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觉醒,决定不再为美国作牺牲,欲与俄罗斯对抗。为此,他要求美国补偿,竟向特朗普索求150万军队。特朗普是否会应允?
泽连斯基强调,军队国籍与身体状况不重要,关键是数量需达150万。他向西方警告,若条件不被满足,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最划算”选择。
基辅当局军力报告显示,乌克兰现役军力98万,距150万目标差52万。但仅半数部队达北约作战标准,后勤保障与国土防卫部队众多,前线作战力量匮乏。
俄军在乌战场部署60万部队,装备完好及弹药储备优于乌军。乌军虽总兵力多,但关键战区常处3:1劣势。此差距促使基辅提出大规模扩军计划,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不足。
泽连斯基提出的条件,美西方国家能否答应?他们是否有能力助乌克兰建军?这或许十分困难。
打造北约标准部队非数字叠加,按美军标准,培养一名机械化步兵需18个月及50万美元。新增52万部队,训练费即达2600亿美元,不含装备采购的数千亿美元。
乌克兰军工体系遭轰炸重创,90%防空系统、70%重型装备依赖外援。豹2坦克、F-16战机虽增强部分部队战力,但整体体系化作战能力尚待建立。
欧盟千亿援助计划实施困难,德国提供的18辆豹2坦克经三年战损仅剩9辆可用。同时,美国600亿援乌法案在国会受阻,反映出西方阵营对援乌的疲惫态度。
泽连斯基清楚设定北约高援助目标的意义,旨在迫使西方抉择:接纳乌克兰入约确保长期安全,或承担巨额短期军援。此“以攻为守”策略,意在打破西方拖延。
泽连斯基要求西方助建军队,因乌克兰适龄兵源近枯竭。联合国数据显示,18-60岁男性仅980万,40%已服役,强制征兵激化矛盾,青年外逃加剧人力危机。
哈尔科夫前线,乌军一机械化旅长称,该旅满编率约65%,新兵平均训练不足3月,与俄军职业兵差距大。这种质与量的困境导致扩军难以提升实际战力。
这些情况迫使泽连斯基采取无奈措施。责任在他自身。美西方国家将如何回应其提议,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