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失望。
小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能成为科学家,数学家,最不济也是一个医生、老师吧。
长大后,才知道很多的梦想,一辈子都不能实现,连过日子,都是苟延残喘的样子。
当我们到了社会上,会听到很多的俗语,并且认为是真的。殊不知,你一较真,就输了。
以下几句俗语,身边人常常说起,但是你不要太相信了。
01
“不让老实人吃亏”:人太老实,是没有出息的。
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意场,朋友圈,家庭圈,大家都很感谢老实人。毕竟,老实人的存在,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
最差的待遇,最累的事情,最吃亏的事情,都可以安排老实人去做。其他人就可以腾出时间,去做更多收入的事情了。
比方说,一个家庭里,最老实的兄弟,在老家种地,管着老父母,守护祖业。
父母老了,看病,一日三餐,端屎端尿,都是老实人做完了。大部分的开支,也承担了。也许为了父母养老,他还借了一笔钱。至于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否寄钱回家,他也不会计较。
老父母过世之后,兄弟姐妹把财产分走,然后头也不回,去城里吃香喝辣,住高楼。老实人的未来,没有人管,多半是积蓄在老家,过苦日子,还承担了“扫墓”之类的体力活。
最可怕的是,老实人管了父母一辈子,但是父母不领情,认为这个孩子没有出息。而那些在城里混的孩子,偶尔回家一次,给父母捶捶背,就把父母感动到流泪。
想一想,会发现这样的事实:所谓不让老实人吃亏,多半是口头禅。大家会做的,就是给老实人拍拍肩膀,提出鼓励;真正的好处,那也是瞒着老实人的。
从人格来分析,很多老实人,墨守成规,很容易相信别人。从而人生的发展,是不会顺利的。他们只知道低头走路,看不到诗和远方。
《生活大爆炸》里说:“你太善良了,这个世界将把你啃得尸骨无存。”
人可以老实,可以帮助他人,吃亏,但是一定要带着锋芒,知道分寸。设定自己的底线,这是必须的。
在家,要设定孝顺的规则,在单位,要学会拒绝无礼的要求。在人情世故里,要懂得断舍离,千万别把太多人请到生命里,还请他们欺负自己。
02
“能者上,庸者下”:职场上下,不单纯是能力决定的。
人有三四十年时间,在职场混。就算你自己创业,从根本来说,是自己打造了一个职场。
如何才能混得好?很多人告诉你“能者上,庸者下”。你以为,只要德才兼备,就能够有出头的机会。
现在,职场流行这样的规则:录用靠智商,提拔靠情商。
很多的单位,勤勤恳恳写文章,做功课的人,没有得到提拔,反而是那些陪同上司一起喝酒聊天的人,帮助上司开车的人,节节高。
一些外行做了上司,反过来知道内行;一些阿谀奉承的人,得到了重用,收入也更高。
当然,也有一些人,能力不怎么样,但是他们会“用人”,因此自己特别轻松,也活得很滋润。
在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叫虞邱的人,被楚庄王重用。
楚庄王很喜欢和虞邱聊天,关于国事,可以达成共识。
楚庄王的妃子樊姬笑着说:“大王,我看虞邱不一定贤惠,他做官那么多久,不见他举荐谁?”
虞邱听着这话,很是羞愧。此后他到处寻访贤惠的人,举荐给楚庄王。从而,他本人,也水涨船高,进一步被重用。
很明显,虞邱本身的能力不大,但是因为他拉拢了一批人,懂得抬人,因此他就变成了高人。这一点,符合现在的一种社交逻辑——强者人抬人,弱者人踩人。
人可以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靠的是情商。情商不是盲目去吹捧,而是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能够与人合作,互相利用,给人好处等,站在全局思考,能够精准拿捏。
03
“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懂用书,读读书人就会变成“孔乙己”。
见过太多的励志语录:人在低谷时,就努力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迷茫,是你读书太少。
但是你发现了吗?很多读了本科,甚至是硕士的人,都找不到好的工作。
有的人,文章写得特别好,还会一手好的毛笔字,却生活穷困潦倒。
在清代,有一个叫“顾烈星”的人,家庭穷困,读书却很用功。
一个寒冬里,他冷得瑟瑟发抖,朋友送他一件羊皮袄。
走到一个书摊前,他被一本诗集吸引了,忍不住把羊皮袄脱下来,换走了书。
路人都笑他,迂腐。
这一幕,是不是和孔乙己很类似。读书多,但是越发穷困,人生也没有看到希望。当然,他们还在继续读书,永无止境。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读书再多,无法学以致用,那就没有办法改变命运。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有附加条件的:学到实用的技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针对工作的要害去读书;拿到找工作用的文凭;找到合适的平台。
04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需要的,而不是听了几句安慰人的话,就生活变好了。
别人给你安慰,看起来是希望,其实是“自欺欺人,画饼充饥”。还得回归到现实。
不被一些俗语困扰自己,舍去脱离现实的东西,你再出发,就能慢慢崛起了。
不做太老实的人,善于利用他人,积极积累经验,人生真正的希望就来了。
作家大仲马说过:“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活在当下吧,被指望“改天”的幸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