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岁那年,我中师毕业。
我自信,我这个响当当的中师毕业生,至少能分到镇小学,极有可能分到镇中学。那可是我的母校呀,三年前,我就是从那里风风光光地踏进师范的大门。
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去镇文教站报到,肥胖的胡站长对我说:"中师生面向基层小学,你去黄泥岭小学锻炼一年吧″。
我心里很失落,还天真地问:"一年后,能把我调到镇小工作吗″?
胡站长笑了笑说:"年轻的小伙子,干出了成绩再提要求"。
就这样,我去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黄泥岭村小学,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黄泥岭村小学,规模不大,五个教学班七十多位学生。夏巧花老师带一二年级复试班。黄校长带三年级,包老师带四年级,我带五年级。
我报到的当天晚上,黄校长砍了两斤肥肉,煮了一大盆海带,另炒了一盘辣椒,一盘花生米为我接风。自酿谷酒我喝了半碗。
吃完晚饭之后,天色尚早。四十岁的黄校长拉着我的手,苦笑一声说:"小田,我们都要种责田,农忙时暂不能住校,你就早些休息吧"。
夏巧花老师二十四岁,结婚一年多了,还没生娃。生得小巧俊俏,小脸蛋红红的,一笑露出一对小酒窝。女人心细,临走时,她吩咐我说:"学校没有做饭的师傅,还有些剩菜剩饭留着你明天当早餐″。
出门后她又返回来,给我一盏油灯,笑着说:"停电时,用它救急″。
学校座落在一个山洼里,周围一里路之內没人家。空旷的校园里,只有我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不怕艰苦,我只怕寂寞。我带着几分酒兴,高声唱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我门前刮过...″
我唱得再动听,没人听众。只有秋虫丝丝声与我相和。
我换下一身脏衣服,到处找自来水笼头,想冲洗一身汗味,哪里有水笼头的踪影?我突然自嘲起来,这是偏僻乡下呀?能有自来水吗?于是,我去厨房找水,从一口大水缸里,打来半盆凉水,草草地擦洗一下身体,上床睡觉。
老式木床下面垫着稻草,虽然上面铺着一床竹席,依然有一股霉味。没有蚊帐,蚊子嗡嗡飞舞,时不时有成群结队的老鼠光顾。这一夜,我几乎没合眼。我脑海时常闪现胡站长的话:"干出成绩再提要求″。我要干出成绩,早日离开这个地方。
第二天,我想把几件脏衣洗了,我却找不到洗衣服的地方,出了校门,漫无目的的走着。好在碰上了一位割稻谷的嫂子,她告诉我:"新来的老师,洗衣要去右边的小河″。
我往右边走了两百米,一条清清的小河里有几位妇女,在光滑的石板上洗衣服,我没有找到合适地方洗衣服。一位漂亮的小嫂子笑着我洗了衣服。
我道知在黄泥岭生活艰苦,但更艰苦的生活还在后面。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做饭师傅,四位老师每天轮流值日做饭。
中午,有三十多个路远的学生在校吃饭,值日的老师每到上午第四节课,安排学生自习,自己到厨房开始做饭。
做饭前,先要到二百米远的水井担水,一担水七八十斤,压弯了我的腰。水缸挑满了。然后,开始生火做饭。
其实,午饭很简单,只要把米饭煮熟,分给师生就行。不用做菜,菜都是每人从家里带来的腌菜或熟菜。
轮到我做饭的那天,我望着满满一盆大米,不知如何下手。尽管以前我在家里也经常做饭,那可只有四五口人的饭,不用花费多大力气。突然要做满满一锅饭,我的确有些慌神,生怕做成了夹生饭。
这时,巧花笑盈盈地来帮我。先是洗米淘沙,淘米是个细儿活,巧花淘了好一会儿。淘出不少的沙粒,然后温水下米,煮到一定程度,捞饭再焖熟。我看到她小巧身体累得浑身是汗时,不停谢她。她笑看说:"别不好意思,你一个刚毕业娃娃,有一段适应过程"。
分饭,也是一件不易容事,有的同学吃三两米饭,有的同学吃四两米饭,到底打多少饭也有学问。打多了怕后面的同学没饭吃,打少了又怕学生有意见。还好,有巧花在一旁指点我。总算没出差错。
九月是农村抢收季节,三位民办教师都是早去晚归,利用空闲时间干农活。
民师很辛苦,工资待遇比我要低很多。每月国家给五元补贴,工资由村集体支付。黄泥岭是个穷村,一年支付民师工资不到三百块钱。他们在学校进餐时,都是自带菜米。每天回校,他们自带一碗熟菜中午下饭。
我离家远,不能带菜,只有沾他们的光了。
巧花的丈夫是位煤矿工人,家里的经济状况较好。每天她带的菜特别多,要供给我晚上和第二天早晨吃,我真感激她。
开学的第三天,细心的她,见我床上没挂蚊帐,就从家里拿一顶半新的蚊帐,帮我挂上,热情得像位大姐照料亲弟弟似的。
我不老吃他们的菜,就利用一个周日,步行二十几里,回到小镇上的家里。让娘炒几大罐子腌菜,还买面条和方便面,一壶菜籽油,装了满满一担。
出门时,娘叹了一口气说:"总盼我儿毕业后,有份体面的工作,没想到现在,像出门修水利的民工一个样"。
我娘送我很远,一路上唠叨,让在粮站当干部的堂舅想想办法,把我弄到粮站去。
在粮站工作虽然很风光,但我并不很想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镇小或镇中当一名教师。

我同夏巧花相处得很融洽,她帮助了我不少。
一天,她对黄校长说:"也不能老让小田老师自己做饭吃,能否让村里安排一个炊事员来学校做饭″?
黄校长叹了声说:"我向村长老莫提过好几回,他表面答,事后拖着不办″。
夏巧花笑了笑说:"我有一个办法,莫村长的女儿不是上五年级吗?就让五年级学生住校,明年考个好成绩升初中,他不就解决了吗″?
黄校长笑着说:"巧花你还真有办法″。
没过几天,村里真安排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到学校做饭种菜。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我就一心扑在五年级毕业班上,希盼明年小升初,考出个好成绩来。
由于,黄泥岭小学的五年级的学生底子薄,小升初考试,只考了个中等成绩。我无脸向胡站长提调动事。
这年十月,堂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我转行到镇上粮站工作。我只好告别让我难以忘怀的黄泥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