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期,洛阳有一位名叫贾谊的少年,他博古通今,以擅长写文章而闻名,其中《过秦论》这部经典之作就出自他之手。贾谊的才干引起了汉文帝的极度欣赏,于是他被破格提拔,成为汉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然而,正当贾谊准备大展拳脚、一展身手之时,汉文帝却出人意料地一反常态,将其贬到了长沙。
几百年后,初唐天才王勃为此深感不平,写下了“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的诗句。那么,既然贾谊遇到了如此圣明的君主,为何还会被贬呢?
贾谊被贬纯粹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汉文帝都不敢招惹的人,贾谊敢招惹,最后反而被反噬。汉文帝不敢招惹的人,是那些功臣集团,比如周勃、灌婴等人,都是跟着汉高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那批人,他们是汉朝建立后第一批列侯。这时候功臣集团的势力还非常大,不仅掌握着朝政,甚至还能左右天下大局。汉文帝之所以能登基,就是功臣集团权衡利弊的裹挟。贾谊锋芒毕露,就是得罪了这些人,才被贬的。
贾谊一上来就建议汉文帝出台一些繁琐的改革方案,包括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等。这些无非就是想强化皇权思想,同时也是告诉功臣集团:不要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对此汉文帝非常谨慎,不想得罪任何人,并没有进行改革。
但是贾谊不知天高地厚,依然对功臣集团不依不饶,继续向他们发起挑战,直接断送了大好前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贾谊建议汉文帝让列侯全部返回封地。
此建议一出,列侯背后的功臣集团立刻表现出不满,宁愿留在繁华的长安,也不愿回到荒凉的地方。他们担心回到封地后会被孤立打散,从而失去在京城建立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同时也担心不能再为自己谋取利益。
为了抵制这个主张,功臣集团选择赖在京城不走,甚至将矛头直指提出这个主张的贾谊。以周勃、灌婴为首的一干元老大臣,向汉文帝指控贾谊年少轻狂,居心叵测,试图挑拨君臣关系。事实上经过一年的相互观望,仍然没有几个列侯愿意回到自己的封地,这使得贾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指责。
汉文帝怎么也没想到,贾谊的一个建议,会引起元老们的强烈反响,造成对自己很不利的局面。于是汉文帝妥协了,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贾谊,不得已把贾谊贬到了偏僻的长沙国,让他在那里当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实际上是汉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博弈的棋子。
然而,贾谊并没有体会到汉文帝的良苦用心,总觉得自己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在以后的时日里,常常感到郁闷不已。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三年后,贾谊又被召回长安,任命为梁怀王太傅。然而,梁怀王却不小心坠马而亡,贾谊作为太傅深感歉疚,最后抑郁而亡,年仅三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