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越打越凶,谈判越谈越崩,俄乌到底在较什么劲?|凤凰聚焦

凤凰卫视 2025-04-22 21:30:55

刚刚过去的复活节,俄乌互相指责对方没能遵守30小时的临时停火协议,和谈桌上的僵局,令双方在战场上都不敢松懈。俄军袭击目标锁定北约人员,乌军则开辟俄罗斯境内新的战线,美方一度扬言要放弃调停,但是转头又说希望俄乌在本周内就能达成协议。俄乌战场和谈判桌上的虚虚实实,俄乌之战前景究竟如何?

Part.

1

4月18日,国际媒体报道披露,美国正在考虑在俄乌和谈的框架内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联邦的可能性。这表明,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做出关键性的让步来打破谈判僵局,为达成全面停火协议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

据内部人士透露,协议草案计划在目前的接触线上实施停火,由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多个州将保持现状进行管理,同时要求基辅政府暂停推进加入北约的进程。

对于这一潜在协议的走向,欧盟的核心成员国集体重申了他们的立场,强调坚决不接受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的原则,并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特朗普上任百日之际,其推动的俄乌和谈仍深陷僵局,短期内难见停火曙光。若谈判持续受阻,美国或对俄实施单方面战略妥协,以承认克里米亚归属换取俄罗斯在资源或安全领域的让步。

军事专家 王云飞:

克里米亚问题解决不好就恰似谈判“死结”。俄罗斯在此绝无退让可能,但对美国而言,主动“解扣”,承认克里米亚现状或可成为撬动其他谈判条件的筹码,成为推动和谈进展的潜在突破口。

当前俄乌谈判步入战略博弈深水区,美方斡旋动作呈现双向加压态势。莫斯科持续要求基辅承认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并永久放弃北约成员国资格;乌克兰政府则启动外交反制预案,明确拒绝主权交易。

为实现阶段性突破,华盛顿祭出“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推进关键矿产开发协议换取国会批准援乌资金,另一方面宣布对采购俄罗斯石油的盟国加征35%的特别关税。但据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报告显示,这套组合拳实施三个月来,双方军事对峙烈度没有明显降级的趋势。

4月17日,美、乌、法、英、德五国特使在巴黎展开闭门协商,此次会议首次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部署方案纳入了议程,标志着欧洲势力正突破传统的调停者角色,试图在安全架构的重构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文称,此次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离开法国时却释放了矛盾信号,直言乌克兰问题的谈判不能一直停滞不前,如果短期内俄乌没有实质性的让步姿态,华盛顿或将暂停对此议题的外交行动。

军事专家 萨苏:

美国的斡旋意外成为战场的“催化剂”,原本俄乌在漫长战线上形成了僵持平衡,是因为乌依赖美的持续军援支撑。但当美国转而表露斡旋立场后,俄罗斯敏锐地捕捉到了乌方“后台”起了变化,随即加强攻势;而乌克兰为抵消俄方进攻压力,被迫加速筹划反攻行动。

4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出通牒式声明,称若乌克兰危机调解进程未来两周没有突破性进展,华盛顿或终止调解人角色。《纽约时报》分析指出,此番表态与国务卿鲁比奥此前在巴黎释放的信号形成了政策闭环,白宫对长期消耗性外交博弈已经战略疲惫。

克里姆林宫迅速作出针对性回应,“只要北约国家停止向基辅输送武器系统,特别军事行动将在‘三周内达成所有既定目标’。”该言论被解读为俄方试图利用西方阵营内部政策分歧,构建新的战略框架。

军事专家 萨苏:

美国以“最后通牒式”极限施压,以短期内不能签约美国或退出谈判来威胁俄乌,但此招效力存疑。由于双方深谙美国行事风格,此类威胁恐难实质性改变局势,所以战争与和谈仍会按原有节奏推进。美国当前并不具备单独终结俄乌冲突的战略能力。

Part.

2

美俄乌三方在谈判桌上算计着各自的利益,而在俄乌战场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尽管白宫于4月12日签署对俄制裁延期行政令,但未能阻滞战场对抗的烈度升级,俄军13日动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对苏梅州北约军事顾问中心实施精确斩首,造成包括12名北约战术指挥官在内的68人伤亡;乌军15日启动“春雷行动”,以海马斯火箭炮精准打击俄军库尔斯克第448导弹旅指挥部,并配合127架自杀式无人机实施饱和攻击,引发该基地弹药库连环爆炸。

军事专家 萨苏:

俄军导弹袭击重创乌克兰民用设施,既是对乌民众士气的心理打击,倒逼其和平意愿,也促使乌军发起报复行动,精准打击俄军事目标,既彰显不屈姿态,又安抚了乌克兰民众,继续停留在乌的主战阵营之中。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俄罗斯选择苏梅等战略要地实施精准打击,本质是以军事压力倒逼和谈突破。但此策略存在双重反噬:既未能动摇乌方立场,反而激化美欧安全焦虑,导致外交僵局与战场烈度同步升级,短期内破局希望渺茫。

除了相互袭击之外,近期俄军在多线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从北部的哈尔科夫地区一直延伸至南部的顿巴斯地区,双方在长达500公里主战线上的关键战略要地展开了激烈交锋。

4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听取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关于俄乌战斗接触线局势的汇报,格拉西莫夫表示,俄军已收复俄库尔斯克州绝大部分地区,面积达1260平方公里。同时,俄军阻止了乌军进入俄别尔哥罗德州的行动。目前,俄乌双方在战斗接触线上的态势正朝着对俄方有利于的方向发展。

Part.

3

4月17日,德国政府公布最新援乌方案,德候任总理默茨确认将向基辅移交“金牛座”巡航导弹系统。此次军事援助被认为默茨的计划已然跨越了危险红线,被视为德国态度的关键转折点。

目前,欧洲战略自主呼声高涨,德国启动5000亿欧元国防现代化计划,法英同步强化军事部署。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峰会上强调“和平不应建立在对乌领土的妥协之上”,英国防务大臣约翰·希佩则宣布210亿欧元长期军援计划,承诺“支持乌克兰100年”。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默茨政府展现与前任在援乌问题上的显著分歧,或推动更激进的军事支持政策。然而,俄乌战场“俄强乌弱”的根本态势未变,乌克兰最终仍可能被迫接受不利和约。默茨借“金牛座”导弹议题大做文章,实质是借援乌议题提升德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战略话语权,试图让新政府快速确立欧洲安全领导地位。

尽管白宫持续推动外交斡旋解决争端,但大西洋两岸的战略考量显现微妙差异。有分析指出,部分欧洲国家主张将军事对抗延续至2025年底,迫使俄罗斯因战争消耗陷入战略被动,从而接受和谈条件。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最新声明中强调,即便当前达成停火协议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华盛顿仍计划调动全部外交资源进行最后努力。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鲁比奥的表态折射出美国对欧洲的深层认知,美国力推俄乌和谈,但欧洲坚决反对割地求和或向俄妥协。这种分歧源于双方对和平本质的界定差异,欧洲侧重价值观层面的“道德胜利”,而美国更关注战场现实。随着美欧对战争认知的鸿沟扩大,美欧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了。

俄国防部最新通报显示,原定2025年完成的16万兵力扩充计划已提前达成战略指标。根据前线轮换机制,半数完成集训人员将投入东欧战线,俄军机械化部队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春夏攻势。

目前,在库尔斯克,俄乌边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圣尼古拉斯修道院已被俄军控制,至此,边境上几乎所有高地都在俄军的控制之下。目前,乌军在库尔斯克仅控制十几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军预计近期将全歼库尔斯克乌军,将战线全面推向苏梅市境内。

军事专家 王云飞:

苏梅作为乌军库尔斯克集群的“后方命脉”,其失守将直接导致乌军腹背受敌。这可能是俄罗斯投下的一个战略棋子,苏梅既是兵力机动要道,又是后勤补给枢纽,掐断此处即切断苏梅与库尔斯克乌军的联系。当前该方向已沦为俄军战略“绞杀点”。

面对俄军的全线进攻,近期,乌军宣布攻占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部分领土,并在该区域站稳脚跟。这也是自俄乌冲突以来乌军第二次攻占俄罗斯领土,也标志着乌军已将地面战火延烧至俄罗斯境内的第二个州。

泽连斯基称乌军在俄方领土展开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苏梅和哈尔科夫地区的土地和社区”。

有媒体称,乌军进攻俄别尔哥罗德并非突发奇想,此次行动极具战略意味,虽无长远占领之力,但却能在政治谈判中换取更多筹码。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乌军突破别尔哥罗德“龙牙防线”,战术上成功牵制俄军,迫使俄从库尔斯克分兵防御,缓解乌军的防御压力。此举更具外交深意,在库尔斯克战局不利、西方质疑乌的战力之际,乌以跨境突袭证明其仍有反攻能力,乌军的后退不会引发乌克兰全面的大败。

军事专家 王云飞:

泽连斯基在库尔斯克面临即将失守、谈判筹码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他开辟了别尔哥罗德“第三战场”。尽管进攻规模有限,但此举象征意义重大。

Part.

4

4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特别命令,宣布俄武装力量在复活节期间实行30小时停火。克里姆林宫称,此举是在验证基辅当局是否具备遵守停火协议的实际执行力,以及是否真正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冲突根源问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回应,指责俄方试图利用短暂休战阻碍乌军进攻步伐。同时强调,实现持久停火的必要前提是俄罗斯军队必须完全撤出乌克兰主权领土。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俄乌停火建议有重大分歧,乌克兰质疑俄方30小时短暂停火的诚意,担忧其借机调整部署,泽连斯基坚持如果停火,那就30天无条件停火以稳定战局。但俄方坚决反对长期停火,认为无监督机制的停战将给西方援乌提供“窗口期”。30天与30小时的争议,折射出双方安全互信与政治互信的严重缺失,这也是和谈在技术性问题上屡陷僵局的根本原因。

据外媒报道,巴黎和谈与会各方将于本周在伦敦展开新一轮磋商。

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称,俄方积极对待任何和平倡议,并希望乌克兰方面对此持同样态度。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表示,乌方愿“以最具建设性的方式”向前迈进,实现无条件停火,“然后建立真正和持久的和平”。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目前和谈至少存在着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就是边打边谈,这场冲突变成马拉松式的地缘政治博弈。第二种就是终极博弈,俄美之间在俄乌领土和安全问题上达成一致,然后强迫欧洲和乌克兰接受结果。第三种就是俄乌和平可能会引发失控的一种趋势,假设美国退出,欧洲向乌克兰提供尖端武器,并且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和安全损失的话,可能也不排除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发生一些军事矛盾。这将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结局。

当前俄乌冲突呈现复杂博弈态势。莫斯科正承受经济制裁与战场消耗双重压力,不排除通过阶段性谈判缓解战略困境;基辅当局则在北约持续军援下维持反攻态势。

尽管多轮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在交火间隙展开接触已成新常态。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难得到。但各方也都认识到,军事手段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只有通过对话与谈判,才能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俄乌和谈僵局源于战略的诉求错位:俄罗斯追求领土安全及全球政治话语权,美国则冀望速战速决以转移战略重心。俄要战略缓冲,美要脱身止损,双方对“和平路径”的根本性分歧,导致短期内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和谈突破遥遥无期。

欧洲终于被美国邀请坐上谈判桌,但是各方的分歧巨大,难以弥合。特朗普盘算美国的利益,而俄乌以及欧洲关注更多的是领土、是安全。如果特朗普政府躺平,欧洲能否挑起大梁加码支持乌克兰?这似乎成为影响俄乌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

制片人:王瑞雪

编导:易晏

编辑:王津捷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5-04-22 22:45

    美国为什么那么主动调停俄乌冲突?难道冲突停止了,老美能集中力量对付我们?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