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中国芯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如今逐渐建立起一条完整的国产化芯片产业链的过程。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芯片产量达到了3241.9亿块并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芯片产地。
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芯片上,美国已经愈发力不从心,仅凭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遏制其崛起,因此最终选择拉拢日本和荷兰一起构成芯片三方协议,试图从整个芯片产业链上来对中国芯片实施封锁。
由于日本以及荷兰高度依赖于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并没有垄断芯片产业的野心,因此很多人错误地以为这个芯片三方协议大概率会无疾而终。但是没想到先是日经新闻、NHK新闻等多家日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于7月23日开始正式对对包括光刻、蚀刻、成膜、曝光、检查、清洗、热处理、薄膜沉积在内的23个品类进行出口管制。
根据日本公布的限制种类可以看到,其影响范围远远超过14nm,甚至部分装置将影响到45nm级别制程芯片的制造,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
就在日本宣布出口管制后不久,荷兰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在5月23日、24日两天访华。本来以为这将有可能成为ASML光刻机解禁的一个契机,但是没想到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根据路透社的新闻报道,胡克斯特拉同样表态“荷兰将按计划实施芯片出口管制并于几周后公布细节”(details were likely to be published over the coming weeks),这也就说明荷兰准备紧随日本收缩对中国芯片出口的管制范围,一旦同样影响到45nm级别的成熟制程芯片,那对于国产芯片产业链来说无疑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日本、荷兰先后宣布将进行半导体出口规制之后,外媒也就此进行报道,称这将扯下国产芯片的“遮羞布”。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中国芯片产量达到了3241.9亿块,但是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大而不强”,大部分产能集中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
同时芯片产业链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在半导体材料领域高度依赖于包括信越化学、东京电子、住友化学在内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光刻机领域高度依赖于荷兰的ASML以及日本的尼康、佳能。一旦半导体管制涉及到部分核心材料或者设备领域,那么在缺乏国产替代的前提之下很可能对产业链造成损坏。
但是出口管制是一把明显的双刃剑,无论是哪一方都将受伤。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为305亿美元,其中118亿为对华出口。这也意味着不仅仅是中国半导体需要日本企业,日本企业也十分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出口国,其次是美国和荷兰。这也是美国拉拢日本和荷兰建立芯片三方协议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除了美国试图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外,日本和荷兰并没有这个诉求,相反他们是乐于见到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而获取更多的市场和利润。这也是可以利用的一个分歧点。
一方面日本企业并不赞同出口规制,《日本时报》更是以《跟随美国针对中国芯片的行为将重创日本产业》(Following U.S. on China chip export curbs would hit Japan's industry hard)为题进行批判,这也说明了美日荷三方芯片协议根本就不得人心。
另一方面则是国产企业同样已经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设备领域开始进行替代。例如南大光电在光刻胶领域取得了突破,北方华创在物理气相沉积设备(PVD)领域取得了进展,中微半导体已经完成了5nm蚀刻机的量产……
在短时间内来看,日本和荷兰的出口管制确实将会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将市场让给了国产半导体企业,给了相关企业以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天道酬勤”,正像中国的古语所说得那样,等到国产半导体取得突破之后,日本和荷兰又将剩下些什么呢?
踏踏实实搞自己半导体科技产业吧
扯下来好啊
好好发展军事吧。以后我们得不到,就让它在世界上消失
扯的好
清华,科技无国界。
不是砖家不敢发言
小日本