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去了头,劲儿大似如牛。”
农民们都爱说这样一句话,并且种了好几年的玉米,一直也用着这种方法,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难不成玉米还有头吗?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玉米的雄蕊,或者说是玉米的“头”。
这玉米的雄蕊去了之后,真的能像牛一样壮吗,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老农家的“秘密”。农业方面的谚语还是有很多的,而这些谚语往往都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然而这些经验不仅深入人心,更是留存至今,被广泛应用。
虽然这些谚语不能说所有都适用,但是其中也有很大比例是正确的。
而这句“玉米去了头,劲儿大似如牛”就是其中之一。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农民会把玉米的雄蕊去掉,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其中是有很大讲究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3eb340f14a4727bc1f21791c7266fc.png)
这是老农们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自古以来便沿用至今,而这个经验就是玉米要去雄。
良久以来,许多农民都在争论:“玉米去不去雄挺重要的么?”
其实,不仅重要,而且十分关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e8bd62980d0fb97df38ebdc83d218e.png)
雄蕊是什么?
雄蕊主要负责授粉的功能,如果去掉这些雄蕊,就会减少授粉的过程,那么玉米是不是就无法结出果实了?
这样一来,还能劳作个啥?
多此一举不如不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90c3837b11c08bd8f95ac3985444cc.png)
而雄蕊去掉之后,还能增产?
这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非常有效,并且具有科学性的。
当玉米成熟之后,它的雄蕊就会逐渐变得茂盛,然后在上面开花,随着授粉之后就能结出果实。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玉米身上的养分。
玉米的花粉量巨大,哪怕每一支雄蕊都留下,那么它们之间也会形成供过于求的现象。
一支雄蕊释放出的花粉绝对是足够过量的,如果都留着的话,其实这就是养分的一种浪费。
所以,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把部分雄蕊去掉,一方面减少养分的浪费,另一方面保证授粉即可。
这个办法在实践中到如今还是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第二个原因,就是空气中的一部分养分。
我们都知道,植物也是需要空气中养分的一部分维度,这个养分主要依靠植物的叶子进行吸收,而雄蕊越茂盛,它们就会更加吸氧,造成叶片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使植物无法生长。
第三个原因,就是害虫。
雄蕊的茂盛程度会影响害虫的滋生。
当雄蕊旺盛的时候,会散发出香味吸引害虫,所以,如果我们去掉了雄蕊,就不会吸引昆虫前来,从而减少虫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405a85e0598694052c3d37d2fb86ab.png)
第四个原因,就是光照。
玉米虽然喜欢阳光,但是极端高温会造成伤害。
而将其雄蕊去掉,可以避免高温时对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e20547cd70ba5d891c824b5c5be7a1.png)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玉米棒子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如果雄蕊多的话,那么养分就不够了,很难结出好果子,而如果去掉一些,就可以好好的供养玉米棒子生长。
何时去雄?玉米去掉雄蕊是有效的方法,而具体在什么时候去雄呢?
一般在四五片叶子长出来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采摘越早,效果与蜜蜡期就越吻合,而且增产效果最佳,但也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这个时间段,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其次,在天气适宜的时候进行去雄,晴天湿热的时候,害虫孳生最为活跃,此时去雄不合适。
当蜜蜡期来临前,可以适量地若干,一般每行相隔两行,有效防止树木之间的重叠,这种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增收,通过合理施行,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无疑是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的。
怎么去比较好?去雄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方法效果。
可以选择隔行或者隔株的方法进行去雄,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垃圾天气下不要进行去雄,这样容易造成伤口容易感染,所以还是要选择晴天前往进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