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单独见了陈玉英,谈话间她说:杨开慧牺牲前有交代

崔崔不是催 2025-02-12 09:32:56
前言

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往昔。在毛主席眼中,她是个重要的人物。可在旁人看来,她不过就是一个穷苦的老百姓。

1926年到1931年这五年间,毛主席家有个保姆。她,照料着毛主席家里的老老少少。她虽然是保姆,可也是这个家的一分子,还陪伴杨开慧很长时间。

当面临危险的时候,她就会说:“我来保护你。”杨开慧牺牲之前,她一直陪在杨开慧身边,杨开慧还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了她。1957年的时候,她把这些心里话告诉了毛主席。她,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陈玉英。

那杨开慧最后都交代了啥?毛主席又会是啥反应?

一、“孙嫂”陈玉英

毛主席感激每一个帮过自己的人,一有空,毛主席住的中南海就人来人往的。

“孙嫂,咱们得有好多年没见了吧?”毛主席见到故人,开心地说道。

“没错没错,都快要三十年。”陈玉英感叹着说。

接着陈玉英又说道:“都过去三十年,毛主席居然还能记得我这么个小人物。”

孙嫂怎么会是小人物,在我们家那可是大人物。你帮着照顾全家老小,开慧以前可多亏有你照应。

“毛主席可真是太夸奖我了。”陈玉英听了特别感动。

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跟陈玉英唠了老半天,把好多小事翻来覆去地念叨、回忆。毛主席,也知道了好些以前自己都不晓得的事儿。

1926年的时候,陈玉英就到毛主席家干活儿去了。她是保姆,可在毛主席家她特别受尊重,那尊重程度,比在自己家还高。

陈玉英打小就不是那种养在闺房里的女子。她脚大,发型清爽,是个劳动者。陈玉英没逃过封建命运,十岁就进了孙家,成了孙家的童养媳。

生活并没有变好,反倒是所有的活儿都堆到陈玉英身上了,挣钱养家也成了她非做不可的事。陈玉英和当地其他妇女相处得挺不错,她最快乐的事就是跟她们聊天,那些妇女也总是“孙嫂孙嫂”地叫她。

陈玉英好像早就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别人怎么看,她也不会太在乎。陈玉英觉得只要把工作干好,拿到该拿的工资来养家就行。

一直到1926年的时候,陈玉英到毛主席家里去了,开始和杨开慧一起生活,这时候陈玉英才真真切切体会到啥叫“家”的感觉。

就这样,以真心相待,陈玉英把杨开慧当成亲人,对孩子们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毛岸英和她特别亲近,杨开慧跟她就像亲姐妹似的,想说啥就说啥,没什么太多的顾虑。

1930年,杨开慧一家遭遇不测的时候,陈玉英特别勇敢,一下子挡在了他们身前。杨开慧当时满是愧疚地讲:“孙嫂,这次可把你给牵连了。”

陈玉英气呼呼地回应说:“咱都是一家人,哪能说两家话?根本不存在什么牵连不牵连的事儿。你们对我这么好,就算要我把命搭上都没问题。”

在狱中时,杨开慧特别感动,还跟她讲了好多话。那些话像是遗言,最后也真的成了遗言。

1957年的时候,陈玉英对毛主席讲:“开慧到了生命最后时刻,最挂念的就是您和孩子们。开慧是英雄,她啥都没说,就叫我告诉您,她特别想念您,还让您多多保重自己。”

听完之后,毛主席没什么太大反应,马上就说道:“开慧心里想的我都明白,她可真是遭了不少罪。”

在中南海的时候,陈玉英见了不少人。毛主席把孩子们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讲:“这可是咱们家的恩人,你们往后可得多去看看她。”

陈玉英在中南海吃了饭,饭菜挺简单的,不过特别温馨。

二、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信件往来

陈玉英跟杨开慧在一起的时候那可真是尽心尽力。杨开慧要是有啥想法,也都乐意跟陈玉英说道说道。那时候毛主席和杨开慧身份特殊,老是碰到危险,生活上也过得紧紧巴巴的。陈玉英特别体谅他们,常常都“不拿工资”。

要是杨开慧觉得真不合适的话,陈玉英有时候就会少拿点儿,或者拿出一部分用在杨开慧一家的花销上。用陈玉英当时的话说就是:“一点一点往里加,应该不容易被发现。”

但杨开慧心里清楚得很,而且会一直记着,她不但会跟毛主席讲,还会对毛岸英说:“你们孙妈妈,可千万不能忘。”

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心里既装着革命大事,也得顾着家里的情况。所以,那时候陈玉英跑得最多的地儿就是罗家铺子。

毛主席和杨开慧之间的信件往来都是在那儿,陈玉英也总在那儿进进出出的。陈玉英后来讲:“开慧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我去罗家铺子,她可不是盼我,是盼着毛主席的信。”

每次收到毛主席的信,杨开慧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紧紧抱在怀里不撒手。要是信来得不及时,杨开慧就会特别担心,好几天都吃不好睡不好。

这些小事情,杨开慧要是不说,毛主席或许就不会知道。不过,毛主席从陈玉英那儿知道以后,心里满是遗憾。

陈玉英一直陪着杨开慧,还照顾她,也帮她减轻担心和压力。毛主席可一直都记着这份恩情。

三、杨开慧的行动

杨开慧在革命中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一边得照看孩子,一边还在为革命事业出份力。

1922年毛主席在湖南办了个图书馆,杨开慧帮着打理馆里的所有事务。会的事儿她先做,不会的就学着做。

那时候,毛主席工作开展的地点不固定,杨开慧就得跟着到处跑。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的,还得照料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

她一方面协助毛主席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忙于自己的革命工作。尤其是在1924年,咱们都知道的女工夜校就有杨开慧的身影。她传播知识,也把革命宣传得特别到位。

在这段时间里,杨开慧也在不断学习,上海话都被她说得很流利了。当时在毛主席身旁,杨开慧可是个非常重要的后盾,不管是生活上的操持,还是工作上的事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

并且毛主席心疼她的时候,她就会讲:“这是我份内的事儿。”

毛主席一辈子操心的事儿可多了,在他身边出现过的每个人,他都始终记挂着。毛主席临终前,对女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记得替我去看看他们。”

毛主席的“稿费”常常发挥了大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到了陈玉英。

结语

在毛主席家里,“孙嫂”的地位可重要。她,没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大贡献,可在毛主席家的生活里那是一直默默付出,简直就是在拿命付出。杨开慧信得过她,毛主席也老惦记着她,她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忘,得记着。

人生就算平淡,也会有精彩之处,总有那么一瞬间特别出彩。五年的时光,说起来不算长可也不算短,然而毛主席却能将它挂念好几十年。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