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一位爸爸写4岁女儿走丢的经历,看得泪流满面:
这位爸爸出差时接到老婆电话,那头声音已经完全扭曲了,带着绝望和颤栗说:闺女丢了!爸爸瞬间脸色铁青、青筋暴起。
4岁小姑娘跟着姥姥去体育场,老人偶遇老乡聊了起来,孩子也玩嗨了四处撒欢,一扭脸娃就找不到了。带入想了下,发现这种事情真的不敢想!
这位爸爸教科书般的处理方式,也是让我狠狠佩服了一下。
一系列操作之后,就剩下无能为力地等待,不过好在40分钟后传来好消息,小姑娘自己回家了。
原来小朋友玩够后,才发现自己早已身处陌生的街道。还好爸爸平时进行过安全教育,教会了女儿如何确认家附近明显的地标,如何分辨城市街道的方向。小姑娘正是靠着这些知识,竟然摸索着地标指引,边走边玩愣是自己回家了。
虽然虚惊一场,但小姑娘的沉着冷静让人不得不竖个大拇指。
不要等安全事件到来的时候,我们才去重视事后爸爸回忆:我算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应该算比较能扛事的,可那时就觉得心脏不舒服。脑子也乱套了,一会一片空白,一会开始想象一个个恐怖场景。事发后一个月哪都不敢去,就在家里蹲着每天接送孩子。
妈妈更是后怕,经常半夜做恶梦,梦见孩子丢了,找不到了……
虽然娃仅丢了40分钟,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无助和绝望。好在爸爸从未因为孩子小就放弃安全教育,好在孩子也没忘记!真的不敢想,小姑娘如果没有安全知识会怎样,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对几岁的孩子进行过安全教育呢?
孩子在2~6岁这段时间,正是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有着浓浓的探索欲,但由于缺少安全知识,自控力薄弱,对危险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更不可能预见行为后果。
恰好6岁前又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安全意识就很难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没有安全意识的孩子真的很麻烦。
我们大多数家长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娃的学习和兴趣培养上,安全教育反而被忽略了。不要等安全事件真正到来时才去重视,相比国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安全教育课”!
很遗憾,你的“安全教育”方法可能都是错的!关于安全教育,我们说得最多的可能就是:不要对陌生人说话!和爸妈走丢了就在原地等!再不乖,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但知道吗?这些话非但没起到安全教育的意义,反而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误区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什么是陌生人?这对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其实很难辨别,只要对方说句“你妈让我带你去找她。”,或者投其所好牵一只小宠物,带一个零食,孩子都可能把他归为“自己人”。
而且,我们在平时总教孩子要讲礼貌,那有人问路,我帮他指一下应该不算和陌生人说话吧?对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来说,与陌生人保持距离和尊敬长者,这个尺度着实有些不好把握。
误区二:走散时原地等
孩子的“原地”和我们所说的“原地”真的是一个意思吗?就像那个5岁的小姑娘,虽然只是走丢了40分钟,但早已身处陌生街道,如果她只是“等”,可能还要很久才会回家,也可能在等的过程中情况变得更糟。
一般孩子所能理解的“原地”,多半是从找不到父母开始。尤其人流大的地方,这个时间孩子可能已经去了别的地方,被动等待真的是最好的方式么?
误区三:不乖,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
经常碰到家长拽着乱跑的孩子喊:“你再瞎跑,让警察把你抓走”。
虽然是好心告诫孩子不要乱跑,但这样说只会让孩子见了警察唯恐避之不及,忘记“警察”才是那个在危险和害怕时,最应该寻求帮助的人。
同理不要告诉孩子:“再不好好吃饭,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孩子们需要知道医生是在他生病、痛苦时,能够帮助他的人。
恐吓教育从当下看可能会立竿见影,但却很有可能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2-6岁的孩子,到底该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爸妈是孩子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教会孩子仰望星空,更要避开脚下的荆棘。要教会孩子追求光明,但也要明白世间的黑暗和凶险。
安全教育多小开始都不嫌早,越早开始越容易进入潜意识,发挥更大的价值。建议学龄前家长从现在开始就把家庭安全课堂开起来。
首先,绘本、歌谣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对那些要求高,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并不适用。此时,家长可以结合绘本,故事,儿歌,讲述安全知识。
比如: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其次,培养孩子的方位感以及自救能力。
3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每次外出归来,在离家300米的地方让孩子自己试着回家,或者每次外出都告诉孩子具体的位置,比如“我们家在上地站,下一站是五道口,在下一站是知春路,我们要在这换乘10号线”。
最好每次外出碰到穿制服的警察、商场工作人员都告诉孩子:万一找不到爸爸妈妈不要大声哭喊,而是找这些人寻求帮助。
最后,设置亲子密码。
所谓的亲子密码其实就是你和孩子的暗号。告诉孩子特殊情况下,只有说出这个暗号才是可信任的人。当然这个密码不用太复杂,以孩子能记住最佳,比如,孩子说“我是机器猫”,家长则说“给我竹蜻蜓”。
孩子安全无小事,希望看到文章的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起来,让我们一起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要多大的背景才能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汇合!
有一本绘本叫安全的陌生人,教孩子认识穿制服的人,比如附近商店的营业员、银行职员、社区工作者等穿统一制服的人,丢了的话就到最近的商店找穿制服的人求助,因为警察不是哪里都有,穿制服的应该是孩子能遇见最安全的人了
是不是虚伪的事?四岁的孩子走丢40分钟。就报警。警察局是你家开的吧?还是有后台?
40分钟闹这么大动静,夸张了点
以后不要再说教科书,中国的教科书就是毒药。
最恨就是家长和孩子说,警察叔叔来抓你了。记住,警察叔叔不会抓小孩子。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是也着实让人心惊。好在没有碰到坏人,只是玩丟了
前半段和我孩子当初一模一样,都是姥姥领到广场玩,然后聊天,然后丢失,不一样的是正好我大姑晚上散步碰见了🙏,当时我接到孩子丢失电话的时候真像天塌了一样,挂掉电话走出的第一步直接腿一软跪倒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