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总工程师谈苏联援助给中国的汽车厂全是美国30年代落后技术

秋月的车视界 2025-04-15 11:49:27

你能想象吗?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一开始居然是靠一套所谓“落后技术”打下的基础。就说二汽总工程师陈祖涛提到的,苏联援建我国汽车厂的时候,给的技术那可是美国30年代“淘汰”下来的。这事儿乍一听,真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这不是拿落后的东西来糊弄人吗?但仔细琢磨琢磨,这里头的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1949年12月,新中国才成立两个月,毛主席去参观斯大林汽车厂,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咱们也得有这样的汽车厂!那时候国内工业基础基本就是一张白纸,美国一年能产600多万台汽车,咱们连胶轮手推车都做不出来,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啊。汽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对老百姓日常出行,还是各行各业的货物运输,那都是至关重要的。

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就开始了和苏联的洽谈,苏联领导人也很爽快,说咱们斯大林汽车厂多好啊,你们也建一个,要是愿意,苏联全力支持。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1950年3月,汽车工业筹备组成立了,筹备组主任郭力可愁坏了。为啥呢?这汽车厂选址得靠近苏联啊,方便拿技术和设备,还得考虑材料、运输、市场这些因素。这一帮人全国跑了个遍,最后选在了长春孟家屯。

1951年,周总理把陈祖涛叫到跟前说,苏联援建的长春第一汽车厂就交给你了。陈祖涛就这么挑起了重担,成了驻苏首席代表,还派了600多名实习生去苏联学习汽车制造技术,这些人后来可都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956年7月13日,一汽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这本该是件大喜事,可陈祖涛高兴之余也有担忧。为啥呢?因为苏联援建的生产线,实际上是30年代从美国福特引进的,虽然改造过,但和美国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美国福特的汽车流水线技术一直在革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苏联引进后因为忙着打仗,没精力改进,咱们接收的是个把冲压、铸锻等工艺综合起来的模式。这种模式当时看挺快,但弊端也很明显,想更新某个环节就得全套换,麻烦得很。可人家西方国家在汽车技术上那是一路狂奔,60年代左右,技术更新让人眼花缭乱。

好在咱有苏联的援助,人家不光给技术,还培养了好多专业人才,传授生产管理经验,把基础打得牢牢的。就拿二汽来说,基础有了,建设和筹备中挑战不断。1969年,陈祖涛带着组员跑到十堰,设备简陋的车间里硬是弄出了我国第一辆越野车——EQ240,这在越野车领域可是意义非凡。

这次二汽建设吸取了一汽的教训,有30多家工厂参与,各司其职,还组织了558家机械厂制造了2万多台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保障。虽然一开始还有苏联援建的影子,但二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依赖,走上独立自主创新的道路。

二汽一路走来不容易,1975年造出了2.5吨的越野车,在国内可是大新闻。又过了三年,5吨的载重汽车也问世了,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到2024年,东风系列汽车在国内外卖得那叫一个火,国内卖出130多万辆,海外出口25万辆。东风汽车从最初的“捡漏车间”走向全球,搭建新能源品牌平台,实现技术创新,连续三年获得我国车企专利创新指数第一位。

咱得好好想想,这一路走来,苏联的援助就像是一块敲门砖,打下了基础。要是没有当初的援助,咱们可能还在汽车工业的大门外摸索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坚持和创新精神那是更值得点赞。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苏联给了技术,咱们得靠自己的努力把它发展壮大。

就拿一汽来说,一开始用的美国“淘汰”技术,咱们没有抱怨,而是努力学习,在这个基础上琢磨怎么改进。二汽呢,虽然也有早期苏联援建的影子,但人家没有一直依赖下去,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这就好比爬山,别人给了一根拐杖,咱们不能一直靠着,得自己一步一步往上走,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而且啊,咱们得看到,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技术的传承和创新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苏联援助的时候,咱们一边学技术,一边培养自己的人才,这就像是在种树,技术是苗,人才是土,只有土肥了,苗才能茁壮成长。

再看国际上,其他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得好,那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有的国家靠自己的自然资源,发展出特色的汽车产业,比如一些资源型国家,发展重型卡车运输相关的汽车产业;有的国家则靠科技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前面。

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最初的起点低,到现在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一员,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咱们不能忘记苏联当初的援助,更要看到咱们自己人的努力。这就好比爬山,别人拉了咱们一把,剩下的路还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更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就像走路,既不能骄傲地认为自己已经走到世界之巅,也不能自卑地觉得自己走得不如别人。

再说说技术创新这一块,这就好比打仗,武器得不断更新换代。汽车工业也是,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研发新技术,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咱们中国的汽车企业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领域有所突破。

咱得明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像一场接力赛,苏联援助是咱们的第一棒,咱们自己努力创新是后面的一棒又一棒,只有每一棒都跑好,咱们才能在这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程,咱们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0 阅读:12

秋月的车视界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