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大地,后秦王朝正经历着一场危机四伏的考验。公元409年九月,后秦天王姚兴亲自率领大军北伐,目标直指胡夏天王刘勃勃。然而,这场原本气势汹汹的征伐,却因一系列意外而演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生。

姚兴抵达贰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后,命令安远将军姚详、敛曼嵬和镇军将军彭白狼等人分头督运粮草,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然而,就在各部尚未完全集结之时,刘勃勃却突然率兵杀到,趁虚而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姚兴措手不及,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原本是来讨伐刘勃勃的,如今却只想保命逃亡。
为了加快速度,姚兴甚至打算抛弃步兵,仅带着轻骑兵前往姚详所在的营地。这一决定让将士们感到极度恐慌,尤其是当他们听说天王准备抛下他们时,更是士气全无。
此时,随军出征的大臣们纷纷劝阻姚兴不要离开主力部队。尚书郎韦宗却迎合姚兴的心意,极力怂恿他前往姚详处。

然而,兰台侍御使姜愣站了出来,越级进谏道:“韦宗心怀叵测,破坏国家大计,应立即腰斩以谢天下!陛下若弃大军而去,必将引发六军惊慌,将士失去斗志,最终走向灭亡。陛下不如派遣使者召姚详前来会合。”
姚兴听后陷入沉思,迟迟未作决定。右仆射韦华也劝说道:“一旦陛下动身,必将导致军心大乱,不战自溃,而姚详的营地也未必能顺利抵达。”
姚兴听完消息后,不敢再继续后退,只能下令迎战。然而战斗刚开始,后秦军队就遭遇惨败,将军姚榆生被刘勃勃俘虏。
左将军姚文崇等人拼死奋战,最终逼退了刘勃勃的进攻。
不久之后,姚详率领援军赶到。但此时的姚兴依然心有余悸,不愿再与刘勃勃交战。

姚兴决定留下五千禁卫军交给姚详防守贰城,自己则带着少量兵马返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同时,姚兴派人快马加鞭向东追赶姚强,命令他放弃救援南燕,立即回师长安。
姚兴回到长安没多久,刘勃勃再次进攻后秦,先后攻打敕奇堡(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黄石固(今宁夏固原市东南)和我罗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这些地方都被刘勃勃攻破,他随后将七千多户百姓迁往大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并任命丞相刘右地代为幽州牧,驻守大城。
到了410年二月,后秦的藩属国南燕灭亡,而后秦却未能及时施以援手。
然而祸不单行,后秦很快又遭到胡夏和刚刚复国的西秦轮番侵袭,后秦天王姚兴陷入极度困境。接下来,我们先来谈谈西秦复国的经过。

西秦在公元400年的七月被后秦所灭,其国主西秦王乞伏乾归随后向后秦投降。之后,姚兴派遣乞伏乾归返回故地驻守,此时的乞伏乾归仍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到了407年正月,乞伏乾归前往长安觐见姚兴。由于乞伏乾归的实力逐渐增强,姚兴决定将其扣留在长安,并任命乞伏乾归的长子乞伏炽磐为河州刺史,统领其父的部众。乞伏炽磐并非平庸之辈,史书评价他“勇果英毅,临机能断,权略过人”。
408年十月,随着后秦势力的衰退,乞伏炽磐带领两万余部族成员,在嵻崀山(今具体位置不详)一带修筑城池,作为据点。同年十二月,乞伏炽磐进攻占据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的叛将彭奚念,但遭到失败。

409年二月,乞伏炽磐离开驻扎地苑川(今甘肃省榆中县),前往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拜见后秦太原公姚懿。此时,彭奚念率军袭击苑川,乞伏炽磐得知消息后十分焦急,未向姚懿告辞便急忙赶回苑川。
乞伏炽磐率领部众击退彭奚念,迫使其撤回枹罕。随后,乞伏炽磐乘胜追击至枹罕,并成功攻克该城。占领枹罕这一战略要地后,乞伏炽磐立即派人联系父亲乞伏乾归,告知已夺取枹罕的消息。
当时,后秦天王姚兴正在平凉(今甘肃华亭)巡视,西秦旧主乞伏乾归以镇远将军的身份随行。
或许正是在平凉,乞伏乾归从儿子乞伏炽磐那里得知了枹罕已被占领的消息。得知这一喜讯后,乞伏乾归大为振奋,趁姚兴不备,悄然逃离平凉,返回了自己的根据地苑川。

姚兴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一时疏忽,竟让一直被监视的乞伏乾归如同脱缰的猛兽,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同年七月,乞伏乾归再次称秦王,使灭亡九年的西秦得以复国。此时的华夏大地,正呈现出十一国并立的局面:辽东有北燕,关东有北魏与南燕,关西有后秦、胡夏和西秦,河西则有南凉、北凉及西凉,南方则是东晋与西蜀。
十月,乞伏乾归正式册封边氏为王后,立世子乞伏炽磐为太子,并授予他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的重任。
同时,乞伏乾归任命屋引破光为河州刺史,驻守枹罕;焦遗为太子太师,参与军国大事。

乞伏乾归对焦遗极为器重,称赞他不仅是一位饱学之士,更是辅佐君王的贤才。
他对太子乞伏炽磐说道:“你对待焦先生,应当像对待我一样尊敬。”
于是,乞伏炽磐在焦遗床前下拜行礼,以表达对这位贤者的敬意。焦遗的儿子焦华以孝顺闻名,乞伏乾归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然而,焦华婉言谢绝,说道:“娶妻是为了共同侍奉双亲。如今尊贵的公主若下嫁于我这草莽之人,实难相配,也恐公主无心操持家事。这并非我的愿望。”
乞伏乾归感叹道:“你的行为,只有古人才能做到,我不能勉强你。”
最终,乞伏乾归任命焦华为尚书民部郎。
后秦天王姚兴不可能不知道乞伏乾归复国的消息,但他并未出兵征讨。当时姚兴正筹备亲自率军征伐胡夏天王刘勃勃于贰城,并且已经派遣军队援助南燕。
或许姚兴并未将乞伏乾归视为重大威胁,因此选择不通过战争来处理西秦的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姚兴亲征刘勃勃的战役在贰城以失败告终,同时对南燕的救援也未成功。
尽管姚兴没有主动进攻乞伏乾归,乞伏乾归却率先采取了行动。

410年三月,西秦在复国仅半年后便向后秦边境发动了攻势,意图夺取领土。乞伏乾归派遣骁骑将军乞伏务攻打后秦的金城郡(现今甘肃省兰州市)。
后秦驻守金城的将领无法抵御乞伏务的进攻,导致金城失陷于西秦之手。乞伏乾归随即任命乞伏务为金城太守,负责镇守该地。
与此同时,后秦天王姚兴也在积极行动,他亲自率领部队前往平凉救援,因为平凉正遭受胡夏的攻击。
在平凉,姚兴的部队成功击败了由刘勃勃派遣的尚书胡金纂所率领的军队。后秦士兵不仅取得了胜利,还活捉了胡金纂。姚兴下令处决了胡金纂。
刘勃勃得知姚兴击败胡金纂的消息后,迅速派遣其侄子左将军刘罗提进攻后秦的定阳(今陕西宜川西北)。
后秦守军不敌刘罗提,最终有四千余人被俘。刘罗提下令挖掘大坑,将这四千多名俘虏活埋。

随后,后秦将领曹炽、曹云、王肆佛等人各自率领部众数千户向南迁徙。姚兴下诏将这些流民安置在湟山(具体位置不详)和陈仓(今陕西宝鸡)一带。
刘勃勃的军队行动迅捷,如同风一般,在各地频繁作战。定阳之战刚刚结束,姚兴便又收到消息:刘勃勃再次率兵攻打后秦所属的陇右地区(今甘肃东部)。
刘勃勃的部队势如破竹,迅速攻陷略阳郡境内的白崖堡(今甘肃清水县境内),并逼近略阳郡的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后秦略阳郡太守姚寿都闻讯后,惊恐万分,竟弃城而逃。然而,刘勃勃并未占领略阳郡,而是将掳掠的一万六千户百姓强行迁往胡夏的大城。
此时,姚兴尚未返回长安,便立即命令部队追击刘勃勃。姚兴一路追至寿渠川(具体位置不详),但未能赶上刘勃勃的部队,只得无奈地率军南返。
后秦与胡夏之间的战火暂时平息,然而西秦却持续对后秦构成威胁。

同年七月,西秦王乞伏乾归再度集结兵力,进攻驻扎在成纪地区(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并依附于后秦的越质屈机等十余部落,随后强行将两万五千多户百姓迁徙至苑川。
到了八月,乞伏乾归再次定都于苑川。
对于西秦的一系列行动,后秦天王姚兴并非一直不知情,但他始终没有派遣军队讨伐西秦。可以推测,这并非因为姚兴无暇顾及,而是他有意避免以战争手段处理与西秦的关系。事实上,即便内忧外患交织,姚兴依然决定发动对东晋的联合军事行动,与西蜀共同作战。
就在八月,尽管东晋并未主动进攻西蜀,谯纵却主动向姚兴请求出兵,联手攻打东晋荆州重镇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谯纵此次终于启用他长期猜忌的桓谦,任命桓谦为荆州刺史,同时任命谯道福为梁州刺史,令二人率领两万大军进攻江陵。姚兴接到谯纵的请求后,迅速派遣前将军苟林率一支骑兵南下,与桓谦、谯道福会师,共同推进战事。
东晋时期,江陵由荆州刺史刘道规驻守,他是刘裕的兄弟。当时因卢循之乱,建康(今江苏南京)陷入危机,刘道规派遣司马王镇之联合天门太守檀道济与广武将军到彦之,率领军队向东驰援建康。
然而,当王镇之行至寻阳(今江西九江)时,遭遇后秦将领苟林的袭击并被击败。随后,苟林乘胜追击,计划攻打江陵。
不久,苟林率军抵达江津(今湖北荆州沙市区东),而西蜀派来的桓谦也到达枝江(今湖北枝江)。两路敌军对江陵形成夹击之势,城中人心惶惶。但刘道规却冷静应对,他认为苟林生性怯懦,在他进攻桓谦时,苟林定不会救援。因此,他决定先对付桓谦,再回过头来对付苟林。

刘道规迅速部署水陆两军发起进攻,在枝江与桓谦展开激战。最终桓谦大败,只能乘坐小船试图投奔苟林,却被刘道规追上斩杀。
随后,刘道规挥师转向涌口(今湖北监利),准备攻打苟林。苟林得知桓谦所率的两万大军已被击溃,顿时胆寒,不敢应战,选择逃跑。
刘道规命令咨议参军刘遵率部追击,在九月于巴陵(今湖南岳阳)追上了苟林,并将其斩首。至此,江陵之危得以解除。
乞伏乾归向后秦称臣,沮渠蒙逊攻打南凉占领姑臧后秦天王姚兴在援助西蜀对抗东晋失败后不久,第三次收到了西秦攻打边关城池的消息。
话说410年九月,乞伏乾归再次发兵进攻后秦所属的略阳(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和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三郡,并将俘虏的两万五千多户百姓迁往苑川(今甘肃省榆中县东北)与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
从乞伏乾归此次攻击的目标来看,其势力已深入秦州东部,姚兴不能再袖手旁观。然而,姚兴当时并不想与西秦开战,于是决定采取怀柔政策,以期两国能够和平共处。

411年正月,姚兴首先提拔太常索稜为太尉,兼任陇西郡内史,并派遣索稜前往西秦实施怀柔策略。乞伏乾归出于某种考虑,也决定接受后秦的怀柔政策。他不仅将之前俘获的后秦郡守和县令送回,还派使者前往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向姚兴谢罪。
随后,姚兴派遣鸿胪前往苑川,任命乞伏乾归为都督陇西岭北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同时封其太子乞伏炽磐为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乞伏乾归接受了姚兴的任命,并向后秦称藩。
西秦王乞伏乾归在向后秦称藩之后,着手加强国内的防御与治理。
二月,他将鲜卑仆浑部三千余户迁徙至旧都度坚城(今甘肃靖远县西),并任命其子乞伏敕勃为秦兴郡(今甘肃靖远县)太守,负责镇守度坚城。
四月,乞伏乾归又将羌族句岂部五千多户迁往叠兰城(今甘肃和政县),并在该地设立兴国郡(今甘肃和政县)。随后,他任命兄长之子乞伏阿柴为兴国郡太守,驻守叠兰城。

五月,乞伏乾归委任其子乞伏木弈干为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市)太守。由于武威郡当时仍处于南凉控制之下,乞伏木弈干暂时被派驻嵻崀城(今甘肃榆中县南)进行防守。
在基本掌控秦州西部、北部以及凉州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市)并稳固境内城池后,乞伏乾归开始将战略目光投向凉州,计划进一步对南凉展开攻势。此时,南凉因多次与北凉交战而国力衰退,甚至失去了重要城市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被北凉所占。
在三凉之中,南凉起初实力最为雄厚,然而由于长期遭受外部侵扰,国力逐渐衰退。
到了公元410年三月,已有一年多未曾对外用兵的南凉王秃发傉檀再次蠢蠢欲动,决定向北凉发起进攻。他首先派遣左将军枯木率军讨伐北凉。

枯木初战告捷,成功掳掠了北凉临松郡(今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一千多户百姓后凯旋而归。然而,北凉国主、张掖公沮渠蒙逊得知南凉入侵后,迅速组织反击,亲率大军攻打南凉的显美(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同样掳掠了数千户百姓后返回。
得知显美被袭的消息,秃发傉檀怒不可遏,随即下令太尉秃发俱延率兵再度攻打北凉。然而,此次出征却以失败告终,秃发俱延不敌沮渠蒙逊,惨败而回。
太尉秃发俱延狼狈逃回姑臧后,南凉王秃发傉檀心中满是愤懑与羞辱。为了挽回颜面,他决定亲自率领五万精锐骑兵第三次对北凉发动攻势。

沮渠蒙逊闻讯后,也毫不示弱,立即亲统大军南下迎战。两军最终在一处名为穷泉(具体位置不详,但应在武威与张掖之间)的地方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此战中,秃发傉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甚至不得不单人匹马仓皇逃离战场,奔回姑臧。沮渠蒙逊对秃发傉檀的连续挑衅早已忍无可忍,这次决定彻底击垮对手,于是命令全军乘胜追击,一路直逼南凉都城姑臧。
秃发傉檀慌忙躲入城内,紧闭城门,再也不敢贸然出城迎战。
北凉的沮渠蒙逊率领大军将姑臧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最终选择向沮渠蒙逊投降。消息传到南凉王秃发傉檀耳中,他得知城中超过一万户的夷汉民众已归顺沮渠蒙逊,心中满是忧虑。

为了化解危机,秃发傉檀决定与沮渠蒙逊议和。他派出了司隶校尉敬归及其子敬佗作为人质,以示诚意,请求双方停战。
沮渠蒙逊接受了和解提议,带着敬归父子返回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然而,在行军至一处名为胡坑(具体位置已不可考)的地方时,敬归父子趁夜色悄然逃离,试图返回南凉。
察觉到这一变故后,沮渠蒙逊立即派遣部下追捕。最终,敬佗被成功抓获并带回,而敬归则侥幸逃脱,重新回到了南凉境内。愤怒的沮渠蒙逊下令掳掠了南凉八千多户百姓,带回北凉以作报复。
随着沮渠蒙逊的凯旋,南凉与北凉之间的三次大战暂时告一段落。经历了这场较量,秃发傉檀已无力再对北凉发起新的攻势。然而,尽管外患暂消,南凉内部却依旧动荡不安,局势依然充满变数。

南凉右卫将军折掘奇镇当时驻扎在距离都城姑臧不远的石驴山(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在南凉与北凉经过三次交战后,国力已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他决定趁机发动叛乱。
此时,南凉王秃发傉檀如惊弓之鸟。他不仅担心折掘奇镇会夺取洪池岭(今甘肃省天祝县西北乌鞘岭)以南的地区,还害怕北凉沮渠蒙逊会乘虚而入。
秃发傉檀深知,虽然姑臧是他从后秦手中夺取的重要城市,并作为凉州的象征意义重大,但南凉真正的根基却在洪池岭以南,例如乐都(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和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这样的战略重镇都在那里。
最终,秃发傉檀做出了离开姑臧、迁都乐都的决定。然而,他并不想轻易放弃姑臧,于是派遣大司农成公绪留守此地。

让秃发傉檀始料未及的是,他刚离开姑臧,城中便发生了叛乱。一位名叫侯谌的人纠集了三千多户民众占据南城,并推举焦朗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而侯谌自己则自称凉州刺史。焦朗和侯谌背叛南凉后,还派使者向北凉沮渠蒙逊投降。
沮渠蒙逊返回张掖后,虽然名义上已掌控姑臧,但他并未立即派遣军队接管,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西凉,准备发动新的攻势。
八月的河西地区秋意渐浓,沮渠蒙逊亲率大军向西进发。西凉公李暠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派遣世子李歆领兵迎击。
双方在一处名为马庙(今具体位置已不可考)的地方展开激战。结果,沮渠蒙逊大获全胜,并成功俘虏了西凉将领朱元虎。

面对如此败绩,李暠不敢贸然再战,决定寻求和解。他计划用重金赎回被俘的朱元虎,并与沮渠蒙逊达成和平协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暠慷慨解囊,向沮渠蒙逊送去了二千斤白银与二千两黄金。沮渠蒙逊欣然接受了这笔巨额财富及李暠提出的条件,随后率领部队凯旋南归。
回到张掖之后,沮渠蒙逊开始谋划如何进一步南下夺取姑臧。公
元411年二月,随着河西大地初现春意,他果断决定对姑臧发起军事行动。沮渠蒙逊率领三万步骑兵抵达姑臧城时,城内已无重兵驻守。被推举为大都督的焦朗,并不具备与沮渠蒙逊抗衡的实力。
姑臧迅速陷落,焦朗也被俘。不过,由于焦朗曾表示愿意归降,沮渠蒙逊并未杀他。

随后,沮渠蒙逊在姑臧的谦光殿对众文武进行论功行赏,赐予金银财宝和骏马等物。他任命自己的兄弟沮渠挐为护羌校尉、秦州刺史,并封其为安平侯,负责镇守姑臧。
然而,十多天后,沮渠挐不幸去世。于是,沮渠蒙逊又任命他的堂祖父沮渠益子接任护羌校尉、秦州刺史,继续镇守姑臧。
占据姑臧的沮渠蒙逊并不满足于此,他进一步率军南下,目标直指南凉的都城乐都,企图一举吞并南凉。
南凉王秃发傉檀自然知晓沮渠蒙逊的动作。尽管心中满是愤怒,但他清楚自己实力不足,不敢贸然出城迎战。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选择妥协,向沮渠蒙逊送去人质以求和解。
这次,秃发傉檀派出了自己的儿子秃发安周作为人质。沮渠蒙逊接受了这一请求,带着秃发安周凯旋北返。

南凉的处境可谓雪上加霜,刚刚送走沮渠蒙逊,吐谷浑可汗慕容树洛干又兴兵来犯。秃发傉檀不愿再次以子为质,决意派太子秃发虎台率军抵御。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秃发虎台再次败于慕容树洛干之手。
幸运的是,慕容树洛干此行仅是为了抢掠,并未进一步攻打南凉城池。躲过一劫的秃发傉檀心怀不甘,决定重整旗鼓,向北凉发动报复行动,以洗刷屡战屡败的耻辱。
邯川(今青海省化隆县)护军孟恺劝谏道:“沮渠蒙逊刚刚吞并姑臧,声势正盛,此时不宜贸然进攻。”然而,秃发傉檀并未采纳这一建议,下令分五路大军直扑北凉。
南凉的五路兵马一路推进至番禾(今甘肃省永昌县)、苕藋(今甘肃省永昌县境内),掳掠了北凉五千多户百姓。
原本,秃发傉檀只想通过掳掠表达对北凉的报复,遂准备班师南返。

然而,将军屈右注意到大军因押解大量俘虏而行进缓慢,担忧沮渠蒙逊会趁机追击,于是向秃发傉檀进言:“如今我们已经得胜,应当抛弃辎重,迅速撤退,尽早脱离险境。沮渠蒙逊善于用兵,若率轻骑突然赶到,我们外有强敌,内有被掳百姓可能生变,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然而,卫尉伊力延对此持反对意见,说道:“他们是步兵,我们是骑兵,他们怎么可能追得上我们?如果现在快速撤退,反而会暴露我们的怯懦。况且抛弃辎重并非明智之举。”
最终,秃发傉檀舍不得丢弃辎重和掳来的北凉百姓,选择缓慢南撤。
日落时分,秃发傉檀带领着他的部众向南缓缓而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间浓雾弥漫,狂风大作,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
恰在此时,北凉国主、张掖公沮渠蒙逊亲率大军追至。面对突如其来的北凉铁骑,秃发傉檀顿时慌了阵脚,连忙下令布阵迎敌。

然而实力悬殊,秃发傉檀终究不是对手,只能再次选择南撤。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退守至乐都城内,而沮渠蒙逊的军队紧随其后,一直追击到乐都城下。
沮渠蒙逊指挥大军将乐都围得水泄不通,而秃发傉檀则龟缩城中,紧闭城门不敢出战。鉴于形势危急,害怕乐都失守,秃发傉檀不得已之下派遣自己的儿子秃发染干前往北凉军营充当人质,请求与沮渠蒙逊议和。沮渠蒙逊接受了这名人质,随后率领北凉大军班师回朝,返回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