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百名外国人逃难到中国,今成为我国一民族,称中国为祖国

雾隐青山绘心语 2025-02-20 11:32:54

历史大观麒阁篇这篇文章里说的所有东西,都是有根据的,详细信息会在文章最后告诉大家。中国有个挺特别的民族,他们长着像外国人的面孔,但讲起中国话来却十分溜。

尽管他们在长相、文化和历史上跟中国其他民族不太一样,但他们心里认定,中国就是他们唯一的家。

那么这个民族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他们是怎么加到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来的呢?【白俄难民逃到中国】这个族群被人们叫做“俄罗斯族”,他们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俄罗斯族的人大多皮肤白白的,鼻梁高高的,嘴唇薄薄的,长得和俄罗斯人很像。

俄罗斯族人的来历能追溯到好多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历史记载和研究,他们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拜占庭、蒙古,还有留里克王朝这些地方。

在中国,俄罗斯族人大多住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这些地方。他们的老祖宗是在清朝时候就来到中国的。

时间慢慢过去,现在的俄罗斯族人已经完全适应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了,其实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俄罗斯人加入了我们国家。

康熙二十二年,打完三藩之乱后,康熙皇帝下令赶走俄国侵略者。清军两次大举进攻雅克萨,到了1689年,中俄两边终于坐下来签了《尼布楚条约》。

后来,两国还签署了《恰克图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在双方打交道的时候,不少俄罗斯人在战场上被清军抓住,但清政府没有处死他们,反而把他们送到北京,加入到了清朝的正规军队里。

在康熙时期,因为中俄两边老是闹矛盾,被抓的俄国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清政府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些俄国俘虏编成了一个队伍,归到满洲正黄旗的第四参领下面,排第十七,大家叫这个队伍“俄罗斯佐领”。

“俄罗斯佐领”的办公地点在北京直门里的胡家圈胡同。那儿的俄罗斯人,跟其他八旗的士兵一样,都由国家养着。男的得学骑马射箭,考试及格了,才能补上缺,拿到工资。步军统领衙门还会把抓来的犯人分给他们当仆人,还帮他们跟其他旗的人牵线搭桥,安排结婚。

虽说在康乾盛世的时候,有些俄国人来到了中国,但人数并不多。一直到了十八世纪末,沙俄的统治者变得越来越凶狠,对老百姓就像对待无关紧要的东西一样,因此,好多居民都受不了沙皇那狠心的统治了。

好几百俄罗斯人,大老远地从西伯利亚跑到中国来。其中有些俄国流浪者,偷偷越过边界到呼伦浩特去偷挖黄金和煤矿,而且每年这样的人数还在变多。

1884年,清政府看到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就抓了几个带头的俄国人,狠狠批评他们偷偷越过边界的行为。然后,清政府跟俄国政府谈了好多次,最后俄国方面终于下令,不让他们的国民再偷偷跑到中国来淘金了。

好多俄国人被叫回去了,但还是有些人留在了中国。最后清军动武赶他们走,这些人才陆陆续续回到了自己国家。

1917年,列宁带领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搞了一场大行动,用武力推翻了延续好几百年的沙皇统治,这次行动大家叫它“十月革命”。

革命那会儿,好多忠于沙皇的贵族都遭了殃,他们中不少人跑到国外避难,捡回一条命,也有一部分跑到了中国新疆,想找个安稳的地方过日子。【规划军】这些俄罗斯人来到中国后,就一直在中国居住繁衍。到了19世纪50年代,清朝时候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在大沽保卫战中,那些俄罗斯族的人向太平军的战士们开了炮。

他们靠着厉害的水上武器打败了太平军。这些俄国难民到了中国后,自己组建了一支军队,叫“归化军”。归化军装备好,训练也按照俄国那套来,在新疆算是很厉害的一支队伍了。

20世纪刚开始那会儿,新疆是金树仁说了算,他一个人在新疆说了算,这种做法惹恼了不少白俄军官。到了1919年快结束的时候,新疆好多地方的农民都起来反抗了,而那些归化军也和起义的农民们搭上了线。

1920年,归化军公开跟金树仁唱反调,这一举动让起义的人马一下子多了起来,没多久金树仁就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了。

在民国时期,政府把俄罗斯族正式算作咱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人和当地中国人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受到周围民俗文化和日常习惯的影响,这些俄罗斯人渐渐地也有了本地人的模样。

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也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些俄罗斯人居住的村庄,被当地人叫做“归化村”。一直到1955年,经过中国和苏联商量,同意想家的俄罗斯人回老家,愿意留下的则可以继续在这里生活。

那些留在中国的俄罗斯人,后来就被叫做“俄罗斯族”,他们也成了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俄罗斯族的独特习俗】俄罗斯族人平时说话用“俄语和汉语”,他们也会学中文。尽管在中国生活了好几代人,但他们从没忘掉自己的母语,跟老乡聊天时还是会用俄语。

但是也有挺多人会用中文来聊天,因为俄语主要就是元音和辅音,所以他们讲汉语或者普通话时,和地道的汉族人听起来很不一样,就像是说的方言似的。

咱们国家的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个儿特别的生活习惯和漂亮的民族服装,俄罗斯族的朋友也一直保留着他们祖辈的穿衣风格。他们的传统衣服色彩亮丽,样子也多种多样,而且春夏秋冬的衣服还都不一样呢。

“鲁巴哈”是俄罗斯女士的传统衣裳,它是一种长袖连衣裙,还能束腰。在以前,俄罗斯的女人们经常要下田干农活、割草,她们都会穿上长袖的衣服,这样就不会被草割伤皮肤了。

穿上“鲁巴哈”,人会显得更加热情开朗,节日时再戴上点缀着珍珠或花边的花环,女性的美丽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每当俄罗斯族的节日来临,他们就会换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就拿巴斯克节来说吧,这既是他们的重要节日,也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斯克节就是俄罗斯族的“复活节”,重要程度跟汉族的春节有得一拼。节日快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细心地把屋里屋外打扮一番,还早早烤好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

2011年,经过国家批准,俄罗斯族的巴斯克节被选进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里,编号是Ⅹ-124。【俄罗斯族的传统食物】俄罗斯族人做饭不光延续了老辈的“煎、炸、烧、炖、煮”这些做法,还学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吃法,所以说他们吃的东西还是那股老味道。

平时,俄罗斯族人常吃的主食有充满俄罗斯特色的黑面包、腌鲱鱼和土豆炖牛肉这些。俄罗斯有句老话,“面包、水、盐,都是上帝赐的宝”,从这就能看出,面包在他们的日子里头有多重要。

列巴就像是刚烤好的面包,外皮金黄看起来很吸引人,里面又脆又软,吃起来特别美味,真的是一种享受。夏天时,烤好的列巴能放上一周,冬天则能保存一个月。对他们来说,列巴就是每天的主食,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它。

吃列巴的时候,把它切开,接着在上面涂点黄油或者果酱。用列巴来款待客人,对俄罗斯族来说,这是最棒的礼物了。

当地人特别爱喝格瓦斯,格瓦斯是俄罗斯传过来的老味道,大概在1850年就到了我们国家。后来经过好多次的改进,它就变成了我们这里很有特色的一款传统饮品。格瓦斯里是没有酒精的,度数为零,大人小孩都能放心喝,是个天然的好饮料。

特别是夏天时候,来一杯冰凉的格瓦斯,立马让人神清气爽,因为这饮料特别受大家欢迎,现在在新疆北疆地区,它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饮品了。

土豆烧牛肉是俄罗斯族人很爱做的一道菜,他们做这道菜有自个儿的窍门,先把牛肉洗净切成像核桃那么大的块儿,土豆则切成菱形,接着把它们放锅里炒炒,再撒点盐,加点洋葱一起翻炒。最后,把番茄酱、调料汁和几片苏波叶加进去,用小火慢慢炖煮。

俄罗斯族的男人们特别爱喝伏特加,还有他们自己做的啤酒,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啤酒,而且家家户户都擅长酿造啤酒。

俄罗斯族人不喜欢星期五和数字13,请客时不会请13个人,结婚也会避开每个月的13号,因为他们觉得这天不吉利。他们也不喜欢送黄色的礼物,觉得黄色代表不忠。另外,他们很忌讳问女士的年龄。

尽管俄罗斯族人的老祖宗是俄罗斯人,但经过好多代的生息融合,现在他们基本就算是中国人了。他们心里也特别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所以从这点看,他们和俄罗斯的俄罗斯族人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

【总结】中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众多不同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都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俄罗斯族人性格豪爽热情。如果我们去少数民族家里做客,礼貌礼节可得注意。【参考资料】《中国俄罗斯族》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介绍《说说俄罗斯族人》来自中国民族网《中国俄罗斯族》来自中国政府网俄罗斯族,就是一群长期生活在中国境内,有着俄罗斯人血统的人。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有些人是从俄罗斯移民过来的,还有些是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结婚后生的后代。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都挺有特色的,像他们的语言、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啥的,都保留了不少俄罗斯的特色。现在,俄罗斯族已经是咱们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啦。上有篇文章说,咱们国家很看重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为此搞了好多规划和行动。这些规划和行动不光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咱们子孙后代能有更好的环境。政府不光制定了政策,还要求工厂、企业这些得按要求来,别污染环境。同时呢,也鼓励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比如节约水电、少用塑料袋这些。总之,就是为了让咱们的环境变得更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