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小说误导,其实刘备有4副面孔,绝不是爱哭假仁假义的人

盏茶聊历史 2020-07-15 23:53:26

受《三国演义》影响,刘备普遍被人们贴上“假仁假义”、“爱哭懦弱”等标签,渐渐的脸谱化。假仁假义可不是什么好事,不由得会让人联想到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他就因为对楚军讲“仁义”,不肯半渡而击,反倒吃了大亏。假仁假义再加上爱哭懦弱,如果刘备是这样性格的话 ,那就不像干大事的人,更别提最后建立蜀汉政权了,恐怕早早的就会覆灭。我们不能被小说带偏,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刘备的第1副面孔,性情宽厚、知人善任

刘备长得相貌非凡,双手过膝,耳朵很大,这大概就是古代常说的异相模样。刘备15岁那年,跟刘备同族的有一个堂叔资助刘备去外游学,师从汉末大儒卢植,这个老师很牛气,是汉末文武全才的名人,刘备还有一个同学叫公孙瓒,后来也很厉害,是三国初期最有实力的军阀。刘备与公孙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公孙瓒年长,所以刘备像兄长一样对待公孙瓒,体现了刘备善于结交的一面。

刘备学成之后,虽然家里非常穷,但他喜欢走狗跑马、听音乐、喜欢华丽的衣服,外表俨然一个公子哥的模样,这就像一个很穷的人,借钱也要买高配车一个道理,人们就喜欢结交这样的。为什么说刘备性情宽厚,因为刘备平时沉默寡言,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喜怒哀乐,话少就不容易得罪人,至少让人感觉是一个宽厚之人。刘备还喜欢结交豪侠之士,这些豪侠自里面然有张飞、关羽等人,就连中山富商也来资助刘备。

可以说刘备非常有本事,虽然穷但格调高、性情仁厚人们也愿意跟着他,原始积累了一些人脉。当然皇族后人这个身份也会刘备加了不少分,你要知道刘备的老爸原来当过县令,所以说刘备是底层人物也是不准确的,他是一个落魄的皇族后裔兼官宦世家。

到了184爆发黄巾起义,刘备靠着富商的投资以及一些江湖豪杰的加盟,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其中刘备对待关羽、张飞亲如兄弟,并没有因为他们出身低下而看不起他们,让他们担任马弓队长、步兵队长,这就叫知人善任。后来他们在流离失所中,都学会了带兵打仗本事,历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到了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把知人善任发挥到了极点,完全把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

刘备的第2副面孔,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刘备听说诸葛亮有自比当代的管仲、乐毅的志向,马上心潮澎湃,带着自己的兄弟赶紧去南阳拜访诸葛亮。在大雪漫飞寒风刺骨的季节里,三请诸葛亮,最终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感动了诸葛亮,这才答应出山。后来庞统、法正等人,刘备也非常礼遇他们,虚心请教。这种礼贤下士的精神,曹操可是做不到的。其实这也是刘备的无奈,他势单力薄的,不亲自礼贤下士,没人理会他。

刘备的第3副面孔,怀有英雄之志,百折不挠

谁要是说刘备懦弱,我跟谁急,刘备流离失所漂泊半生,如果懦弱早就放弃了心中的英雄之志,刘备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刘备、刘表等6个势力,大多数情况下,刘备都不愿意屈居人下,他的队伍独立性很强,好像是他们的雇佣兵一样。但是刘备不能永远当雇佣兵吧,天下何时能有他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刘备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共换了六任主公,直到请来了诸葛亮,刘备才有了战略目标,可以说刘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居然比吕布跳槽的次数还多。

刘备的第4副面孔,仁义为先

当年刘备在公孙瓒手下任职的时候,徐州牧陶谦得罪了曹操,眼看着要被曹操灭掉,于是刘备赶紧去救援,这才保住了徐州。其实刘备可以不去救援的,但刘备讲仁义啊,不愿意看到盟友被灭。当时还有一支独立的军阀,那就是北海的孔融,当刘备听说孔融被黄巾军暴揍的时候,又马上派人去救援。这两次救援给刘备向天下人面前打下了仁 义的好名声。后来刘备屯樊城,刘表死后曹操来打荆州,刘备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带着十万军民大逃亡,如果说刘备假仁假义,那些老百姓为什么还愿意跟着呢?

综上所述,我奉劝各位,看看三国演义,懂一些故事情节就行就图一乐,千万别当历史来读。我们不要把刘备脸谱化,性格固定化,他绝对不是爱哭性格懦弱之人,也不完全是假仁假义的人。刘备是一个百折不挠,性格刚毅的人,一生只为成全英雄二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