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非常讨厌一个人,你会怎么处理呢?
有人肯定会说:讨厌一个人,不用磨叽,直接跟他翻脸就完了。现在网上不是很流行一种“讨坏型人格”吗,就是不服就干,说翻脸就翻脸。总而言之,只要敢于翻脸,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讨厌的人是你的直属领导呢,现在这个经济低迷的时期,跳槽并不容易,想想后续,你还跟他毫无顾忌的翻脸吗?如果你讨厌的人是你的伴侣呢,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脸,确定最后不会离婚收场吗?好吧,就算两人走到翻脸离婚的地步,你确定下一个一定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讨厌的人吗,下一次还讨厌的话,难道要继续翻脸吗。如果你讨厌的人是你孩子的老师呢,你确定和他翻脸他不会给孩子小鞋穿吗。想想这些这么闹心的事情,是不是觉得也并不一定非要翻脸吧。其实讨厌一个人,并非要直接翻脸,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是降熵。讨厌别人,不如自己降熵这里的“降熵”可不是指降低智商,这个“熵”最先用在热力学中,专业人员把这个体系中,不能用来转化为功率的热量变化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来表示,这个商也叫做熵。后来心理学家米哈里,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精神熵”,特指一个人内在失去秩序的一种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在接受和读取外界的各种资讯,接触的信息量多了,就会容量超载,内在就会变得杂乱、无序、抑郁、焦躁等。
我们打一个比较形象的比方,把一个人的内在比喻成一个面积确定的储藏间,当我们不断将各种有用、无用的物品放入这个储藏间,却不及时清理,最后只能越积累越多,越多越混乱,储藏间最后变得杂乱无章,杂乱的垃圾势必在堆满后破门而出。
同理一个人内在空间中如果充斥着各种嫉妒、过度的欲望、膨胀的负面情绪、仇恨等,这些是内在的精神熵,想要变得清爽有序就需要为自己做降熵处理了。其中讨厌、厌恶的情绪也可以用降熵的方法来处理。米哈里认为,“降熵”的核心在于“专注于一件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看到讨厌的人时候,你越是专注在他身上,你就越觉得他更加面目可憎,
甚至连他的呼吸和走路的声音你都觉得恶心无比。
其实这些感受恰恰证明,你内在的仇恨熵值已经爆表。讨厌他到极点又干不掉他,你不妨去专注于另一件事和目标来转移当下的注意力。所以怎么“降熵”,第一步就是转移重心,去做一件目标清晰的事情。当你专注的去做另一件事情,进入“投入心流”的状态,你就会忘记当前的讨厌,忘记仇恨,忘记某人,甚至忘记自己。不但如此,你还会从中获取一种专注的愉悦和满足。精神降熵不仅可以用在处理内在的厌恶情绪,还可以用在任何一种内在负面情绪的处理上面。
在不断降熵的过程中,渐渐你会发现,你的内在和外在都会变得稳定而有序。曾有一位个案分享过她的故事,她领导是一个挑剔的中年女性,日常的工作中对个案女士相当不友好,常给她小鞋穿。导致个案女士见了她都有了生理性厌恶,几次翻脸后,她发现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于是她尝试将注意力专注在自己的策划案工作上。最后她不但策划工作能力提高了,还升职了,再见到那个领导她觉得也没那么讨厌她了。讨厌别人,不如自我静观”静观“现在被普遍应用在心理学中,无论是谁在遇到负面挑战的时候,都可以用静观的方式来试一下:比如,你看到那个无比讨厌的人出现后,人的肾上腺素一定是飙升的,想要大吵一架的心情在所难免,这时候你要马上离开这个场景和人物。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调整一下呼吸,让血压平稳下来。然后迅速问自己“我现在身体如何,我的情绪如何,我现在的感受如何。”然后顺着这些问题,去感受身体和思想的感受和变化。不过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认知,有人觉得暂停和离开是怂货的表现,然而并不是,静观的暂停并不是压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是让我们有时间和空间回到最本我的状态。静观不是不让你生气,也不是不让你伤心,更不是不让你自欺欺人,而是要让自己在最客观的状态下,去察觉当下的心情和身体状态。试想一下,一直面对一个极度的讨厌人,是不是正面冲突的概率非常大,一旦正面交锋开始,人的血压会升高,身体会呈现战斗的状态,声音分贝也会上升,这些身体心理的变化又会催化矛盾的升级。而冷静下来察觉自己,你会发现很多冲突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没必要非得撕破脸的。当用静观的方式调整好身心后,我们可以用最平静、最理性的大脑来处理那个讨厌的人和事了。这时你才能平静客观的,就事论事的质问他,让他说出他当下的想法或者情绪,获得沟通的主动权。即使你们翻脸发生争吵,你也是占上风的。因为一个冲动的头脑,永远战胜不了一个冷静思考的头脑。另外,静观的方式并不只适应于发生冲突的时候。心理学家认为,每天找出十分钟的时间,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的某个部位,去短暂地放空一下意识,会让自己的情绪更稳定更良好。所以在面对讨厌的人,不要着急翻脸,可以试一下“精神降熵”和“静观”的方式,从源头上安抚自己的情绪,让内心回到最有利的身心状态下处理问题。
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