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为制造”的9类消费,看完后我悟了:都是没必要花的冤枉钱

俊明聊家居 2024-12-16 08:47:0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无论什么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都会被商家大肆营造为消费购物节,甚至刷刷短视频的功夫几百大洋已经打水漂了?

你以为买到的是“生活必需品”,后来才发现不过是被精心设计的“伪需求”牵着鼻子走。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生活成本高,工资不够花,只怪商家的“洗脑”太厉害!商家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掏空你的钱包,当我们跟风消费疯狂剁手的时候,也是开始走向贫穷手头紧缩的开端……

▲世界知名社会学大师——鲍曼语录

这期文章,主编艾伦就来揭露9类典型的“人为制造”的消费陷阱。或许我们的钱包就是被这么掏空的,看完后你会发现,原来很多都是一些没必要花的“冤枉钱”!

1、过度精细化的家居产品

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清洁用品为例,以前手洗就是用肥皂,机洗就是用洗衣粉,价格便宜洗得还干净。

后来不知不觉有了洗衣液、皂粉、皂液、爆炸盐、衣领净、丝毛净、柔顺剂、留香珠、衣物除菌液……再到现在爆火洗衣凝珠、预洗洗涤剂、深度洗涤剂、还有清洁洗衣机用的“洗衣机清洁剂”……

▲越来越精细化的洗衣用品

洗衣程序越来越复杂,洗衣成本越来越高,衣服反倒越来越洗不干净了,尤其那种滴到衣服上的顽固污渍,还是要靠洗衣粉和肥皂才能洗干净。

▲成本对比

消费降级后,我不再购买这些花里胡哨的洗衣用品,直接用回了洗衣粉和肥皂,发现其实所有衣服只要一袋洗衣粉就能搞定了!

2、女性用品“粉红税”

很多女生省不下钱,其实并不纯粹是自身的问题,而是商家真的盯紧了我们的钱包,用“女性专用”噱头刺激消费。很多产品和普通款差别不大,却因冠以“女性”标签而卖得更贵。

▲医用护理垫更好用,更卫生

以“女性月经一次性安睡裤”为例,实际上它和“医用老人护理垫”在使用上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医用护理垫在防侧漏方面表现更好,且生产卫生标准更高。然而,安睡裤的价格却高出一倍。而且我还发现,某知名卫生巾品牌旗下的老人护理垫,其宣传语竟然是:“吸收量是卫生巾的4倍……”

▲其实和普通暖宝宝没区别

同样成分的止痛药,标注“痛经专用”后,价格也明显上涨。甚至暖宝宝贴上“生理期专用”标签,也能变贵,而这些额外支出的根源就是所谓的“粉红税”。

据美国媒体Bankrate统计,如果按人均寿命75岁来算,美国女性平均一生因“粉红税”多花的钱约68万人民币。

▲很多商品粉色、红色往往要比其他颜色更贵

并且而在很多同款商品中,粉色或红色设计的价格,往往比黑、灰款更高,仅仅因为商家认为女性愿意为此买单。

还有类似款式的女性服装的面料,以羽绒服为例,往往比男款更薄、料子更差。

▲同一家店的情侣款羽绒服,男款充绒更多,面料更厚实

▲叠起来后对比更明显

甚至很多女士衣服、裤子都估计不设计荷包,或故意把裤兜设计得很浅,默认女性都会背包所以用不上口袋……简直是无力吐槽,难怪现在很多女生买衣服都直接买男款,甚至大码童装!

3、过度花里胡哨的儿童文具

▲越来越花少的文具店

商家不仅针对成人,也把手伸向了青少年。如今的儿童文具五花八门,许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让孩子尽情选择,却不知已掉入商家的消费陷阱,利用孩子的“攀比心”诱导消费。

▲8岁的孩子,一年买了上百支笔

网友@圈圈妈妈:真是太让人生气了!我8岁的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最近总是买各种各样的笔,抽屉里堆满了,上百只都有。而且价格都不便宜,几块钱一支的孩子都看不上,基本都是十块钱以上。我后来才知道,原来班里的同学在比谁的笔更多更贵,有的孩子甚至每天上学要背两个大笔袋,满满当当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盲盒型文具,商家真的无所不用其极

商家甚至还通过“盲盒”概念诱使孩子们追求稀有款、特别款进行攀比,进而让他们买更多文具,本来买文具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谁料却变了味儿。

▲商家宣传的儿童桌面橡皮渣吸尘器

还有一些过度精细化的文具,如专用吸尘器清理铅笔橡皮渍,宣称减轻家长的清扫负担。实际上,用粘毛器就能代替这些“高价文具”,本质上还是在“收割”家长。

▲其实粘毛器就能代替

4、过度的仪式感消费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开始,仪式感消费被商家无限放大,衍生出“第一块草莓蛋糕”、“第一箱车厘子”、“第一件羽绒服”等层出不穷的营销话术。

原本是情侣表达爱意的,却变成了商家的赚钱工具,甚至绑架成“不买就没仪式感、不被重视”的价值观。过度追求这些表面的仪式感,只会让你花更多钱,却让内心更空虚。别让商家的套路左右你的生活。

5、首月免费体验陷阱

许多运营商和APP喜欢用“首月免费”或“7天免费试用”吸引用户,看似划算,却隐藏收费陷阱。有些明确次月扣费,有些却无提示,导致用户被误导,莫名被扣款或欠费。

▲被套路的隐形扣费

更有些APP在免费试用后自动续费,有些甚至是直接扣年费,还有一些承诺低价续费却扣款更高。所谓“免费”往往代价更高,别轻易贪图便宜!

6、制造焦虑型消费

在信息爆炸时代,焦虑被商家包装成商品,从“健康焦虑”到“外貌焦虑”,每种焦虑背后都有“解决方案”。广告暗示你皮肤不白、身材不佳、工作不成功,促使美白针、瘦身仪、甚至专业减肥店等产品登场。

▲制造减肥焦虑的消费

然而很多产品效果有限,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关键。我们应理性消费,识别真正需求,减少非必要开销,把钱投入有意义的领域,避免被焦虑消费所左右。

7、营销伪精致推广一次性用品

现在的精致生活博主视频数据火爆,传递认真生活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为了带货,严重带偏了消费观,只为推广自己“小黄车”里的各种一次性产品。

▲一次性高铁座位套

比如坐高铁用一次性座位套,摸个把手就用一次性酒精消毒液,住酒店像在打造无菌室,要穿一次性内裤、用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浴袍、一次性毛巾……甚至连婴幼儿的口水巾都有一次性的,

▲一次性四件套

▲一次性婴儿口水垫

为了精致生活,诱导观众买了一堆一次性用品,实际真的有那么卫生吗?很多媒体都有曝光过各种一次性产品的生产环境卫生堪忧……

▲发现包装内有不明毛发

我之前也跟风买过一次性内裤,发现包装袋里面有毛发后,就再也不敢买了。

这些视频的剪辑确实解压,但它倡导的价值观让人难以认同,花了更多钱不说,还非常污染环境,真的别再被误导了!

8、过度精细化的婴幼儿产品

▲过度精细化的婴幼儿用品

许多婴幼儿产品被商家过度精细化和高端化,往往并不符合实际需求。比如,婴儿专用洗衣液、专用枕头、专用餐具等,甚至还衍生出了摇奶器、婴儿吹风机、湿巾加热器、定型枕、奶瓶专用清洗剂、奶瓶专用消毒柜、防辐射服等一系列产品……关键一旦冠上“婴儿产品”的关键词,价格也是贵到离谱!

▲价格昂贵的婴幼儿衣物

▲比一些成人款还贵

商家通过情感营销让家长认为这些产品对宝宝至关重要,但实际上一些普通产品同样能够满足需求。过度包装的产品往往只是为了让家长花更多的钱,真正重要的是宝宝的安全和健康,而非一堆“专用”标签下的高价商品。

9、过度营销颜值美学的家电

▲各种高颜值高价格的小家电

以奶油风装修的流行为例,商家看中这波流量,直接推动了“米白色”小家电的热销,价格却远高于普通款,但其实功能和之前毫无变化,有些甚至质量更差。

▲0嵌冰箱,只能通过底部一进一出散热

同样,极简风装修带动了“平嵌”家电的需求,但一些厂商为了追求超薄和嵌入设计,可能降低了产品的实际功能,比如冰箱的散热效率大打折扣,使用寿命会更低。

▲平嵌洗衣机

还有些洗衣机厂商将普通款内部零件包裹在高端外壳里,抬高价格。作为消费者,我们应理性消费,了解产品功能,避免盲目跟风,做足功课,比较性价比,避免为外观和营销溢价,要知道越流行,过时也越快。

写在最后

“充实好脑袋+捂好钱袋”,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切莫陷入商家制造出来的圈套当中!

3 阅读:1022

俊明聊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