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图,讲讲三国时期的渭南之战,曹操为什么能赢

盏茶聊历史 2020-05-14 23:59:59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遇重大失败,随后又丢失战略重镇江陵,使曹操向南推进的计划成为泡影。曹操只好向西拓展,把下一步进军的目标锁定在关中、凉州和益州。

关中盘踞着大大小小十几路军阀组成的松散联盟,这个联盟的核心人物是韩遂和马超。关中军阀曾经助曹操平定并州,后来马超和韩遂又给曹操送去了人质,所以他们名义上是归属曹操的。

一方面曹操有野心,想彻底统一北方必扫除关中的割据势力。另一方面曹操面对强劲的关中军阀,感觉危险随时都可能降临,消灭他们迫在眉睫。

再看看益州的情况,刘璋割据在巴蜀之地,张鲁割据在汉中。

建安十六年(211年)3月。

曹操针对关中军阀,制定“逼反关中,聚而歼之”的战略。

1.逼反关中军阀

曹操命令征西护军夏侯渊跟司隶校尉钟繇会合,一起征讨汉中的张鲁,这招看似简单却大有玄机。

打张鲁的话必须借道关中,关中是马超等人的势力范围,实际上这是曹操抛给马超做选择题。马超如果选择借道,就必须承担“假途灭虢”式的风险,要么就选择自保造反亦或者直接投降曹操。

倔强的马超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呢?果不出曹操的预料,马超、韩遂联合十路关中军阀选择了造反,拒守潼关。

其实曹操并不是真心打张鲁,故意出一个虚招释放“假途灭虢”的信号,就是为了逼反关西军阀,这才是曹操真正意图。

2.创造聚而歼之的条件

曹操遣安西将军曹仁在潼关与关中大军展开对峙,命令固守营寨不要随意出战。双方对峙时间长达5个月,曹操这才慢吞吞的率领大军赶往潼关。

洛阳距离潼关500里左右,为什么曹操准备5个月,他在等什么?

潼关对峙是从211年春天3月开始一直到秋天8月,这个时间段正是春播和秋收的时间,在曹仁的牵制下关中军队都出来打仗了,哪有那么多精力种地。曹操这是有意扰乱关中地区的时令,从而迫使对方粮荒,这是目的之一。

第二个目的,给予关中军队充裕的集结时间,从而使分散各处的军阀聚在一起扎营。聚而歼之比逐个击破容易的多,假如进展顺利可一战定关中。

211年8月。

曹操率大军抵达前线,与占据潼关的马超等展开对决。曹操深知攻破潼关而入那是异常困难的事情,他要考虑北渡黄河,从河东郡的蒲津进入西河。

曹操能想到的,作为防守方的关中军队难道就想不到吗?关中那些眼睛早就就死死盯住了曹操,假如曹操突然北渡黄河,他们就会马上派重兵防守西河各个渡口,曹操还是很难进入关中的。既然曹操不能明着北渡黄河,那就来暗的,学学韩信的“暗渡成仓”。

于是曹操加紧强攻力度,亮出就在潼关决战的态度,吸引住关中军主力。同时派徐晃和朱灵执行偷渡蒲津占据西河的任务。

由于曹操在潼关牵住敌军主力,西河的防御很薄弱,徐晃轻而易举的渡过的蒲津占据了西河。就在徐晃立足未稳之际,慢半拍的梁兴部(关中军阀之一)5000人杀来。徐晃横刀立马打退了梁兴站稳西河,给曹军主力提供有利的渡河条件。

梁兴败退,这时候曹操的战略意图肯定暴露无遗,为什么关中军不再派兵来?难道怕徐晃的4000人,这恐怕说不过去!

有两种可能,驻守河东郡的夏侯渊可能已经和徐晃会合,兵力多达一万有余。另一种可能就是关中军的问题,在潼关战线的马超和韩遂腾不出手来救援,然而还指挥不动那些军阀来救西河。由此可见关中军一片散沙状,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211年闰8月,曹操放弃潼关选择北渡黄河。

曹操只留下百名保镖亲自断后,马超率1万步骑直奔曹操杀来。当时箭如雨下船夫被当场射死,危急时刻许褚左手拿起盾牌为曹操抵挡箭雨,右手撑船划行,曹操简直狼狈至极。

这时候校尉丁斐灵机一动干脆把军中牛呀、马呀全部放出来去堵路,只见马超军立即大乱,都只顾着抢牛马谁也无心去追曹操。就这样曹操踏上河东郡。

抢牛马那么凶,有出现粮荒的迹象,看来破坏对方的时令起了一定的作用。

按照战争的发展,关中军应该立即渡过渭河强攻徐晃,然后再阻击曹军从蒲津渡河,但他们却无动于衷。其实马超提出过此类的建议,不过被韩遂拒绝。韩遂的想法是半渡而击,难道他不知道梁兴败逃,徐晃已经占据西河?指挥调度太混乱,反正搞不懂他们究竟在想什么,马超这时候不迅速北上却远远的驻扎在渭口(渭水注入黄河处),就这样让曹操轻松过蒲津抵达西河?

曹操这一系列动作,脱离了在潼关战场时的被动,在西河撕开一个口子,从而把战争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然而,这期间关中军却暴露出缺粮和缺少统一调度的弱点,从这看关中军注定会失败。但是曹操在西河依然不能轻敌,马超的西凉军团战斗力不能小觑。

西凉军团是由久经战场的羌胡、氐人等组成。凉州战马优良,西凉骑兵自然比中原地区高出一个档次。另外西凉步兵也是很厉害的,尤其擅长摆长矛大阵,骑兵都要惧怕三分,据说此阵是西罗马帝国传入的。

曹操很谨慎为避其锋芒,也为防止马超频繁的袭扰,下命令在黄河岸边修甬道向南推进,目标是到达渭水一带决战。曹操在西河的后勤很到位,河东太守杜畿出粮又出力,投入不少的民工修几十里长的甬道。

曹操不能总待在狭长的甬道里吧!所以他要想办法冲到渭水南岸,于是又实行一套动作,展现灵活多变的战术。首先曹操多设疑兵,吸引关中军的注意力,暗中用船装载士兵从黄河进入渭水,并在渭水上架设浮桥。然后趁着夜色分兵去渭南筑营,曹军一下出现在马超的后方。

马超绝不允许后方不安定因素存在,马上率部来攻打渭南曹营,结果中了埋伏败走,也在渭南扎下营盘。仅仅败于一个小小的埋伏,马超便迫不及待的派使者谈判求和,表示愿意割让西河之地。曹操的目标是整个关中,况且战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肯定不能答应。

马超如此急于求和纯粹是缓兵之计,表明他手里的筹码已经不多了,军中缺粮问题日趋严重,这是兵家之大忌。曹军准备的就很充分,近在咫尺的河东郡正通过黄河和渭水源源不断的运粮草呢!马超如果想着截曹操粮草,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两家一比较就能看出马超已经输定。

211年9月,曹军全部渡过渭河,随时都能打响最后的决战。

此时曹操还是很谨慎,继续避其锋芒坚守营垒,任关中军数次挑战就是不应战。马超和韩遂一再求和,愿意割让关中土地,并请求送儿子当人质。曹操采取谋士贾诩的建议,假装同意和谈并伺机离间关中军阀。

既然曹操同意放下武器跟关中军阀谈判,韩遂也想解除他们之间的隔阂要求跟曹操相见,于是开了一场阵前见面会。想当年韩遂和曹操都是在汉灵帝时期举为孝廉为官的,也算是老友相见。他们在一起睡了很长时间,高兴时还拍手欢笑。

会面结束后,马超就很怀疑韩遂,表现的很不高兴,就怕韩遂与曹操达成什么共识出卖自己。

我告诉你这并不真实,历史记载马超不仅参与了此次见面会,还伺机想刺杀曹操,不过被许褚的眼神杀吓到只好作罢!马超参加了见面会就谈不上真正的离间,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一封信。

见面会的几天后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离间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好象是韩遂所改的,所以马超等人怀疑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才离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战斗时谁也不愿意出力。

离间计的几天后,曹操亮出不谈判的底牌,约定了决战的日期,真正一战定关中的时刻终于来临。

决战那天,曹操针对马超等人的西凉军团,派出轻骑兵进行挑战,充分发挥轻骑兵机动灵活的特长,采用“骚扰疲敌”战术。西凉军果然名不虚传,曹军大战半日,才发现敌军的两翼很薄弱。曹操果断出击,亮出大名鼎鼎的虎豹骑包抄两翼,从而摧毁西凉军团,取得最后的大胜利。

马超和韩遂带领残军疯狂逃回凉州的深山里,曹操艰难的收回了久违的关中平原。

渭南大战体现出曹操高深莫测的战略和变化多端的战术。一开始就实施“逼其造反、破坏时令、聚而歼之”的整体战略规划,无形的降低敌军维度。一系列变化多端的战术,牢牢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针对敌方一盘散沙的特点采用离间计,更使他们之间脆弱的信任雪上加霜。再一个关中军阀打仗毫无章法,缺乏统一的调度和指挥,要想取得胜利是何其艰难啊!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0-05-15 01:37

    曹操,一代枭雄名不虚传[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