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强奸屡禁不止,纵欲文化是怎么来的?连圣雄甘地都禁欲失败!

意智说历史 2024-11-09 04:45:42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在印度,一个自称是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地方,女性的生存境遇却常常让人不忍直视。从令人发指的强奸案,到在寺庙中供奉的性爱雕像,再到连圣雄甘地自己都失败的禁欲尝试,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可谓充满了复杂和矛盾。

这不禁让人想问:印度屡禁不止的强奸现象,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土壤?

强奸文化

首先要谈的,是强奸文化在印度的深层根源。在2012年新德里的那起骇人听闻的公交强奸案中,23岁的医学院女生Jyoti遭遇了六名男子的轮奸和暴力虐待,这些人甚至用铁器刺穿了她的腹部和生殖器,致使她的肠子被拉出体外,最终在痛苦中离世。

这场惨剧的残酷程度令人发指,但施暴者在法庭上的辩词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施暴者之一Mukesh Singh竟然认为,在强奸案中,女孩的责任远远大于男孩。他的逻辑是:女孩不应该晚上在外面逛,不该和男性朋友一起出行,因为这样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这就是所谓的强奸文化——将罪行的责任推给受害者,认为女性的不幸是因为她们自己的“不正经”所致。这种观念在印度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土壤:女性在家中需要绝对服从父权,走出家门则成为男人的“猎物”。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取悦男性,若是她们试图违背这种期待,就会被视为挑战既定的社会秩序,从而“活该”遭遇不幸。

种姓制度是支撑这种强奸文化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在印度的传统社会中,种姓制度决定了一切,包括一个人所能从事的职业、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甚至是婚姻和性行为的自由。那些处于低种姓的女性往往被视作更低贱的存在,可以被更高种姓的男性随意侵犯。

强奸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仅是一种性暴力,更是一种权力的宣示,是社会地位的强化和再生产。而对于处在贫困阶层的女性来说,强奸甚至被当作一种政治工具,用来征服和压制她们的社会地位,确保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永远无法脱离贫困和压迫的枷锁。

而这些被害的女性往往很难寻求正义。她们面临的,不仅是强奸本身的痛苦,还有报案后社会的羞辱和来自家人的压力。数据显示,印度每20分钟就有一名女性遭遇强奸,但真正报案的却寥寥无几。在那些报案的案件中,施暴者被定罪的比例只有26%。

这也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强奸犯根本不用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无形中助长了更多的暴力行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禁欲与纵欲

谈到印度的性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两种看似对立却相辅相成的现象:禁欲和纵欲。在印度的历史上,性一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领域。一方面,印度教中有性力派这一教派,认为性爱是神圣的,可以帮助修行者达到与宇宙合一的精神境界。

在印度著名的性爱庙群克久拉霍,那些雕刻在神庙上的雕像以各种夸张的姿势展现了古代印度人对于性的开放态度。这些雕像生动地告诉我们,性不是隐秘的、不可以谈论的,反而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快乐。

然而,另一方面,印度的宗教和社会传统中也同样存在着禁欲的观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圣雄甘地,作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他不仅倡导非暴力和反抗殖民的斗争,也在生活中实践禁欲主义。甘地在36岁时立下誓言,终生不再过夫妻生活,并提倡禁欲是一种修行方式。

然而,这位“民族之父”的禁欲生活却充满了不小的争议。甘地被揭露与多名女性有亲密关系,其中包括与18岁的孙侄女赤裸共睡,声称是为了“测试”他的禁欲信念。

这一行为不仅引发了外界的强烈质疑,也让我们看到禁欲和纵欲之间的矛盾在甘地身上得到了最极端的体现。

这种禁欲与纵欲并存的矛盾反映了印度社会对性的复杂态度。性力派崇尚性爱,但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将其作为宗教和精神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将性爱赋予了一种神圣的色彩。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纵欲往往被扭曲为对女性的物化和压迫。

女性被视为“神的祭品”,在一些神庙中,她们甚至被作为“神的妻子”而供奉,这种名为宗教的包装实则是将女性商品化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男性不仅可以正当化他们对女性的控制和支配,还可以从中找到精神上的满足。

早婚与焚烧新娘的悲剧

印度女性在婚姻中的境遇同样令人叹息。在印度,早婚现象极其普遍,44.5%的女孩在18岁之前就已经结婚。这样的婚姻并非出于爱情,而是出于对“玷污”恐惧的妥协。

在许多家庭看来,女孩如果没有尽早出嫁,一旦遭遇性侵犯,将会失去贞洁,成为家庭的负担。因此,为了避免“玷污”,父母会选择让女儿尽早结婚,哪怕她们年仅十二三岁。

然而,这样的婚姻并没有给这些女孩带来幸福。事实上,嫁妆问题成了她们婚后生活中的一个巨大威胁。在印度,嫁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俗,结婚时女方家庭需要支付高额的嫁妆,这给贫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当嫁妆不足时,新娘就会面临被夫家虐待,甚至丧命的危险。这种现象被称为“焚烧新娘”,即夫家会通过各种方式逼迫新娘“自杀”,或者直接将她们推进火中。

这并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比喻,而是真实发生在印度社会中的惨剧。数据显示,在2012年,有8233名妇女因为嫁妆问题而丧命,平均每小时就有一名妇女因嫁妆而失去生命。

这一系列悲剧的发生,深刻地反映了印度社会对女性的轻视与压迫。在父权体制下,女性被视为家庭的财产,嫁出去是为了让她们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而嫁妆则成为了衡量女性价值的一种手段。

如果嫁妆不够,就意味着女性在夫家的地位低下,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婚姻成了父权和经济利益博弈的工具,她们在婚姻中的命运也常常被外力左右,毫无自由可言。

面对这些压迫和不公,印度女性并非完全无助。在2012年新德里公交强奸案发生后,印度爆发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许多女性走上街头,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女性的权利和安全。

这场运动被称为“打破沉默”,它让印度政府不得不面对女性权益问题的严峻现实,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重对性侵害的刑罚、拓宽性骚扰的定义等。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却远不如预期,因为深植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观念依然难以撼动。

女性的抗争在印度并不是新鲜事,早在独立运动时期,女性就已经积极参与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而现代印度的女性也逐渐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例如,英迪拉·甘地作为印度的前总理,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尽管她的权力并不能完全代表普通女性的权益,但她的存在无疑为更多女性参政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近年来印度女性的投票率也在逐年上升,女性议员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些都显示出女性在争取更多权利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然而,这些进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虽然女性在政治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依然受到各种形式的压迫。

比如,家庭暴力在印度依然普遍存在,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57%的印度男性和53%的女性认为家庭暴力是可以接受的。这种对暴力的默许和接受,使得女性在家庭中很难摆脱受害者的地位。

结语

印度社会中强奸屡禁不止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根源。从性力派的纵欲观到圣雄甘地的禁欲主义,从寺庙中的性爱雕像到强奸犯的无耻辩解,这些矛盾的现象共同构成了印度社会对性的复杂态度。

而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女性不仅被物化,还被视为男性欲望的工具,她们在婚姻、家庭和社会中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但令人欣慰的是,印度女性并未因此屈服。她们走上街头,争取自己的权利,用自己的声音挑战男权社会的压迫。尽管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但女性的抗争和觉醒,已经为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带来了希望。

正如Jyoti的父母在她去世后所说:“光明虽然逝去,但她的光芒依然会继续照耀。”希望有一天,印度的女性不再需要在压迫和屈辱中寻求生存,而是能够在平等和尊重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参考资料:

印度女权状况到底怎样:强奸文化依旧,但妇女已走上街头 澎湃新闻 2015-03-1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