也有很多矛盾。待上三天后,他们不“装”了,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原来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有不安定因素。和一个人交往久了,彼此心近了,他会把家里的一些秘密告诉你。说着说着他哭了,原来,他和父母也有矛盾,他因为家里的某些事情感到难过。很少有家庭是永远和睦的。如果有,真让人羡慕。有一位亲戚家,就从来没见其吵过架,总是那么安宁,给人岁月静好之感。有一年去亲戚家,大门紧闭,敲了半天门无人回应,贴门缝听听,听见两口子正在吵架。亲戚听见敲门声,争吵声也马上消失了,推开门,亲戚脸上笑容满面,夫妻二人一如往常,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传统家庭都似有一层面纱,揭开纱罩,才能看到最本真的样子。有时候自己还和自己过不去呢,家人间又怎会没有矛盾。随着岁月堆积,是非恩怨,也就越积越多。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与子女间,兄弟姐妹间,有剪不断的情愫,也有了许多隔阂。有时候自己也深感无奈——为何最亲的人,差一点沦为仇人。

为什么有的老人一旦提起陈年往事就泪流不止?想必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那心情五味杂陈,酸甜苦辣,早已充斥灵魂。有无奈,有愤恨,有不解,也有释怀。饭桌上,有的人提及家人,一味宣泄心中不满,一味倾诉自己为了家人付出了多少,反过来,家人为他做过什么,奉献过哪些,牺牲过什么,他却只字不提。这是心胸狭隘的体现,还是家人的确把他的心伤透了呢?见过很多人,每每在自己子女面前,都爱讲过去的事情,讲自己为这个家做出了多少贡献。也许是希望子女能理解自己为什么变成了这样的人,更能理解自己这一生活得多不容易吧。最通透的人,会相对客观讲诉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能说明,他敢于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了。有的人活到四五六十岁,心底有伤,心里也明白原生家庭有哪些问题,但他不敢讲真话,他怕别人笑话,他无法接受事实,他不敢面对事实,他活在幻想里,却要对原生家庭妥协。归根结底,他不敢面对自己。

有的人很执拗,一辈子也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就像有的夫妻吵了一辈子,问题依然没解决,彼此永远都坚称自己是对的,即使心里明白自己错了。这就是原生家庭矛盾的根源,也是人与人矛盾的根源。别看一个家只有几个人,却也总有人想做一家之主。子女长大了,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主张。老人在家当了一辈子家,突然觉得子女翅膀硬了,不听话了,就心里不舒服,就总想继续控制子女的心。子女察觉到了,心里很抵触,却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彼此间开始拉扯,开始掰扯,直到矛盾激化,说了几句狠话,伤了彼此的心。原生家庭的伤,每个人都有,你有我有,父母有,子女有,兄弟姐妹纷纷有。人总是习惯站在自己角色定义身边人的角色。如果一家人人人都这样想,矛盾在所难免。单靠一个人理解家人,也很难。你总是心疼家人,理解家人,可家人从来不懂换位思考,或者心里明白却认为理所当然。久而久之,你也会很失望。直到有一天懂了,家人除了是父母,是兄妹,是夫妻,是子女,也是一个“个人”。这个“个人”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角色,也是自己最重要的角色。是非恩怨,没完没了,说不清楚。直到有一天,有的家人再也见不到了,痛哭一场,然后该怎么活着怎么活着,那些爱恨纠葛,也就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