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继马后”,为什么只是拉开司马懿家族遭受报应的序幕

尹景澜阿 2025-03-25 15:38:08

《元帝本纪》于《晋书》、《容斋随笔》中探讨晋朝覆灭与秦隋之别、《晋阳秋》的御览版本、《宋史》中关于符瑞的记载、《魏书》第八十四列传,以及《宾退录》、《旧唐书》的元行冲传记等历史文献,均提及了“牛代马后”的历史事件。

传闻,司马懿某日在翻阅一本称作《玄石图》的古籍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条预言——“牛随马后”。这令他忆起了另一则古老的谶言:“三马共食一槽”。他不禁思索,曹魏的江山不正是被他们司马家三代人所接管了吗?

因此,他对“牛代马位”这一预言深信不疑,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该预言很可能会在大将军牛金身上应验。为此,他假借魏帝赐酒之名,暗中下毒杀害了牛金,满心以为这样就能彻底杜绝“牛代马位”预言可能引发的祸患。

世事难料,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几十年过去后,事情发展到了司马懿后裔琅邪恭王司马觐的时代。据传,恭王妃夏侯光姬,因其出生时的一句预言“铜马入海建邺期”而被昵称为“铜环”,行为有所不端,与王府内一名牛姓小官私通,并育有一子,此子便是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

故而,有人给司马睿起了个别名,叫做“牛司令”。

关于这位姓氏为“牛”的小官吏,多数历史记载均指出他是牛金的后代。而《建康实录》中则明确指出其名字是“牛钦”。此外,明朝思想家李贽在论述时,直接将东晋称为“南朝晋牛氏”,而非传统的司马氏。

尽管牛金的后代并未亲自为先辈讨回公道,但他们却间接地继承了司马家族的基业,这或许可以被视为司马家族在某种程度上承受了另一种形式的后果。

实际上,这只是司马家族遭遇惩罚的开端,后续还有更为严厉的报应等待着他们。

另外,考虑到夏侯光姬出身显赫,为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后裔,且曹操家族与夏侯氏有着共同的渊源,加之司马睿为夏侯光姬之子。因此,这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曹魏的后裔,经由司马睿之手,间接地从司马家族那里,回收了先前被司马氏占据的政权。

这是否可以视为司马氏所经历的又一次后果?

鉴于司马氏政权获取方式存疑,晋朝始终未敢大肆提倡“忠诚爱国”的理念,转而意图仅凭“孝道治国”,这样的做法又如何能够维持长久。

最终,西晋的存续时间极为有限,仅仅维持了51年,且在众多朝代中显得尤为默默无闻。

这一情形,与司马懿的后裔——晋明帝司马绍的观点不谋而合。根据《世说新语》中的“尤悔”篇以及《晋书》中的“宣帝纪”等历史文献的记录,晋明帝曾在一次与王导大臣的闲谈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其祖先如何赢得天下的疑问。

随后,王导详细叙述了司马懿在洛水边许下的誓言、司马昭公然在街上杀害魏帝曹髦的事件,以及司马炎如何迫使曹奂退位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晋明帝听闻后,立刻俯身床上,用手掩面,泪水不禁流淌:“倘若事实真如你所陈述,晋朝的国运又怎能长久维持!”这句话意味着,若事实确实如此,晋朝的统治岂能稳固。然而,人们并未意识到“牛继马后”的预言,晋朝的衰败已成定局!

东晋末期,刘宋王朝创立者宋武帝刘裕登基之后,为了加强统治根基,消除潜在威胁,防止司马氏势力重新崛起,对前朝司马皇族采取了严厉手段。他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行动,导致司马家族成员大量被杀,几乎接近灭绝的边缘。

《宋书·武帝纪》中提及,刘裕乃汉朝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代后裔。另一方面,刘备则为中山靖王的后人,由此可知,两人均隶属于刘氏家族。

司马炎最终取代了曹魏的统治,而曹魏本身是通过禅让从东汉那里接手的政权,因此可以说,东汉实际上间接终结于司马炎。另外,由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也直接被司马家族所消灭。

据此而言,刘裕的行为可视为为刘氏祖先雪洗了亡国的耻辱。

这是否可以被视为司马家族所经历的第三个不幸事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