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伟大的,所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彰显了女性相对而言是一个柔弱的存在,但是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变得非常坚强和刚强,有时候甚至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史书《后汉书》中就记载这样一位母亲,她为了报儿子被杀之仇,竟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女领袖。
事情是这样的,吕母有一独生子吕育,丈夫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好在吕育父亲留下了一份家业,因此日子过得还不算太差。忠耿好学的吕育长大后成了一名县游缴,负责县里的巡察缉捕工作。
公元14年,因不忍惩罚那些交不起苛捐杂税的穷苦百姓,正直善良的吕育被县宰处死。痛失独子的吕母痛苦不已,在处理完后事后暗暗决定要为儿报仇。
因为知道自己力量单薄,于是拿出了几百万家产救济周边贫穷的百姓,随后又开了一家酒店,并且暗中购置了很多刀剑戈矛等装备。有些青年来买酒,手头没钱,吕母便赊账给他们,有困难的还会借衣服,粮食给他们。
知恩图报的百姓们,有一天就成帮结对的聚到吕母面前,问她有什么事情需要大家帮助。吕母说:“既然你们闲不住,就把前面奎山脚下的那条小河沟开挖一下吧,记住,要把那些挖到的土堆在一起。”于是这些人就拿起锄头扛起锹,抬筐运土,把河道挖深加宽,又把挖出来的这些土铸成了一个大土台,后来这个台就成了吕母起义的点将台。
没过多久,吕母的家产耗尽,曾经受过吕母恩惠的这些人,在中秋佳节相聚议论,凑起钱财要还给吕母。吕母摆摆手哭泣道:“多次救济你们,并非为了求利发财。只是因为县宰不公道,枉杀我儿性命,我想报仇雪恨,诸位壮士,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吗?”众人都知道吕母儿子是被县宰枉杀本来就很气愤,加上早就受够了官府的残暴剥削统治,异口同声一致答应。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吕母登上之前的点将台,振臂高呼,并自称“将军”,拉起了一个几百人的起义队伍,因为苦难百姓众多,很快队伍发展到了几千人。
从前面我们也能看出吕母这个人不光有勇气,还有一定的谋略,她没有着急进攻,而是先将队伍进行有序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吕母见时机成熟,于是亲率三千勇士,直奔海曲城而去,经过一场激战,起义军一举攻破海曲城,活捉了县宰,当时县衙里的一些人纷纷叩头请求饶县宰一命,吕母义正言辞:“我儿当初只犯了一个小罪,罪不至死,却被县宰所杀,杀人者偿命,今天他必死无疑。”说完即当众斩首。事后吕母拿着县宰的首级到吕育坟前祭奠。
经此一战,吕母声名鹊起,很快朝廷就派来了镇压军。琅琊郡太守发兵海曲县,吕母面对大军压境,显示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她没有慌,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形势,将起义军分成两部,一部沿固河南岸撤离,一部往河两岸撤离,最终在一个海岛上聚集,镇压兵只能望洋兴叹。
起义军宰海岛上聚居后,附近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很快起义军就发展到了几万人,他们在海岛上开荒种地,下海捕鱼,一有时机就上岸攻打官兵,在海,陆两地漂忽不定,给琅琊郡官府于沉重打击。
这支善打游击战几万人的起义军惊动了京城的王莽,王莽看镇压不成,一边派人招降,一边暗中镇压,但吕母没有上他的当。
就在这支起义军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吕母却因病去世了,她的这支起义军后来就加入了由樊崇领导的著名的赤眉军中去了。吕母虽然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但她那种为儿报仇勇敢无畏的精神永远地留在青史中,后世人们将她起义点将的地方称作吕母崮,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以及农民起义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