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神秘部落客家人传奇:他趴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李苏章 2025-03-16 09:35:35

他终于离家出走了。

他因为背负巨债,再也无力承受,只好选择离开。

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相信,他是不甘的。

对于贫穷,很多客家人都是不甘的。

但贫穷,对于客家人可以说是相伴相随。

他们始终无法摆脱贫穷。

不是说他们不勤奋,也不是说他们不去拼。

他们穷,可以说是天注定,个人无力改变。

因为他们居住在森林中,有的还住在原始森林。

这里没有商场、市场和工厂。

他们没有办法打工挣钱。

他们只能靠山吃山。

但吃山是需要条件的,至少需要劳动工具。

历史上的客家人连劳动工具都没有,开荒种地,全部是肩扛手提。

原始耕种,不可能创造财富,最多只能维持温饱,甚至连温饱都不可能。

每个客家人对于贫穷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有一户人家没有衣服穿,小孩子赤身裸体,外面披着一件被人废弃装粮食的麻袋,每天就披着这件麻袋衣上学。

当时,正是十二月天,天上飘着棉花大雪,四处漏风的麻袋刮着刺骨的寒风,同学冻得缩成一团,瑟瑟发抖,但是,没有办法,大家都是眼睁睁地看着,却没办法帮助。

因为大家都穷,穿的衣服也是补钉累补钉,有的碎成布条,仍舍不得扔。

同学家父母也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问题没有呀!

当年,很多客家人可以说是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生存异常的艰难。

自然,很多客家人不甘命运的摆布。

他们走出大山,与市场开展不屈的抗争。

比如他。

在没有破产之前,他在客家人群中也算是一个人物。

因为他开办了客家第一家企业。

开始还可以,有员工十几号人,每年能赚不少钱。

建了房子,买了车子,人前人后,风光无限。

然而,商场如战场。

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有人说,他的失败还是源于高利贷。

当年,私人办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发展企业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走投无路之下,他借了高利贷。

利滚利的高利贷就像一根绳索,勒在他的脖子上,终于无力支撑,倒下了。

在市场竞争中,私营企业无疑是处于劣势地位。

我认识的一个人。

他曾经是央企总经理。

这个人很有能力,很有水平,对项目管理有着独特的见解。

鄙人曾经听了他讲的一堂课。

他讲得很生动,很细致,对工地上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难题,都有详细的解决方案。

他应该是一名专家学者型企业管理者。

他担任央企总经理,也是短短几年内,成功把一家亏损建筑企业,扭亏为盈。

说明他管理企业的确有一套。

或者不甘吧,他以为凭自己能力可以独闯天下。

他自己以为是,他的朋友和亲人也以为是。

在大家的支持下,他果断辞职,自己创办了一家私营建筑企业。

开始的确风风火火。

凭借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人脉,顺利接有十几个项目,每年都要招几十几百学生进公司工作。

企业一度是区里的明星企业。

然而,私营企业所暴露出来的弱势也慢慢显现出来了。

众所周知,如今所有的工程项目都要垫资,一般的行规是总造价的百分之三十。

不用垫资的项目是绝对没有的。

也就是说,一个一千万的项目,自己需要垫资三百万。

央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肯定没有问题。

但私企就不一定了。

垫一二个项目估计问题不大,多了肯定受不了。

因为对于私企,银行不可能无限贷款。

当然,他有一个办法,就是进场的材料商、机械设备租赁商,还有劳动队等等也要垫资。

这个垫资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招看起来可以化解资金所带来的压力,但是风险巨大。

一旦业主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一年之后再给,怎么办?

这些进场的劳务队和材料商可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手下的民工每天要吃饭,材料商也是欠别人的材料款,一旦不能及时兑现,会导致整个项目停工。

停工的项目将面临着巨大的水电、人工费的支出,每天都在成倍往上翻。

这个总经理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由于业主没有钱,导致他经营的项目几乎停工。

停工的后果是,员工的工资发不出,公司每天挤满了要钱的民工。

还有几百张法院开庭传票。

从红红火火,到倒闭,他只用了四年时间,目前欠债3个亿。

他成了四处躲债,惶惶不可终日的老赖。

我想,如果不辞职,他依然是央企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备受社会尊重的名流。

他的年薪会有上百万,住豪宅,开豪车,山珍海味,在会上海阔天空,可以大谈俄乌局势,会赢得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

我会老老实实写几千篇文章,夸他是当代最杰出、最伟大的英才,也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家。

太阳与地球打架,他就是地球当然的指挥官。

他退休之后,他的退休金会有上万元,依然是各种会议场所的主角。

总之,他可以活得轰轰烈烈,非常风光。

可惜,他放弃了优越的条件,选择与苦难为伴。

只能说是他不服输的性格使然。

即使失败了,也不枉来人世间一趟。

客家的领头人也是这样。

有很多客家领头人失败了,败得一败涂地。

但更多的客家人站起来了。

如今的客家人纷纷走出了大山,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在都市中演绎精彩的人生。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失败者。

因为他们失败为社会提供了借鉴的范本,为后来者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他们的失败对于他们个人来说,可能是一场悲剧,但对于滚滚商场来说,却是警钟。

让后来者心生敬畏。

或者就是他们的意义所在吧!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0

李苏章

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写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