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隐形贫困生”?吃穿用度开销很大,同学:没感觉哪里穷

陶先锋 2022-11-30 14:57:31

说起贫困生,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同学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上学念书也很困难,如果学习成绩优异,其实学校还是愿意减免相关费用,保住人才。

而上大学之后,学生来自大江南北,学生的家境也在此显露无疑,消费观念也都参差不齐,贫困生也多了起来,不过在大学中,有一种学生叫做“隐形贫困生”。

上大学之后才知道,有种学生是“隐形贫困生”

很多同学上了大学才知道,身边有几个同学的确是在补助名单中,也是贫困生中的一员,但是在花钱方面十分的仗义,买的东西比自己的都要好,丝毫看不出哪里贫困哪里穷,因此让人很费解。

就比如有些同学,家里给的零花钱并不是很多,可能1000出头,甚至是低于1000,但是偶尔却能买一些奢侈品,或者高昂的手机等等,和贫困生的消费观完全背道而驰,不禁让人感叹,这哪里是贫困生了!

其实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毕竟大学里的同学多数都不是本地的,老师不容易了解真实情况,即便是在确定贫困生名单时,审核方式也只能靠学生提供的书面资料来进行,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

其次,大学学生有自主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在脱离父母的掌控之后,对金钱也有了自主的支配权,所以,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会偶尔买一些价格较贵的商品。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但是在贫困生眼中,他们会随时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有时候也会在吃穿用度上花较多的钱,不希望别人看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

不过据很多同学表示,有很多“假的贫困生”,还非要占着贫困生的名额,这对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学校设立贫困生补助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的寒门学子来上学,解决基本生活和学费问题,所以也希望同学们可以不浪费。

建议大学和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将助学金真正落实到贫困生中

当“贫困生”变得不再贫困,当真的贫困生拿不到助学金,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个问题:这中间的原因到底是谁造成的?是学校筛查的不认真?还是真的存在一些关系?

很多同学都比较“见钱眼开”,即便是自己并不贫困,也会编着各种理由,哄骗学校和老师,让他们对自己的“贫困”信以为真,就为了领到助学金,然后买一些奢侈品,而真的贫困生根本拿不到钱,不在名单中。

所以学校和辅导员也应该运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的学校做得就很好,比如会让学生们进行匿名投票,以此了解学生们日常的开销用度。

有的学校利用学生们食堂打饭的大数据分析方式,对打饭次数多但选择最低价钱菜品的同学,进行特殊补贴,还有的学校明确告知同学,在申报时必须如实说明家庭情况,如果后续查出实际情况不符,就要退回助学金,发放给有需要的同学!

学生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了助学金虚假宣传自己

其实除了学校和辅导员以外,学生自己也要进行自我约束,不要对不属于自己的钱过分迷恋,如果本身自己的条件不在助学金范围内,那么就不要对此有非分之想。

把这份钱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同学,这对他们是一种帮助,更是公平的表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因此要树立一个良好的三观,也要明辨是非。

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毁了他人的生活,所以应当建立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管是哪类学生,都应该更好地学会自我发展,培养自己端正的处事态度,不要为了一时的助学金而过度的虚假宣传自己,更不要为了几千块的助学金,失了自己的良好品格。

所以不管是从学校、辅导员还是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有一个更完善的制度,切莫浪费教育资源。

总体来说,大学里虚假的贫困生也给我们上了一课,这种不完善的筛选和评定是不是依旧大面积存在,那么保证教育的公平还有待商榷,因此高校在评选的时候,应该严格把关,把钱用到该用的人身上,才是对待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一种公平。

今日话题:对于“贫困生”高消费现象,你怎么看?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46

陶先锋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