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拉开的?是在我们进入社会后的两三年。十几二十岁的我们,似乎都差不多,青春、忙碌、无足轻重,却不甘平庸;可是,到了30岁,开始出现明显的分流,每个人的人生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境况,甚至天差地别。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迅速腾飞;有的人逐渐消沉,而有的人意气奋发。
从二十几岁到30多岁,拉开你和同龄人差距的三个关键是什么呢?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学了历史我们开始思考未来;学了方法论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实践;学一切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去思考那些我们自以为了解的道理。学习的魅力不仅在于,我们总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推翻自己的猜想,更在于我们运用所学成就自我。
当我们把学习成为一种像吃饭、喝咖啡一样的习惯,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期待。就像期待烤箱里滋滋冒油的五花肉;像期待正在派送中的外卖。养成学习的习惯,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方能引领我们行稳致远。
▶事事求精进
最近朋友圈经常出现“摆烂”这个词,“摆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NBA联盟里,在联赛中球员为了获得更好的选秀权而故意输球,于是就出现了“摆烂”这个词,现在逐渐成为一种网络用语,用来形容面对糟糕的事情,不作为,任由其恶化。摆烂不可怕,可怕的是摆烂后懊悔。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习惯摆烂,只是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认真对待,当你随意的对待过程,那么结果一定也会随意的对待你。喜欢做饭的伙伴一定深有体会,灶台上的油烟每天擦两分钟就可以一直保持清洁,但是如果每天都是敷衍了事甚至不擦,等你想好好打扫一番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已经变成顽固的油渍。
事事求精进不是苛求自己,而是用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做好每件事,就是省去麻烦事。
▶在实践中迭代思维
迭代这个词,更多时候用于产品迭代,产品发布后,根据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变化优化产品功能。
在工作中,一个好的策划一定是关注方案落地的结果,而不是方案写好就算交差了,只有在实践后复盘;在实践中找到优化的方法才能取得突破。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迭代的过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迭代无止境,每一次思维锤炼和认知迭代的过程都是一次珍贵的深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